两类粗糙表面流场特征的数值分析
本文关键词:两类粗糙表面流场特征的数值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大学》 2015年
两类粗糙表面流场特征的数值分析
李冰
【摘要】:砾石覆盖直接减少了可蚀性地表的裸露面积,增大地表粗糙度,有效减弱了近地面区域、尤其是砾石高度以下的风速,因而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能够防风固沙和抑制风蚀的手段。目前对砾石覆盖表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风洞实验,模拟研究较少。砾石覆盖的本质是在地表铺设粗糙元。本文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模拟横肋粗糙元和交错排列的立方体粗糙元地表的湍流运动,主要研究内容有:1.本文首先模拟了横截面为方形的横肋粗糙元覆盖的粗糙表面的湍流运动,将模拟得到的流线图和边界层内的风速廓线与前人结果对比,吻合程度较好,证明了本文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2.将横肋粗糙表面的粗糙元间距宽度比w/b、高度宽度比k/b和间距高度比w/k作为特征参数,研究w/b和k/b两者变化对横肋粗糙表面阻力的影响,根据w/b、k/b和w/k对表面阻力的影响规律确定横肋粗糙表面的关键特征参数。3.在横肋粗糙表面流场模拟的基础上,进一步模拟交错排列的立方体粗糙元形成的粗糙表面的湍流运动。将迎风面积指数λf作为表征粗糙元分布密度的特征参数,研究粗糙表面的湍流特征、阻力和阻力分配以及零平面位移高度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等随λf的变化规律。4.根据模拟得到的粗糙表面阻力确定摩阻风速,进而通过拟合风速廓线的方法得到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并给出了一个形式简单的z0随λf值变化的函数关系式,这一结果与Hall等人的实验结果和Macdonald和Shao等人给出的经验关系式结果吻合程度较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7.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艺峰;刘春雨;王志强;富宝锋;;砾石覆盖防风蚀风洞实验[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12期
2 闻劭意,彭晓峰,吴海玲,王补宣;粗糙表面不同粗糙元间局部流动与传热特性[J];化工学报;2005年03期
3 聂胜阳;高正红;黄江涛;;微分雷诺应力模型在激波分离流中的应用[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2年01期
4 梁在潮,陆晶;湍流雷诺应力的本构关系[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0年01期
5 杜鹏飞;刘孝盈;;中国土壤风蚀速率实测研究述评[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6期
6 王式功,董光荣,陈惠忠,李希良,金炯;沙尘暴研究的进展[J];中国沙漠;2000年04期
7 刘小平,董治宝;砾石床面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J];中国沙漠;2003年01期
8 刘连友,刘玉璋,李小雁,王建华,彭海梅;砾石覆盖对土壤吹蚀的抑制效应[J];中国沙漠;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嘉;;沙漠铁路周边生态环境恢复演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2 梁桂雄;伦伟明;郭建平;黄祖照;王少毅;吴业荣;刘洪利;;一次北方沙尘暴南下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质量的实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3 胡丽莉;;1953—2010年民勤县沙尘暴变化趋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9期
4 张凯,高会旺;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的源和汇[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3期
5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徐俊荣;穆桂金;徐曼;M. V. Gabchenko;;艾比湖盐尘对周边地区土壤盐分及景观变化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7年06期
6 马禹;王旭;肖开提;刘小枚;谭江;;天山北麓一例黑风暴天气的成因[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彭珂珊;沙尘暴对西部发展的危害研究——为2002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而作[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仇立慧,庞奖励;中国北方沙尘暴研究进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9 苟诗薇;伍永秋;郑影华;;青藏高原典型区域沙尘天气与气候要素关系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彭珂珊;沙尘暴对西部发展的危害研究[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锦荣;基于RS和GIS的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佘峰;兰州地区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特征及沙尘天气对其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张国平;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壤风力侵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4 汪季;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植被抑制沙尘机理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5 金昌宁;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分布区公路修筑及沙害防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袁薇;中国沙尘天气对区域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杨秀春;旱作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耿红;沙尘暴对健康的影响及沙尘暴PM_(2.5)对肺泡巨噬细胞的损伤[D];山西大学;2006年
9 张力;北京市重点风沙区人工植被恢复机制与生态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郝玉光;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绿洲化过程生态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莉莉;中国典型天气系统影响下沙尘传输特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沈洁;民勤一次特强沙尘暴特征及地形对其影响的数值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3 孙继成;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赵春霞;沙尘暴对人群健康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5 赵世强;兰州地区一次沙尘过程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杨宗英;阿拉善盟沙尘暴监测预报业务系统[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周瑞荣;阴山北麓表土与土默特平原大气降尘的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晓炜;民勤地区沙尘暴年际变化研究及其监测预警技术的对比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云静波;冷锋型和蒙古气旋型沙尘暴过程的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高君亮;风蚀地表土壤颗粒的图像表征及空间变异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云锋,刘纪远,庄大方;土壤风力侵蚀研究现状与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2 薛娴,张伟民,王涛;戈壁砾石防护效应的风洞实验与野外观测结果——以敦煌莫高窟顶戈壁的风蚀防护为例[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3 张国平,张增祥,刘纪远;中国土壤风力侵蚀空间格局及驱动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4 王涛,吴薇,薛娴,孙庆伟,张为民,韩致文;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5 刘连友;区域风沙蚀积量和蚀积强度初步研究——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J];地理学报;1999年01期
6 邱金桓,孙金辉;沙尘暴的光学遥感及分析[J];大气科学;1994年01期
7 樊自立;;塔里木河流域自然环境演变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J];新疆地理;1984年04期
8 瞿章,许宝玉,贺慧霞;“930505”沙尘暴的若干启示[J];干旱区地理;1994年01期
9 李晓丽;申向东;张雅静;;内蒙古阴山北部四子王旗土壤风蚀量的测试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6年02期
10 张华;季媛;苗苗;;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国平;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壤风力侵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2 海春兴;河北坝上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的动力学过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星;高诚辉;周超;黄建萌;;粗糙表面滑动干摩擦接触模拟仿真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黄健萌;高诚辉;李友遐;刘智;陈耀亮;;工程粗糙表面接触摩擦热力学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峰璧;谢友柏;;粗糙表面三体接触理论研究[A];第三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陈自强;陈立功;倪纯珍;王裕文;薛锦;;粗糙表面超声检测信号损失研究[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5 盛选禹;雒建斌;温诗铸;;中等载荷下粗糙表面与光滑表面的静摩擦系数[A];第三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6 王顺;胡元中;王文中;王慧;;润滑点接触粗糙表面滑动摩擦因数的实验研究[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7 洛志远;陈十一;;分子尺度粗糙表面对于固液界面动量能量交换的不同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江舒;王春勇;来建成;李振华;卞保民;陆建;;二维随机粗糙表面偏振光散射Stokes矢量的Monte-Carlo模拟[A];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赖联锋;高诚辉;黄健萌;;二维随机双粗糙面滑动摩擦剪切应力分析[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潘晋;沈钊;徐丰仁;;粗糙表面气体静压润滑轴承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雨薇;影响摩擦磨损的接触热动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冰;两类粗糙表面流场特征的数值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2 冯兰兰;线接触粗糙表面的分形模拟与接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李鹏;粗糙表面热接触有限元数值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4 刘智;基于分形理论的粗糙表面三维瞬态温度/压力/应力场数值模拟[D];福州大学;2005年
5 梁春;基于三维真实粗糙表面的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分析[D];江苏大学;2009年
6 任晓;三维粗糙表面的表征及其气体密封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廖东日;基于FFT与线性变换方法的粗糙表面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13年
8 李青;可控统计参数粗糙表面的粘附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穆猷;二维粗糙表面光散射特性模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栾智存;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粗糙表面接触与摩擦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两类粗糙表面流场特征的数值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0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40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