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山东省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01:31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耕地资源作为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耕地保护工作多年实践证明,由于缺乏有效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激励机制,耕地保护主体利益受损严重,耕地保护政策失灵广泛存在。目前耕地保护工作关键在于形成科学完善的经济补偿机制,明确不同利益主体责、权、利关系,通过实施经济激励有效提高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农户提高耕地保护绩效,进而形成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本文从区域公平与耕地保护压力的角度出发,以山东省为例研究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构建。首先论文综合国内外经济研究动态和相关理论基础,得到本文的行文方向和有益启发。在此基础上,文章研究了山东省耕地保护的现状,从耕地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衡量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耕地保护机制运行不理想的原因。接着本文考虑到山东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和耕地保护压力较大的地区,提出了采取异地补偿支付方式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实际上,本文是按照“补给谁——补多少——怎么补”的行文逻辑全面阐释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第一,本文按照人均450kg/人·年的粮食需求量构建耕地供需方程,计算出各城市的耕地赤字/盈余额度。其次,全面构建耕地资源的价值体系,科学核算耕地资源各部分价值量,以此为依据计算出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价值标准和面积标准,最终得出单位面积补偿额。第三,综合测算出各城市耕地保护资金的补偿和受偿额度,划定相应的受偿区和补偿区,受偿区成为受偿主体,而补偿区成为给付主体,给付资金不足部分由省级财政进行补足。最后,按照“谁提供,谁受偿”的原则,通过三级补偿体系制定综合分配指标,制定相应制度确保耕地保护资金的顺利划拨,提高耕地保护主体的积极性。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构建山东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机制 补偿主体 补偿标准 补偿资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2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选题背景11-12
  • 1.1.1 人口增长压力下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供需矛盾尖锐11
  • 1.1.2 城镇化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农用地非农转化趋势短期不会改变11
  • 1.1.3 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现象凸显,耕地保护任务艰巨11-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基本框架13-15
  • 1.3.1 研究内容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1.3.3 技术路线14-15
  • 1.4 创新点与不足15-16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相关理论应用16-32
  • 2.1 国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综述16-20
  • 2.1.1 国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基本理论及方法研究16-17
  • 2.1.2 国际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实践17-19
  • 2.1.3 国际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理论与实践的启示19-20
  • 2.2 国内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综述20-23
  • 2.2.1 关于耕地补偿的理论与整体框架研究20-21
  • 2.2.2 关于经济补偿中耕地价值以及评价方法的研究21
  • 2.2.3 关于经济补偿对象和资金管理运行的研究21-22
  • 2.2.4 关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制度优化的研究22-23
  • 2.2.5 当前研究述评23
  • 2.3 理论基础与应用23-32
  • 2.3.1 公共物品理论23-24
  • 2.3.2 土地价值理论24-26
  • 2.3.3 外部性理论26-28
  • 2.3.4 机会成本理论28-29
  • 2.3.5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理论应用29-31
  • 2.3.6 小结31-32
  • 第3章 山东省耕地保护现状分析32-39
  • 3.1 山东省概况32-33
  • 3.2 山东省耕地保护现状分析33-37
  • 3.2.1 耕地数量锐减的趋势得到有效抑制33-35
  • 3.2.2 耕地质量保护形势不容乐观35-37
  • 3.3 山东省耕地保护机制运行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37-39
  • 3.3.1 耕地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正外部性效益得不到有效补偿37-38
  • 3.3.2 农地产权界定不明晰,产权设置不合理38
  • 3.3.3 耕地保护监督约束不力,经济补偿激励不足38-39
  • 第4章 山东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构建39-68
  • 4.1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40-41
  • 4.1.1 公平性原则40
  • 4.1.2 激励性原则40
  • 4.1.3 完全补偿原则40-41
  • 4.2 山东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主体的划分41-46
  • 4.2.1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给付主体与受偿主体41-42
  • 4.2.2 耕地赤字/盈余的计算42-46
  • 4.3 山东省耕地资源总价值测算46-55
  • 4.3.1 耕地的经济产出价值(VA)46-47
  • 4.3.2 耕地的生态价值(VB)47-49
  • 4.3.3 耕地的社会价值(VC)49-54
  • 4.3.4 山东省耕地资源价值的汇总54-55
  • 4.4 山东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确定55-60
  • 4.4.1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价值标准55-56
  • 4.4.2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面积标准56-58
  • 4.4.3 小结58-60
  • 4.5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资金来源60
  • 4.6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资金的分级运作与发放60-66
  • 4.6.1 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由省级政府到市级政府的补偿方案60-61
  • 4.6.2 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由市级政府到各县的补偿方案61-63
  • 4.6.3 耕地补偿资金由县级政府到村集体和农户的补偿方案63-66
  • 4.7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监管措施66-68
  • 4.7.1 理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资金的拨付渠道66-67
  • 4.7.2 重视跨区域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监督与惩罚67
  • 4.7.3 健全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的行政与法律监管67-68
  • 第5章 构建山东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68-72
  • 5.1 明确经济补偿机制中政府工作方向68-69
  • 5.1.1 搭建山东省区域间经济补偿协商平台68
  • 5.1.2 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68-69
  • 5.2 全面核算耕地资源价值,保障耕地保护补偿的合理性69
  • 5.3 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保障经济补偿资金及时发放69-70
  • 5.3.1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保障资金来源69-70
  • 5.3.2 规范补偿资金的管理与发放70
  • 5.4 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法律制度,做好社会监督工作70-72
  • 5.4.1 推动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立法工作循序渐进70-71
  • 5.4.2 优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社会监督制度71-72
  • 结论与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9
  • 附录79-8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82-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凌;耕地保护与明天的生活[J];北京房地产;2000年06期

2 姜延卫;耕地保护对策的探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缪瑛;数质并重,切实抓好耕地保护[J];石河子科技;2000年06期

4 杨亦民,陈和钧;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0年01期

5 刘田;增减进退之间——世纪初耕地保护形势思考录[J];中国土地;2001年06期

6 陈茵茵,褚玉江;入世后广东耕地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02年02期

7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耕地保护[J];中国土地科学;2005年02期

8 汤建东,梁山然;耕地保护中的政府责任[J];生态环境;2005年05期

9 张凤荣;张琳;;耕地保护如何纳入政绩考核体系[J];中国土地;2006年08期

10 成婧;;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原因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茹;马勇冰;王秋兵;;当前耕地保护的难点及对策[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九个全国“土地日”: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论文集[C];2009年

2 晏涵;刘觉民;任国平;黄怡;刘丽;胡浩怡;;长沙市耕地保护和利用问题的探讨[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秦明周;卢红岩;;耕地保护中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卫东;;论耕地保护认识的误区[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葛敬光;;浅谈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措施[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6 佟伟光;杨爱萍;张大安;;美、中耕地保护的比较和借鉴[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曾敏;;成都市创新耕地保护机制的探索与实践[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京;胡柳;;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的耕地保护——新形势下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力娜;;我国耕地保护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玉征;;浅谈耕地保护的途径和具体措施[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君宇 杜新波 胡杰;让全社会来监督耕地保护[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2 田网;耕地保护仍是热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记者 董超文邋通讯员 傅伦为 实习生 郭怡晨;深圳耕地保护具有特殊意义[N];深圳商报;2007年

4 记者 张中源;自治区2008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组在我地区检查工作[N];日喀则报;2009年

5 记者 钟伟 通讯员 春明 福刚;省耕地保护验收组来我市检查指导[N];德州日报;2009年

6 记者 常慕城;省检查组来菏检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N];菏泽日报;2009年

7 朱道林 王翔;创耕地保护新机制 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N];东方城乡报;2009年

8 武永清;我市召开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座谈会[N];太原日报;2009年

9 记者 武春晖;扎实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N];淮南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潘燕 实习生 丁静茹;郑州出台政策加强耕地保护[N];郑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泽斌;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郑纪芳;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相关主体行为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牛海鹏;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经济补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效军;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张全景;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毛良祥;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与补偿基金规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石志恒;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薛凤蕊;我国农地确权对耕地保护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霄;农民参与耕地保护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于兰红;我国农民耕地保护主体地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石彦;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马驰;构建我国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探讨[D];河南大学;2009年

5 冷磊世;关于耕地保护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邵宏斌;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动力机制与对策建议[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任继伟;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行为分析及程度评判[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邓健;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张雅琴;地方耕地保护的途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王翠华;农户参与耕地保护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60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b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