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的核桃体细胞胚转基因研究
【学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S664.1
【部分图文】:
,2011)。李迎超(2010)以“绿岭”核桃为试材,通过显微观察、运用石蜡切片和组织培养技术,观察了“绿岭”核桃的开花物候期和雌花开放过程,调查了雌花套袋、切柱头和聚乙烯醇封柱头3种处理方法的核桃无融合生殖坐果情况,并对无融合生殖过程中胚珠、胚囊和胚胎的发育以及果实性状、胚的倍性进行了研究。张启香以自然授粉后的山核桃幼胚为外植体再生出完整植株,并且对其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张启香,2011)。尽管体细胞胚发生已经在许多木本物种中广泛使用,但繁殖成年木本植物仍然很困难(GuanY,2016)。图1.1山核桃体胚发生期的组织细胞学观察(张启香,2011)Fig1.1histocytologicalobservationofsomaticembryogenesisofpecan(qixiangzhang,2011)
合∈?000倍,适量,加至上膜中,4℃孵育8h;3)一抗稀释液倒回原处(可低温下保存),PBST的缓冲液冲洗该膜5次,每次4min左右。4)抗体稀释液稀释二抗2000倍使用,4℃,孵育3-4h。5)二抗稀释液倒至原处,4)中缓冲液洗此膜6次,每次4min。6)显影:显影液加至PVDF膜,使用BIO-RAD蛋白成像仪显影,拍照且保存图片。3结果与分析3.1核桃体胚形态学及组织细胞学观察1.以核桃优株B26幼胚的子叶为外植体,取长度约5mm,通过再生诱导培养基DKW+1mg·L-16-BA+0.1mg·L-1IBA+2mg·L-1KT,诱导分化出核桃初代体细胞胚(如图3.1-2);选取长势良好的初代体细胞胚在增殖扩繁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实验所用的培养基为DKW+30g蔗糖+7g琼脂,每个培养基接种4~8个初代体细胞胚,接种后每周转移一次至新鲜培养基。暗培养,培养温度为22±1℃,7-14d得到次生胚及胚性愈伤(如图3.1-3和图3.1-4);选取长势良好的次生胚,接种到生根诱导培养基DKW+15g蔗糖+7g琼脂+2mg·L-1GA3,光照培养14-30d诱导生根(如图3.2)。观察到从体细胞胚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图3.1和3.2)。图3.1体细胞胚的诱导分化Fig.3.1differentiationofsomaticembryos注:1为核桃子叶;2为子叶分化出初生体细胞胚;3、4为初生体细胞胚的增殖分化Note:1iswalnutcotyledon;2.Cotyledonsdifferentiateintoprimarysomaticembryos;3and4aretheproliferationanddifferentiationofprimarysomaticembryos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1图3.2体细胞胚各发育期Fig3.2developmentstagesofsomaticembryos2.核桃次生胚是通过表皮单细胞起源方式产生的,通过体细胞胚的解剖学处理,对其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观察到体胚的球形期、心形期、鱼雷形期、子叶期(图3.3),明显观察到核桃体胚为极性发育。图3.3-1为球形期,内层细胞分裂成基础的维管组织;图3.3-3为鱼雷型期,其中原形成层已发育,能够清晰地看到极性的逐步建立;图3.3-4为子叶形期,已经能够清楚的观察到Y型维管束。图3.3体细胞胚切片观察注:1.球形期晚期;2.早期心形期;3.鱼雷形期;4.子叶形期Fig3.3observationofsomaticembryoslicesNote:1.Latesphericity;2.2.Earlyheart-shapedperiod;3.Torpedoshapedperiod;Cotyledonstage3.2体胚抗生素选择压的确定如图3.4所示,Kan会抑制未转化体胚的增殖,随着Kan浓度的增加,体胚增殖率不断下降。将生长良好的未转化体胚接种到含不同浓度Kan的培养基上,14d后观察到各培养基上体胚生长状况不同。在Kan浓度为0mg·L-1的培养基中,体胚的增殖率为90%;当Kan浓度为25mg·L-1时,体胚增殖率68%;当Kan浓度为50mg·L-1时,有褐化现象出现(如图3.5),生成少数次生胚,体胚的增殖率为38%(图3.4);当Kan浓度大于或等于75mg·L-1时,体胚不能正常增殖,体胚大小无变化,最终多褐化死亡。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伟波;赵金凯;吴家胜;黄坚钦;喻卫武;吴连海;张启香;;香榧体细胞胚发生、发育的形态与细胞学观察[J];园艺学报;2015年08期
2 吴泽;钟雄辉;曹兴;宫本贺;程运河;陈全全;义鸣放;;百合类体细胞胚和体细胞胚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J];园艺学报;2014年08期
3 徐丽;陈新;魏海蓉;张力思;王甲威;宗晓娟;刘庆忠;;核桃WRKY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核农学报;2014年07期
4 安海山;杨克强;;核桃NBS类抗病基因类似物的序列特征及其与炭疽病的抗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02期
5 刘霞;杨克强;朱玉凤;尹燕飞;;8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J];农药学学报;2013年04期
6 吴健;王鸿昌;罗弦;钟雄辉;高明伟;吴泽;义鸣放;;唐菖蒲体细胞胚起源、发育的形态与组织细胞学观察[J];园艺学报;2012年12期
7 李河;周国英;章怀云;刘君昂;彭宽;;油茶苗圃炭疽病菌抗药性研究(英文)[J];植物病理学报;2012年02期
8 何业华;方少秋;胡中沂;马均;罗吉;伍成厚;曹莉;卢敏;陈程杰;;菠萝体细胞胚发育过程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研究[J];园艺学报;2012年01期
9 张启香;胡恒康;王正加;袁佳;万俊丽;黄坚钦;;山核桃间接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J];园艺学报;2011年06期
10 曲文文;杨克强;刘会香;王钧毅;;山东省核桃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J];植物保护;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暴志茹;二球悬铃木子叶再生体系的建立及ANT和BEL1同源基因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2 刘昊;核桃复幼促进扦插生根的多激素作用机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韩晓伦;核桃JrWRKY4和JrWRKY21转录因子对胶胞炭疽菌侵染响应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2 彭鹏;沙地云杉体细胞胚胎发生及组织细胞学观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3 高秀梅;危害核桃的胶孢炭疽菌对核桃组织侵染过程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4 糜瑶琦;薄壳山核桃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
5 丁喜莲;农杆菌介导的海岛棉转Bt基因遗传转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6 李迎超;早实薄皮核桃“绿岭”的无融合生殖特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马明;核桃(Juglans regia L.)早实基因定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8 陈传武;根癌农杆菌介导MdSPDS1和HAL2基因转化柑橘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7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87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