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红阳猕猴桃果肉花色苷积累规律和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19:18
   本试验以红阳猕猴桃为研究材料,通过检测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其外果肉和内果肉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花色苷合成相关酶PALCHI、DFR和PPO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花色苷积累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探讨猕猴桃果实色素变化的规律和生理机制,为优质‘红阳’猕猴桃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红阳猕猴桃果实红色性状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DAFB 15-35,红色性状首先在外果肉中表现,而内果肉不显红色。第二阶段为DAFB 35-65,整个果实都没有红色性状表现,果肉为浅绿色。第三阶段为DAFB 65-148,红色性状在内果肉中出现,且红色随着果实的发育而加深,外果肉中无红色性状表现。(2)果实内花色苷含量的变化与红色性状的表现相对应,前期花色苷主要分布在外果肉中,随着果实的发育,外果肉中的花色苷含量逐渐降低,而内果肉中的花色苷含量逐渐增加,在后期果实中花色苷几乎都分布在内果肉中。(3)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果肉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都呈下降的趋势。在外果肉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花色苷含量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内果肉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花色苷含量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随着猕猴桃果实的发育,果实内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外果肉中的可滴定酸含量都高于内果肉。在内果肉中,花色苷含量与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糖酸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外果肉中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5)随着红阳猕猴桃果实的发育,在外果肉中,花色苷的含量与CHI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DFR和PPO活性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AL活性与花色苷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内果肉中,花色苷含量与PAL、CHI和DFR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花色苷含量随着这些酶活性的升高而增加,PPO活性与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只有CHI酶活性在外果肉和内果肉中都与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CHI可能是控制红阳猕猴桃花色苷合成的关键酶。
【学位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663.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花色苷概述
    2.2 果实中花色苷的分布
    2.3 花色苷的生物合成
    2.4 花色苷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2.4.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2.4.2 查尔酮合成酶(CHS)
        2.4.3 查尔酮异构酶(CHI)
        2.4.4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
        2.4.5 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
    2.5 影响花色苷合成的内外因素
        2.5.1 基因调控
        2.5.2 叶绿素水平
        2.5.3 糖
        2.5.4 矿质营养
        2.5.5 植物激素
        2.5.6 环境因素
3 材料与方法
    3.1 园地与材料
    3.2 果实样品的采集
    3.3 果肉颜色的观察
    3.4 果肉色素含量的测定
        3.4.1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
        3.4.2 花色苷
    3.5 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3.6 花色苷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3.6.1 PAL
        3.6.2 CHI
        3.6.3 DFR
        3.6.4 PPO
    3.7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果肉颜色的动态变化
    4.2 果实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4.2.1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4.2.2 花色苷
    4.3 果肉的糖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4.3.1 可溶性总糖
        4.3.2 可滴定酸
        4.3.3 糖酸比
    4.4 果肉中花色苷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
        4.4.1 PAL(苯丙氨酸解氨酶)
        4.4.2 CHI(查尔酮异构酶)
        4.4.3 DFR(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
        4.4.4 PPO(多酚氧化酶)
    4.5 相关性分析
5 讨论
    5.1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物质的含量变化
    5.2 花色苷与糖之间的关系
    5.3 花色苷与PAL、CHI、DFR、PPO之间的关系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正龄;秦富荣;侯秀发;莘海亮;;花色苷封装应用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13期

2 张艳艳;黄玉舟;李丽;韦石;赵国帅;汤宏厚;考志强;;花色苷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15期

3 管敬喜;文仁德;成果;张劲;吴代东;余欢;杨莹;;野生毛葡萄皮渣花色苷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7年12期

4 高敏;;花色苷变化规律异于类黄酮和叶绿素[J];中国果业信息;2016年11期

5 梁敏;包怡红;;花色苷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7年10期

6 国石磊;朱凤妹;王娜;张永祥;李军;;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树脂纯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年09期

7 那娜;;花色苷综合应用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5年33期

8 崔红;;天然色素花青素研究现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J];食品界;2016年12期

9 陶媛;;花色苷,这样紫呀![J];生命世界;2010年12期

10 李阳;毕勇毅;;花色苷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云;两品种桃果皮花青苷积累差异及光照调控机制[D];浙江大学;2019年

2 陈瑶;桑葚花色苷的代谢及对铅致神经细胞损伤的营养干预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3 郭萧;光与激素调控不同色泽甜樱桃果实花色苷合成机理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

4 周丽萍;蓓蕾蓝靛果花色苷分离纯化及抗肿瘤作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5 史倩倩;基于转录组测序滇牡丹花色形成分子调控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6 阎芙洁;桑葚花色苷对糖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7 韩永斌;紫甘薯花色苷提取工艺与组分分析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范龚健;紫玉米酒花色苷衍生物形成机理及其抗氧化与抗肿瘤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赵梦瑶;丙烯酰胺致小鼠神经毒性分子机制及蓝莓花色苷提取物对其解毒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10 武红霞;芒果花色苷合成与调控的生理与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欢欢;红阳猕猴桃果肉花色苷积累规律和机制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艳杰;紫薯花色苷的提取纯化和组分分析及稳定性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2年

3 陈亚利;紫薯花色苷分离及紫薯饮料加工工艺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4 刘林峰;紫芽茶树花色苷富集特性及其高纯品制备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5 朱丽君;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红树莓果中的花色苷以及几种小分子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6 孟翔宇;玫瑰茄花色苷提取与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年

7 张唯;玫瑰花色苷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8 赵昕;黑胡萝卜中花色苷的提取、纯化及单体制备[D];烟台大学;2019年

9 吴宁柔;甘蓝型油菜不同花色转录组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10 孙侨冶;树莓果实中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分析方法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1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881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2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