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苦荞产量形成的影响
【学位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S517
【部分图文】:
55图3-1不同钾肥用量处理对‘晋荞2号’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注:株高的单位为cmFig.3-1effectofdifferentpotassiumapplicationonAgronomicCharactersof"JinQiaoNo.2"Note:Theunitofplantheightiscm.
57时的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最大,株高呈MK>CK>LK=HK,主茎节数呈MK>LK=HK>CK,主茎分枝数呈MK>CK=LK>HK。图3-2不同钾肥用量处理对‘黔苦5号’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注:株高的单位为cmFig.3-2effectofdifferentpotassiumapplicationonAgronomicCharactersof"QianKuNo.2"Note:Theunitofplantheightiscm.
59以MK处理时的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最大,株高呈MK>CK>LK>HK,主茎节数呈MK=HK>CK=LK,主茎分枝数呈MK>HK>LK>CK。图3-3不同钾肥用量处理对‘六苦2081’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注:株高的单位为cmFig.3-3effectofdifferentpotassiumapplicationonAgronomicCharactersof"LiuKuNo.2081"Note:Theunitofplantheightiscm.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来永才;李炜;肖佳雷;毕影东;刘淼;李琬;齐华;;深松与施氮对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3年06期
2 田慎重;王瑜;李娜;宁堂原;王丙文;赵红香;李增嘉;;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22期
3 张国合;常建智;李彦昌;闫丽慧;许冬莲;张素芬;艾振光;;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4 程科;李军;毛红玲;;不同轮耕模式对黄土高原旱作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18期
5 常旭虹;赵广才;杨玉双;丰明;马少康;王德梅;毕玉强;;农牧交错区耕作方式对土壤性质及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3年08期
6 孔凡磊;袁继超;张海林;陈阜;;耕作方式对华北两熟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3年09期
7 陈庆华;周小刚;郑仕军;罗春花;唐裕智;张建军;高菡;朱建义;;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的发生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杂草科学;2013年02期
8 周攒义;张兴梅;王鹏;孙海人;蒋天琦;何淑平;;氮肥不同用量对马铃薯氮素吸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5期
9 李廷亮;谢英荷;洪坚平;冯倩;李金岚;;施氮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移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10 齐华;刘明;张卫建;张振平;李雪霏;宋振伟;于吉琳;吴亚男;;深松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根系分布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洪兵;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2 杨卫兵;小麦多胺和乙烯合成对水分亏缺的响应及其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关系[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3 张均;小麦特殊根毛发育的水肥调控效应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郑华平;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综合效应研究及其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炎;不同耕作方式及施肥量对甜荞产量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
2 杜昊辉;不同耕作与施肥措施对渭北旱塬土壤养分性状和小麦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钱晨晨;紫云英翻压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水稻生长、稻田重金属含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7年
4 张亦驰;耕作方式和轮作对黑土钾素形态及分布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90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89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