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茎茅苍术的代谢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23:41
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为菊科多年生植物,以根茎入药,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苍术。实验室前期对湖北英山茅苍术种植基地进行田间种质资源调查时,发现部分植株发生扁茎变异现象,主要表现为茎秆扁平、叶序紊乱、花序发育不良等现象,但药材产量和指标成分含量均有所提高。前期研究已确认这一扁茎变异是由于翠菊黄花组16SrI-B植原体(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侵染导致,并通过转录组学手段初步研究了扁茎发生的机制。本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代谢组学入手研究扁茎茅苍术代谢改变,并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对茅苍术萜类化合物前体生物合成的MEP途径关键酶,以及萜类合成酶进行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旨在通过扁茎与正常茅苍术间的代谢差异阐明二者间的药材品质差异,并进一步研究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将为阐明植原体侵染后茅苍术植株的代谢响应机制及茅苍术有效成分的代谢调控及药材品质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扁茎茅苍术的代谢组学研究以扁茎及正常茅苍术的叶及根茎为材料,利用基于GC-MS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扁茎及正常茅...
【文章来源】: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正常和扁茎茅苍术形态
扁茎茅苍术的代谢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研究7图1-2正常和扁茎茅苍术根茎、叶极性部位的离子流图A:极性部分扁茎茅苍术的根茎B:极性部分正常茅苍术的根茎C:极性部分扁茎茅苍术的叶片D:极性部分正常茅苍术的叶片
湖北中医药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8图1-3正常和扁茎茅苍术根茎、叶非极性部位的离子流图A:非极性部分扁茎茅苍术的根茎B:非极性部分正常茅苍术的根茎C:非极性部分扁茎茅苍术的叶片D:非极性部分正常茅苍术的叶片在色谱图中将扁茎和正常茅苍术叶中的极性化合物、非极性化合物,扁茎和正常茅苍术根茎中的极性化合物、非极性化合物峰面
本文编号:2936523
【文章来源】: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正常和扁茎茅苍术形态
扁茎茅苍术的代谢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研究7图1-2正常和扁茎茅苍术根茎、叶极性部位的离子流图A:极性部分扁茎茅苍术的根茎B:极性部分正常茅苍术的根茎C:极性部分扁茎茅苍术的叶片D:极性部分正常茅苍术的叶片
湖北中医药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8图1-3正常和扁茎茅苍术根茎、叶非极性部位的离子流图A:非极性部分扁茎茅苍术的根茎B:非极性部分正常茅苍术的根茎C:非极性部分扁茎茅苍术的叶片D:非极性部分正常茅苍术的叶片在色谱图中将扁茎和正常茅苍术叶中的极性化合物、非极性化合物,扁茎和正常茅苍术根茎中的极性化合物、非极性化合物峰面
本文编号:2936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93652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