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对紫色马铃薯氮利用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施氮对紫色马铃薯氮利用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前提下,人们对食物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紫色马铃薯是集食用、营养、保健、观赏于一身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喜爱,但其产量及品质受栽培环境的影响较大。本试验研究了紫云1号(A1)和四川黑玉(A2)2个品种下,不施氮(B1)、低量施氮(B2)、中量施氮(中量施氮(B3))及高量施氮(B4)4种施氮水平对紫色马铃薯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吸收利用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探明不同类型紫色马铃薯的适宜施氮量,为紫色马铃薯的氮肥优化栽培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紫云1号(A1)根长、根体积、叶片SPAD值、叶面积、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四川黑玉(A2)的,根长、根体积在块茎成熟期分别高14.1%、39.8%,叶片SPAD值、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在块茎膨大期分别高20.3%、45.4%、42.1%。施氮促进了紫色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和叶片发育,块茎成熟期,紫云1号(A1)在高量施氮(B4)处理下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四川黑玉(A2)则在中量施氮(B3)处理下达到最高。2.紫色马铃薯的物质积累在块茎形成期前以叶为主,而块茎形成期后以块茎为主。紫云1号(A1)的干物质积累量主要集中在苗期--块茎膨大期,而四川黑玉(A2)的则在块茎膨大期-成熟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均表现为紫云1号(A1)四川黑玉(A2),其中,根、茎、叶、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群体总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26.1%、32.5%、38.5%、38.8%、32.5%。施氮相对于不施氮促进了紫色马铃薯的物质积累能力和主要物质积累器官的分配比例,紫云1号(A1)在高量施氮(B4)处理下最高,而四川黑玉(A2)在中量施氮(B3)处理下最高。3.与四川黑玉(A2)相比,紫云l号(A1)各器官的氮素含量降低,但各器官的吸氮量、地上部植株氮素总转运量、植株总吸氮量提高,最终提高了紫云1号(A1)的氮肥利用效率。施氮相对于不施氮提高了紫色马铃薯各器官的氮素含量及吸氮量、植株氮的转运量及总吸氮量,紫云1号(A1)在高量施氮(B4)处理下最高,而四川黑玉(A2)在中量施氮(B3)处理下最高。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的偏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以高量施氮(B4)处理下最低: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以中量施氮(B3)处理下最高。4.紫云1号(A1)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商品率均显著高于四川黑玉(A2)的,其中,群体产量、商品率、单株结薯数及单薯重分别高30.6%、4.2%、15.5%、9.8%。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紫色马铃薯的商品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紫云1号(A1)下,施氮处理间以高量施氮(B4)处理下最高,而四川黑玉(A2)则在中量施氮(B3)处理下最高。5.紫云1号(A1)可溶性糖含量、粗蛋白含量及花青素含量均比四川黑玉(A2)的显著低11.1%、7.7%、19.8%,但淀粉含量却相对较高。施氮相对于不施氮提高了紫色马铃薯的粗蛋白含量及花青素含量,改善了营养品质,适宜施氮量下品质更佳,紫云1号(A1)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粗蛋白含量及花青素含量提高,而淀粉含量降低;四川黑玉(A2)下,施氮处理间以中量施氮(B3)处理下花青素含量最高,淀粉含量最低,其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不施氮(B1)、高量施氮(B4)处理下,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B1)、低量施氮(B2)处理。
【关键词】:紫色马铃善 施氮量 作物生长 物质积累 氮素吸收利用 产量 品质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3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1. 文献综述11-17
- 1.1 紫色马铃薯的发展前景11-13
- 1.1.1 紫色马铃薯的营养价值11
- 1.1.2 紫色马铃薯的药用价值11-12
- 1.1.3 紫色马铃薯的经济价值12-13
- 1.2 氮相关研究背景13-15
- 1.2.1 氮效率的概念13-14
- 1.2.2 氮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14-15
- 1.2.3 氮肥利用率的评价指标15
- 1.3 马铃薯对氮肥的吸收特性15-16
- 1.4 氮肥对马铃薯的综合影响16-17
- 1.4.1 氮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16
- 1.4.2 氮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6-17
- 2. 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17-18
- 2.1 目的意义17-18
- 2.2 研究内容18
- 2.2.1 氮肥对两个紫色马铃薯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品质的影响18
- 2.2.2 氮肥对两个紫色马铃薯品种氮素积累及分配的影响18
- 2.2.3 氮肥对两个紫色马铃薯品种氮肥利用的影响18
- 3. 材料与方法18-24
- 3.1 试验地点18-19
- 3.2 试验材料19
- 3.3 试验设计19
- 3.4 田间主要栽培管理措施19-20
- 3.5 测定项目及方法20-24
- 3.5.1 土地基础含氮量20
- 3.5.2 出苗率20
- 3.5.3 光合指标20-21
- 3.5.4 干物质及养分(氮)测定21
- 3.5.5 间接计算指标21
- 3.5.6 产量及其构成21-22
- 3.5.7 成熟期块茎品质分析22-23
- 3.5.8 数据处理与分析23-24
- 4. 结果与分析24-40
- 4.1 施氮水平对紫色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叶片发育的影响24-27
- 4.1.1 对紫色马铃薯根长、根体积的影响24-25
- 4.1.2 对紫色马铃薯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25-27
- 4.2 施氮水平对紫色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27-31
- 4.2.1 对紫色马铃薯干物质积累总量的影响27-29
- 4.2.2 对紫色马铃薯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29-30
- 4.2.3 对紫色马铃薯各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的影响30-31
- 4.3 施氮水平对紫色马铃薯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31-38
- 4.3.1 对紫色马铃薯各营养器官氮素含量的影响31-34
- 4.3.2 对成熟期各器官吸氮量及其比例的影响34-35
- 4.3.3 对紫色马铃薯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35-36
- 4.3.4 对紫色马铃薯氮素运转量及运转率的影响36-37
- 4.3.5 对紫色马铃薯氮素的利用效率的影响37-38
- 4.4 施氮水平对紫色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38-39
- 4.5 施氮水平对紫色马铃薯品质的影响39-40
- 5 讨论40-44
- 5.1 施氮水平对紫色马铃薯作物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40-41
- 5.2 施氮水平对紫色马铃薯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41-43
- 5.3 施氮水平对紫色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43-44
- 6. 参考文献44-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介绍两个脱毒马铃薯新品种[J];北京农业;2000年03期
2 张永成,纳添仓,伍有成,辛元品;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2号选育[J];中国马铃薯;2000年01期
3 ;早熟、炸片型专用马铃薯新品种“中薯4号”[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0年03期
4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四号”[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0年03期
5 许驰;三个脱毒马铃薯新品种[J];上海蔬菜;2000年02期
6 梅英;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J];山区开发;2000年04期
7 ;高产马铃薯新品种[J];天津农林科技;2000年05期
8 许驰;双季脱毒马铃薯新品种[J];中国果菜;2000年02期
9 许驰;;双季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简介[J];农家科技;2000年03期
10 田素华,吕克;脱毒马铃薯新品种──津引8号[J];农业科技通讯;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有卫;黄廷祥;陈际才;李章田;李俊龙;;德宏冬作马铃薯新品种筛选进展和存在的问题[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2 杨万林;展康;刘志祥;吴毅歆;李先平;白建明;李世锋;孙茂林;隋启君;;马铃薯新品种施肥效果试验研究[A];加速发展云南马铃薯优势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罗有卫;黄廷祥;陈际才;李俊龙;李章田;;冬作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筛选与初步评价[A];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C];2013年
4 徐成勇;尔古俄哈;刘斌;;马铃薯新品种川凉薯3号选育[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5 杨万林;展康;刘志祥;吴毅歆;李先平;白建明;李世锋;孙茂林;隋启君;;马铃薯新品种的适套性试验初报[A];加速发展云南马铃薯优势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赵小铭;宋雨春;周兴武;李春波;;黑龙江省青冈县脱毒马铃薯引种比较试验[A];2005年全国马铃薯产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魏太忠;陈学才;余世学;曹晋福;;高产优质抗病马铃薯新品种凉薯14选育与应用技术[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1996年
8 刘学才;;对加工薯条原料的几项要求[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1996年
9 王培伦;马伟青;孙慧生;杨元军;董道峰;黄传红;;双丰4号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0年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吕文河;秦昕;石瑛;;美国马铃薯特色品种[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文韬;马铃薯新品种亩产超3500公斤[N];惠州日报;2013年
2 刘焕恩 记者 立深;旅顺马铃薯新品种带来高效益[N];大连日报;2014年
3 记者 秦娜;我省马铃薯新品种亩产创新高[N];甘肃日报;2014年
4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广金;脱毒马铃薯保优高产栽培[N];湖北科技报;2000年
5 张静红 李立新 陈尚平;乌兰察布:马铃薯年产值超过20亿[N];中国税务报;2006年
6 王光荣;蔬菜家族的新成员——彩色马铃薯[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7 李根杰;武鸣马铃薯首次销往东盟国家[N];广西日报;2007年
8 薛春;甘洛接云南马铃薯订单[N];凉山日报(汉);2006年
9 洪琦 张瑛;宁夏马铃薯品种技术应用全国领先[N];西部时报;2006年
10 省种子管理工作站 李全衡 供稿;马铃薯新品种[N];云南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丹英;基于COSII标记的Solanum section Petota野生多倍体马铃薯的系统发育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鹏;拟南芥Na~+/H~+反向交换体基因转化马铃薯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姜超;马铃薯新品种晋薯16号选育与推广[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3 宋明亮;施氮对紫色马铃薯氮利用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4 孙伟;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5 黄艳岚;马铃薯花青素转录激活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6 胡朝阳;紫色马铃薯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分析[D];宁波大学;2011年
7 梁金平;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的高产栽培及留种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8 李东魁;转BADH基因马铃薯的耐盐性鉴定[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9 代丽丽;转AtMYB12基因提高马铃薯中绿原酸含量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10 马艳丽;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茎尖超低温保存及遗传稳定性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施氮对紫色马铃薯氮利用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02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