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外源GA、ABA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5 19:06

  本文关键词:外源GA、ABA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种子活力反映了种子在各种条件下具有的潜在萌发与出苗能力,以及贮藏性能的性状;由遗传、种子发育期间的环境条件及贮藏条件等因素共同决定。活力高低反映种子质量的优劣。高活力的种子发芽早、出苗整齐迅速,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和生产潜力;低活力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虽然能发芽,但其发芽缓慢,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出苗不整齐,甚至不出苗。因此,选用高活力种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GA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生长促进物质,ABA是一种生长抑制物质,GA和ABA是具有拮抗作用的两种植物激素,ABA/GA的阈值范围调控种子的萌发和休眠。本试验以优质高产广适的两个小麦主推品种济麦22和鲁原502为试验材料,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GA和ABA,分期取样测定种子千粒重、不同时期种子和旗叶内源激素的含量及种子活力相关指标的变化。旨在探明GA和ABA对小麦种子活力形成的效应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生产高活力小麦种子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喷施ABA、G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15mg/L GA和30 mg/L GA喷施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成熟收获期小麦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30 mg/L GA喷施处理效果优于15 mg/L GA喷施处理;在不同浓度的ABA处理中,喷施15 mg/L ABA处理可显著提高成熟收获时期小麦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说明,喷施30 mg/L GA或15 mg/L ABA均可以提高小麦种子的活力。2喷施ABA、G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千粒重的影响喷施ABA、GA对小麦种子千粒重的影响因品种不同。喷施30 mg/L GA、45 mg/L GA可显著提高成熟期收获的济麦22种子的千粒重,而对鲁原502,则提高不显著。3喷施外源GA、ABA对内源GA含量的影响对济麦22,15 mg/L GA显著提高了旗叶内源GA的含量;ABA显著降低了旗叶内源GA的含量;喷施GA以及15 mg/L ABA显著提高了完全成熟时期种子内源GA的含量。喷施外源激素对鲁原502的影响较为复杂,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激素对鲁原502旗叶以及种子内源GA含量的影响不具一致性。4种子千粒重、活力指数、籽粒GA含量、旗叶GA含量之间的关系喷施外源GA、ABA在花后20 d、25 d、30 d收获的种子千粒重、活力指数、籽粒GA含量、旗叶GA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即在灌浆中后期收获的种子,其千粒重与活力指数和旗叶内源G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种子活力指数与旗叶内源GA含量亦呈显著正相关。5喷施外源ABA对成熟收获种子物理特征指标的影响喷施外源激素对两个小麦种子的比重无显著影响。对济麦22,15 mg/L GA显著降低了小麦种子的容重,45 mg/L ABA显著提高了小麦种子的容重;对鲁原502,30 mg/L ABA显著提高了小麦种子的容重。
【关键词】:小麦 赤霉素 脱落酸 种子活力 千粒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2.1
【目录】:
  • 符号说明4-7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19
  • 1.1 种子活力下降的原因与保持和提高种子活力的方法11-12
  • 1.1.1 种子活力下降的原因11
  • 1.1.2 保持和提高种子活力的方法11-12
  • 1.2 激素对植物生长、代谢的影响12-14
  • 1.2.1 激素对旗叶的影响12
  • 1.2.2 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12-13
  • 1.2.3 激素对代谢相关酶的影响13-14
  • 1.2.4 激素对粒重的影响14
  • 1.3 脱落酸、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4-18
  • 1.3.1 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4-16
  • 1.3.2 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6-17
  • 1.3.3 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17-18
  • 1.4 研究目的意义18-19
  • 2 材料与方法19-22
  • 2.1 试验材料19
  • 2.2 试验方法19-22
  • 2.2.1 标准发芽试验19-20
  • 2.2.2 内源激素含量测定20
  • 2.2.3 小麦千粒重测定方法20-21
  • 2.2.4 种子比重的测定21
  • 2.2.5 容重测定方法21
  • 2.2.6 数据统计分析21-22
  • 3 结果与分析22-39
  • 3.1 喷施外源激素对成熟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22-24
  • 3.2 喷施G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24-27
  • 3.2.1 喷施G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发芽势的影响24-25
  • 3.2.2 喷施G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发芽率的影响25-26
  • 3.2.3 喷施G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发芽指数的影响26-27
  • 3.2.4 喷施G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活力指数的影响27
  • 3.3 喷施AB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27-30
  • 3.3.1 喷施AB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发芽势的影响28-29
  • 3.3.2 喷施AB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发芽率的影响29-30
  • 3.3.3 喷施AB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发芽指数的影响30
  • 3.3.4 喷施AB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活力指数的影响30
  • 3.4 喷施ABA、G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千粒重的影响30-32
  • 3.5 喷施外源GA、ABA对内源GA含量变化的影响32-36
  • 3.5.1 喷施ABA、G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旗叶内源GA的影响32-33
  • 3.5.2 喷施ABA、G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种子内源GA的影响33-36
  • 3.6 喷施外源GA、ABA对不同收获期种子内源GA/ABA变化的影响36-37
  • 3.7 千粒重、活力指数、种子GA含量、旗叶GA含量之间的关系37-38
  • 3.8 喷施外源GA、ABA对成熟收获种子物理特征指标的影响38-39
  • 4 讨论39-41
  • 4.1 ABA、GA不同浓度处理对小麦种子活力影响的比较39
  • 4.2 ABA、GA不同浓度处理对小麦种子千粒重影响的比较39-40
  • 4.3 内源GA、ABA含量变化对小麦种子活力影响的比较40
  • 4.4 通过喷施外源激素提高种子活力方案的提出40-41
  • 5 结论41-43
  • 5.1 喷施ABA、G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41
  • 5.2 喷施ABA、GA对不同收获期小麦千粒重的影响41
  • 5.3 喷施外源GA、ABA对内源GA含量变化的影响41
  • 5.4 千粒重、活力指数、籽粒GA含量、旗叶GA含量之间的关系41-42
  • 5.5 喷施外源GA、ABA对成熟收获种子物理特征指标的影响42-43
  • 参考文献43-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廷庆,齐广鹏;小麦种子的类别[J];中国农垦经济;2000年08期

2 苑廷庆 ,齐广鹏;小麦种子的类别[J];中国农垦;2000年08期

3 邓泽良;小麦种子肥育处理“六法”[J];农村实用技术;2001年06期

4 杨列亮 ,马廷惠;小麦种子超干燥储藏的研究[J];枣庄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5 翟俊,悦金锋;小麦种子热进仓[J];河南农业;2003年07期

6 周勤智,朱红彩,霍建中,周德慧;如何保证小麦种子质量[J];中国种业;2005年04期

7 陈新民,田占奇;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小麦种子基地建设[J];农业科技通讯;2005年09期

8 姜学东;庄振春;;小麦种子介电分选试验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5年10期

9 本刊编辑部;;怎样自留小麦种子[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6年07期

10 吴雪平;任锋利;谢红兵;;小麦种子对2,4-D的敏感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加瑞;王芳;张宪省;;小麦种子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分析[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鲍智娟;张鸣放;郑易之;马福荣;;驻极体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一种简便、价格低廉、节能、安全的种子处理新方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宋松泉;类延宝;傅家瑞;;小麦种子萌发生长对盐和热胁迫的交叉耐性与抗氧化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盖红辉;孙洪鑫;车文实;;杂多酸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汪磊;杨特武;张加路;万家友;骆炳山;;二氢茉莉酸丙酯对发育进程中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A];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雅辉;凌腾芳;叶茂炳;徐朗莱;沈文飚;;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系统缓解渗透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蔺吉祥;穆春生;;盐和碱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理代谢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8 禹乐乐;苗文莉;唐保宏;;小麦种子内生真菌的传播初探[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小鹏;谢方淼;杨晓昱;李健强;;聚天门冬氨酸为配体的SODMC处理小麦种子控制纹枯病效果[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润;英国小麦种子价格攀升[N];农资导报;2006年

2 徐种站;徐州秋播小麦供种形势不容乐观[N];农资导报;2008年

3 江春潮邋周成 张正华;灌南突击检查小麦种子市场[N];中国特产报;2008年

4 记者 于洪光;山东建成首个小麦种子“国标区”[N];农民日报;2004年

5 李光河;如何科学贮存小麦种子[N];山西科技报;2004年

6 ;陵县建成10万亩优质小麦种子示范区[N];粮油市场报;2004年

7 丰科;秋播小麦种子处理“五法”[N];云南科技报;2004年

8 赵占周;小麦种子处理三问[N];山东科技报;2013年

9 王新平;徐水小麦种子遨游太空[N];保定日报;2006年

10 史文生;五企业联手打造观摩平台 与会者齐夸我市小麦种子[N];焦作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华;外源一氧化氮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其信号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雅辉;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信号系统参与调控渗透胁迫下小麦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的脱黄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单丽伟;小麦种子过氧化物酶WP1的研究及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际睿;小麦种子蛋白及赤霉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分子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5 江千涛;小麦种子储藏蛋白基因的分子鉴定与进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欣欣;人工老化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种子活力的多态性及生理变化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兰艳;影响小麦种子活力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艳杰;H_2S调控重金属Cr(Ⅵ)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的信号机制[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4 冯园;外源GA、ABA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5 张素平;开放型小麦种子生产技术体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伏毅;活性氧在重金属胁迫小麦种子萌发中的作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常亮;高压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小麦生长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8 郭希凯;二氧化硫调节铝和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的信号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9 柏桂生;二氧化硫调控镉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的信号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孙常玉;高温高湿处理对小麦种子质量影响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外源GA、ABA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09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