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强额孔雀水蚤人工培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13:18
  桡足类作为海洋浮游生物中的重要类群,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转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很多鱼类和虾蟹类幼体的饵料。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 carssirostris)是一种小型桡足类,具有生命周期短、繁殖速率快、适盐适温性广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桡足类生物活饵料。为研究其人工培养条件,更好的发挥其在水产苗种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论文研究了微藻饵料种类、饵料浓度、培养温度和盐度对强额孔雀水蚤清滤率、滤食率、摄食率影响;在摄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宜的摄食条件下,强额孔雀水蚤产卵量、孵化率、和幼体存活率的变化情况;实验还进行了大规模培养,初步探讨了不同成体接种密度对强额孔雀水蚤种群增长、种群结构和种群最大密度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强额孔雀水蚤在温度26-30℃、盐度26、饵料碳浓度2.5-5.0μg C/ml时具有较高的摄食率和产卵量。其受精卵在盐度10-35时具有较高孵化率,但只有在盐度15-35时幼体有较高的存活率。2.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青岛大扁藻(Tetraselmis helgolandica)混合投喂组存活率高于分别单独投...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发展桡足类养殖面临的问题
        1.1.1 目标养殖种的筛选
        1.1.2 发展集约养殖技术
    1.2 桡足类人工繁育研究进展
        1.2.1 种类选择
        1.2.2 人工繁育桡足类的优化:驯化和选育
    1.3 桡足类培养条件的优化
        1.3.1 饵料供应
        1.3.2 培养温度
        1.3.3 盐度
        1.3.4 光照
        1.3.5 培养密度
        1.3.6 培养环境水质影响
    1.4 产滞育卵的桡足类用于人工繁育的潜在优势
    1.5 桡足类集约化培养技术的发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6.1 目的意义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不同培养条件对强额孔雀水蚤摄食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藻种
        2.1.2 强额孔雀水蚤采集
        2.1.3 强额孔雀水蚤培养
        2.1.4 实验仪器设备
        2.1.5 实验方法
        2.1.6 数据处理
    2.2 实验结果
        2.2.1 温度对强额孔雀水蚤清滤率、滤食率和摄食率的影响
        2.2.2 微藻饵料浓度对强额孔雀水蚤清滤率、滤食率和摄食率的影响
        2.2.3 饵料种类对强额孔雀水蚤清滤率、滤食率、摄食率的影响
        2.2.4 强额孔雀水蚤摄食碳量占体碳比例
    2.3 讨论
        2.3.1 温度对强额孔雀水蚤摄食的影响
        2.3.2 食物浓度、种类、大小对强额孔雀水蚤摄食的影响
        2.3.3 强额孔雀水蚤摄食碳量占体碳比例
    2.4 小结
第3章 不同培养条件对强额孔雀水蚤繁殖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藻种
        3.1.2 强额孔雀水蚤的采集
        3.1.3 强额孔雀水蚤的培养
        3.1.4 实验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实验结果
        3.2.1 不同饵料、盐度对桡足类产卵量的影响
        3.2.2 不同饵料、盐度对强额孔雀水蚤卵孵化率的影响
        3.2.3 不同饵料、盐度对强额孔雀水蚤幼体存活率的影响
    3.3 讨论
        3.3.1 饵料种类及浓度对强额孔雀水蚤产卵的影响
        3.3.2 不同盐度对强额孔雀水蚤产卵量的影响
        3.3.3 不同饵料、盐度对强额孔雀水蚤卵孵化率的影响
        3.3.4 不同饵料对强额孔雀水蚤幼体存活率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强额孔雀水蚤大规模培养的初步探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藻种
        4.1.2 强额孔雀水蚤采集
        4.1.3 强额孔雀水蚤培养
        4.1.4 实验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实验结果
        4.2.1 接种密度对于强额孔雀水蚤种群增长的影响
        4.2.2 接种密度对于强额孔雀水蚤种群结构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接种密度对于强额孔雀水蚤种群增长的影响
        4.3.2 接种密度对于强额孔雀水蚤种群结构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hotobehaviors ofthe calanoid copepod Calanus sinicus from the Yellow Sea to visible and UV-B radiation as a function of wavelength and intensity[J]. TAO Zhencheng,WANG Yanqing,WANG Junjian,LIU Mengtan,ZHANG Wucha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9(04)
[2]甲维盐对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摄食、呼吸、发育和生殖的影响[J]. 潘洁红,刘光兴.  海洋与湖沼. 2019(01)
[3]核酸指标对桡足类安氏伪镖水蚤摄食率、生长率及产卵率的指示作用[J]. 何学佳,杨华明,吕柏东,尹健强.  热带海洋学报. 2018(02)
[4]河口近海桡足类休眠卵生态学研究进展[J]. 王庆,栾磊磊,陈亮东,杨宇峰.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7)
[5]2种浮游硅藻对底栖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 许婕,王桂忠,吴荔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6]饵料、温度和盐度对两种海洋桡足类摄食与排粪的影响[J]. 于娟,张瑜,杨桂朋,张昕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Z2)
[7]不同磷条件对安氏伪镖水蚤的生长及摄食的影响[J]. 石琛,吕颂辉,何学佳.  水生生物学报. 2011(03)
[8]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摄食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 谢志浩,王悠,唐学玺.  海洋与湖沼. 2009(04)
[9]中华哲水蚤室内培养装置及室内种群培养的初步研究[J]. 李捷,蒲新明,梁彦娟,张乐.  渔业科学进展. 2009(03)
[10]藻类种类和浓度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摄食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 谢志浩,唐学玺,陆开宏.  生态学报. 2009(02)

博士论文
[1]脂肪酸标记在黄海生态系统营养关系研究中的指示作用[D]. 刘梦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0
[2]小型桡足类种群动力学研究[D]. 孙晓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硕士论文
[1]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对两种海洋桡足类摄食和代谢的影响[D]. 薛泽.中国海洋大学 2013
[2]环境因子氮、磷、重金属对安氏伪镖水蚤生长和摄食的影响[D]. 石琛.暨南大学 2011
[3]海洋浮游植物细胞体积与细胞碳、氮及叶绿素a含量之间的关系[D]. 王燕.中国海洋大学 2011
[4]厦门港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研究[D]. 杨位迪.厦门大学 2007
[5]海洋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marinus Sato)培养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 徐东晖.中国海洋大学 2006
[6]三种海洋桡足类摄食、生殖和发育的研究[D]. 陈珂.中国海洋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47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147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7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