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研制及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效果
发布时间:2021-04-29 09:23
马铃薯属于茄科,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但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全球公认的第一大作物病害。目前主要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喷施化学农药和加强栽培管理等方法来减轻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化学农药仍然是生产中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农药,病菌已产生抗药性且污染环境,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加之,近年来由于病菌的生理生化分化与变异加快、尤其是A2交配型的出现导致病菌遗传重组频率增加,已出现能克服整套鉴别寄主中的全部11个单一抗晚疫病基因的全谱型生理小种,同时病菌对化学农药的抗性也日益增强,加大了对该病害的防治难度。因此,寻求新的、安全友好的生物防治措施已成为当前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近几年,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抑制致病疫霉并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已有许多报道,但将其制成生防制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并促进马铃薯生长还鲜见报道。本实验室前期已筛选获得多株致病疫霉拮抗菌,但在利用拮抗菌持续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以及离体和盆栽植株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过程中,发现单一的拮抗菌往往抑菌活性和...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马铃薯
1.1.1 概述
1.1.2 主要病害
1.1.3 马铃薯晚疫病
1.2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1.2.1 育种防病
1.2.2 农业栽培防病
1.2.3 化学防治
1.2.4 生物防治
1.3 致病疫霉拮抗菌的筛选与利用
1.3.1 已报道的部分致病疫霉拮抗菌
1.3.2 本实验室筛选获得的5种拮抗菌
1.3.3 拮抗菌的防病效果
1.4 生物制剂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预防马铃薯晚疫病复合菌剂的制备及稳定性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和材料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活化菌株及其复合菌液的制备
2.2.2 复合菌剂的制备
2.2.3 不同存贮时间处理影响复合菌剂稳定性的测定
2.2.4 不同温度处理影响复合菌剂稳定性的测定
2.2.5 紫外线影响复合菌剂稳定性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复合菌液与复合菌剂的理化性质
2.3.2 不同存贮时间对复合菌剂稳定性的影响
2.3.3 不同温度对复合菌剂稳定性的影响
2.3.4 紫外线对复合菌剂稳定性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复合菌剂的离体防病效果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材料
3.1.2 供试培养基
3.1.3 其他试剂
3.1.4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复合制剂对马铃薯块茎切片有无不利影响的观察
3.2.2 复合制剂对马铃薯块茎切片的防病效果测定
3.2.3 复合制剂对马铃薯种薯萌芽期的防病效果测定
3.2.4 复合制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的防病效果测定
3.2.5 复合菌剂对马铃薯离体叶片的防病效果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复合菌剂对马铃薯块茎切片的防病作用
3.3.2 复合菌剂对马铃薯种薯萌芽期的防病作用
3.3.3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的防病作用
3.3.4 复合菌剂对马铃薯离体叶片的防病效果
3.4 讨论
第四章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的促生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材料
4.1.2 供试试剂
4.1.3 供试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复合菌剂影响盆栽马铃薯植株长势长相的观察测定
4.2.2 复合菌剂影响盆栽马铃薯植株可溶性糖及蛋白的测定
4.2.3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相关酶活力的测定
4.2.4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4.2.5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盆栽马铃薯植株的长势长相
4.3.2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可溶性糖及蛋白含量的影响
4.3.3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叶片中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4.3.4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3.5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复合菌剂对田间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效果
5.1 实验材料
5.1.1 供试材料
5.1.2 供试试剂
5.1.3 供试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试验地点
5.2.2 马铃薯的田间种植及管理
5.2.3 田间马铃薯植株的处理
5.2.4 不同处理影响马铃薯植株长势长相的观察
5.2.5 不同处理预防病害效果的观察与统计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对田间马铃薯种薯出苗率的影响
5.3.2 复合菌剂对田间马铃薯植株长势长相的影响
5.3.3 复合菌剂对田间马铃薯植株晚疫病的预防效果
5.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种微生物菌剂对辣椒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J]. 卯婷婷,陶刚,赵兴丽,王琦,李世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02)
[2]5种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抗真菌药物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筛选[J]. 张敏,赵炽娜,韩飞,李旭军,李俊凯,徐志红. 农药学学报. 2020(01)
[3]长枝木霉T6生防菌剂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对辣椒立枯病的防治效果[J]. 景芳,张树武,刘佳,徐秉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01)
[4]抗病诱导剂与杀菌剂混合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J]. 张铉哲,李媛媛,李璐,陈梅,姜萌,张星哲. 中国蔬菜. 2019(09)
[5]3种新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评价[J]. 文蕾. 甘肃科技. 2019(11)
[6]中国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的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主产区的面板数据的分析[J]. 吕超,孙国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6)
[7]马铃薯主食产品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吴亚军. 种子科技. 2019(04)
[8]马铃薯主要病害及防治研究进展[J]. 吕镇城,周香露,徐良雄,陈兆贵. 惠州学院学报. 2018(06)
[9]致病疫霉诱导放线菌Sy11菌株的抑菌作用[J]. 蒋继志,王雪宁,李成斌,张荷花,李兵.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10]为中国马铃薯产业保驾护航[J]. 弗朗索瓦·塞黑尼尔. 国际人才交流. 2018(10)
博士论文
[1]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疫病木霉菌的筛选及生防机制研究[D]. 姚彦坡.中国农业大学 2015
[2]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D]. 刘俊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HT-6抑制致病疫霉生化机制的初步探索[D]. 侯宁.河北大学 2019
[2]北方5省区致病疫霉抗药性及细菌SR13-2的防病促生机理[D]. 李成斌.河北大学 2019
[3]玉米茎腐病和大斑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促生作用的研究[D]. 沈冰冰.东北农业大学 2019
[4]马铃薯黑胫病病菌、初侵染来源及药剂防治的研究[D]. 孙彦敏.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
[5]马铃薯疮痂病生防菌筛选及其生防机制的初步研究[D]. 梁燕.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
[6]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推进策略研究[D]. 逄学思.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
[7]马铃薯黑痣病和枯萎病病菌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D]. 冯玉衡.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8]粘细菌菌株E10和E12抗马铃薯晚疫病菌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及其初步分离[D]. 马强.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9]致病疫霉对放线菌Sy11抑菌作用的诱导[D]. 王雪宁.河北大学 2018
[10]致病疫霉拮抗菌WL2及其脂肽的防病促生作用研究[D]. 王游游.河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67275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马铃薯
1.1.1 概述
1.1.2 主要病害
1.1.3 马铃薯晚疫病
1.2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1.2.1 育种防病
1.2.2 农业栽培防病
1.2.3 化学防治
1.2.4 生物防治
1.3 致病疫霉拮抗菌的筛选与利用
1.3.1 已报道的部分致病疫霉拮抗菌
1.3.2 本实验室筛选获得的5种拮抗菌
1.3.3 拮抗菌的防病效果
1.4 生物制剂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预防马铃薯晚疫病复合菌剂的制备及稳定性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和材料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活化菌株及其复合菌液的制备
2.2.2 复合菌剂的制备
2.2.3 不同存贮时间处理影响复合菌剂稳定性的测定
2.2.4 不同温度处理影响复合菌剂稳定性的测定
2.2.5 紫外线影响复合菌剂稳定性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复合菌液与复合菌剂的理化性质
2.3.2 不同存贮时间对复合菌剂稳定性的影响
2.3.3 不同温度对复合菌剂稳定性的影响
2.3.4 紫外线对复合菌剂稳定性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复合菌剂的离体防病效果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材料
3.1.2 供试培养基
3.1.3 其他试剂
3.1.4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复合制剂对马铃薯块茎切片有无不利影响的观察
3.2.2 复合制剂对马铃薯块茎切片的防病效果测定
3.2.3 复合制剂对马铃薯种薯萌芽期的防病效果测定
3.2.4 复合制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的防病效果测定
3.2.5 复合菌剂对马铃薯离体叶片的防病效果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复合菌剂对马铃薯块茎切片的防病作用
3.3.2 复合菌剂对马铃薯种薯萌芽期的防病作用
3.3.3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的防病作用
3.3.4 复合菌剂对马铃薯离体叶片的防病效果
3.4 讨论
第四章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的促生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材料
4.1.2 供试试剂
4.1.3 供试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复合菌剂影响盆栽马铃薯植株长势长相的观察测定
4.2.2 复合菌剂影响盆栽马铃薯植株可溶性糖及蛋白的测定
4.2.3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相关酶活力的测定
4.2.4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4.2.5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盆栽马铃薯植株的长势长相
4.3.2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可溶性糖及蛋白含量的影响
4.3.3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叶片中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4.3.4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3.5 复合菌剂对盆栽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复合菌剂对田间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效果
5.1 实验材料
5.1.1 供试材料
5.1.2 供试试剂
5.1.3 供试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试验地点
5.2.2 马铃薯的田间种植及管理
5.2.3 田间马铃薯植株的处理
5.2.4 不同处理影响马铃薯植株长势长相的观察
5.2.5 不同处理预防病害效果的观察与统计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对田间马铃薯种薯出苗率的影响
5.3.2 复合菌剂对田间马铃薯植株长势长相的影响
5.3.3 复合菌剂对田间马铃薯植株晚疫病的预防效果
5.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种微生物菌剂对辣椒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J]. 卯婷婷,陶刚,赵兴丽,王琦,李世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02)
[2]5种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抗真菌药物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筛选[J]. 张敏,赵炽娜,韩飞,李旭军,李俊凯,徐志红. 农药学学报. 2020(01)
[3]长枝木霉T6生防菌剂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对辣椒立枯病的防治效果[J]. 景芳,张树武,刘佳,徐秉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01)
[4]抗病诱导剂与杀菌剂混合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J]. 张铉哲,李媛媛,李璐,陈梅,姜萌,张星哲. 中国蔬菜. 2019(09)
[5]3种新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评价[J]. 文蕾. 甘肃科技. 2019(11)
[6]中国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的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主产区的面板数据的分析[J]. 吕超,孙国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6)
[7]马铃薯主食产品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吴亚军. 种子科技. 2019(04)
[8]马铃薯主要病害及防治研究进展[J]. 吕镇城,周香露,徐良雄,陈兆贵. 惠州学院学报. 2018(06)
[9]致病疫霉诱导放线菌Sy11菌株的抑菌作用[J]. 蒋继志,王雪宁,李成斌,张荷花,李兵.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10]为中国马铃薯产业保驾护航[J]. 弗朗索瓦·塞黑尼尔. 国际人才交流. 2018(10)
博士论文
[1]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疫病木霉菌的筛选及生防机制研究[D]. 姚彦坡.中国农业大学 2015
[2]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D]. 刘俊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HT-6抑制致病疫霉生化机制的初步探索[D]. 侯宁.河北大学 2019
[2]北方5省区致病疫霉抗药性及细菌SR13-2的防病促生机理[D]. 李成斌.河北大学 2019
[3]玉米茎腐病和大斑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促生作用的研究[D]. 沈冰冰.东北农业大学 2019
[4]马铃薯黑胫病病菌、初侵染来源及药剂防治的研究[D]. 孙彦敏.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
[5]马铃薯疮痂病生防菌筛选及其生防机制的初步研究[D]. 梁燕.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
[6]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推进策略研究[D]. 逄学思.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
[7]马铃薯黑痣病和枯萎病病菌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D]. 冯玉衡.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8]粘细菌菌株E10和E12抗马铃薯晚疫病菌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及其初步分离[D]. 马强.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9]致病疫霉对放线菌Sy11抑菌作用的诱导[D]. 王雪宁.河北大学 2018
[10]致病疫霉拮抗菌WL2及其脂肽的防病促生作用研究[D]. 王游游.河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67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16727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