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菌根真菌对蝴蝶兰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30 21:58
  蝴蝶兰属(Phalaenopsis)植物因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广受欢迎,每年花卉市场对蝴蝶兰成苗的需求量巨大。目前蝴蝶兰工业化生产多采用无性繁殖的组培育苗技术,但是兰科组培苗成活率较低,适应性较差,后代性状易退化,不易产生新性状。本研究以一株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cv.MF)为研究对象,与分离自东北野生山兰(Oreorchis patens)以及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的菌根真菌建立共生体系,筛选出两株显著促进蝴蝶兰幼苗生长的真菌;探究有益真菌的生物学特性,优化培养条件,进一步完善蝴蝶兰与菌根真菌共生体系,为蝴蝶兰工业化生产提供菌根化育苗新技术,并弥补当前组培技术的不足,对兰科植物的工业化生产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本章选取采集自吉林长白山的野生山兰,分离纯化其菌根真菌,并对分离出的菌根真菌进行ITS序列鉴定,结果发现,我们从山兰的根部分离出了三株菌根真菌,cbssl-1菌株隶属于胶膜菌属(Tulasnella),GenBank序列号为MH050440;cbssl-2菌株隶属于毛壳菌属(Chaetomiu...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菌根真菌概况
    1.2 兰科植物与兰科菌根
    1.3 兰科菌根真菌的种类和多样性
    1.4 菌根真菌对兰科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5 兰科组培产业现状及问题
    1.6 研究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兰菌根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
        2.2.1 菌根真菌形态学观察
        2.2.2 真菌分子鉴定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菌根真菌对蝴蝶兰种子萌发及原球茎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
        3.2.1 蝴蝶兰种子共生萌发
        3.2.2 原球茎共生发育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有益菌根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试验结果
        4.2.1 碳源对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4.2.2 氮源对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4.2.3 温度对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4.2.4 pH对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糜子丝黑穗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 吴恩果,周瑜,朱明旗,刘佳佳,高小丽,冯佰利.  植物保护学报. 2020(01)
[2]植物根际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的机制研究进展[J]. 袁仁文,刘琳,张蕊,范淑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2)
[3]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J]. 张雯.  现代园艺. 2020(01)
[4]射干内生真菌SG4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 余周源,罗琴,赵欢,杨在君,刘水蓉,彭正松.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5]一株野生鳞皮新香菇的分离鉴定与培养[J]. 杨珍福,余金凤,马明,岳万松,冯云利,刘绍雄,罗孝坤,郭相.  食用菌学报. 2019(04)
[6]我国南方地区外生菌根真菌研究进展[J]. 杨云礼,徐明,邹晓,陈进,马洪霞,杨兰,张健.  西部林业科学. 2019(05)
[7]菌根真菌对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根的作用[J]. 徐玲玲,张焱,赵明阳,李肖肖,南梦月,孟凡菊.  菌物学报. 2019(09)
[8]台湾相思假芝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J]. 吴如慧,李增平,程乐乐,张宇.  热带作物学报. 2019(08)
[9]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真菌多样性及共生萌发机制研究进展[J]. 高越,郭顺星,邢晓科.  菌物学报. 2019(11)
[10]不同培养温度对大曲微生物种群变化影响的研究[J]. 常强,吴再节,孙伟,刘翠兰,韦孝宇.  现代食品. 2019(12)

博士论文
[1]兰科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及其对兰科植物的影响[D]. 杨前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
[2]树兰(Epidendrum secundum)与胶膜菌属真菌的共生机制研究[D]. 许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6

硕士论文
[1]桑黄菌丝培养特性及其发酵液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王一菲.沈阳农业大学 2019
[2]血叶兰快繁体系优化及促生内生真菌筛选[D]. 吴文碟.海南大学 2019
[3]金佛山方竹共生外生菌根真菌分离及培养[D]. 严璐.贵州大学 2017
[4]菌根真菌与石斛属药用植物地理分布的相关性研究[D]. 马雪亭.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
[5]地宝兰属植物菌根真菌及种子萌发的初步研究[D]. 张武凡.北京林业大学 2014
[6]铁皮石斛菌根化育苗及重引入技术研究[D]. 李霖明.海南大学 2011
[7]兰科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与中国兰属植物共生关系的研究[D]. 王倩.河北农业大学 2010
[8]美花石斛优势内生菌根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子鉴定[D]. 李瑛婕.海南大学 2010
[9]美花兰(Cymbidium insigne)菌根化培养研究[D]. 仲凯.北京林业大学 2009
[10]五唇兰菌根化育苗技术研究[D]. 柯海丽.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69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169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b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