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圆田螺苗种人工繁育技术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8 02:52
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是保健价值较高的淡水螺类,具有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优良性状,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但目前其繁殖生物学、亲本和苗种培育方法等研究缺乏,稳定高效的人工繁育技术尚未成熟,苗种来源依赖自然繁殖,繁育效率低,规模化养殖生产受到限制;为解决中华圆田螺养殖生产中苗种繁育技术的难题,本论文开展了中华圆田螺繁殖生物学、养殖密度对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温度的催产效果以及藻粉添加对仔螺生长的影响研究,为中华圆田螺苗种人工繁育、养殖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中华圆田螺繁殖生物学基础⑴中华圆田螺的雌雄鉴别与群体性别比例利用灯光照射螺壳观察田螺性腺差异的方法鉴别雌雄。结果发现:观察灯光照射田螺左侧螺旋部与体螺层交界处产生的不同现象可以鉴定其雌雄,无明显阴影或存在颗粒阴影为雌螺,出现半月型阴影为雄螺;1年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华圆田螺群体的性别比例平均为1.5:1。⑵中华圆田螺的繁殖力与繁殖习性通过活体解剖和稻田网箱养殖两部分对中华圆田螺进行一年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的绝对繁殖力与其个体大小呈正相关,壳高为30~...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螺类的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1.2.1 雌雄鉴别方法研究
1.2.2 常见螺类的性别比例
1.2.3 繁殖力与繁殖习性
1.3 饲养密度对螺类生长繁殖的影响
1.3.1 亲本养殖密度与繁殖性能
1.3.2 苗种养殖密度与生长性能
1.4 螺类的催产及人工饵料
1.4.1 螺类的人工催产
1.4.2 螺类的食性
1.4.3 藻粉在人工饵料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中华圆田螺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分析
2.2.1 雌雄鉴别方法
2.2.2 性别比例
2.2.3 繁殖力
2.2.4 繁殖习性
2.3 讨论
2.3.1 雌雄鉴别
2.3.2 田螺的性别比例
2.3.3 中华圆田螺的繁殖力和繁殖习性
第3章 养殖密度对中华圆田螺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不同养殖密度亲螺的生长性能
3.2.2 不同养殖密度亲螺的繁殖性能
3.2.3 不同养殖密度仔螺的生长性能
3.3 讨论
3.3.1 亲螺养殖密度对其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3.3.2 仔螺养殖密度对其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第4章 温度对中华圆田螺的催产效果及藻粉对仔螺生长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温度下亲螺的产仔情况
4.2.2 不同饲料投喂组仔螺的生长性能
4.2.3 不同饲料投喂组仔螺的存活率
4.3 讨论
4.3.1 不同温度对中华圆田螺亲本产仔的影响
4.3.2 不同饲料对中华圆田螺仔螺生长性能的影响
4.3.3 不同饲料对中华圆田螺仔螺存活率的影响
第5章 全文总结、创新及不足和展望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5.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寿螺与常见田螺的区别及食用注意事项[J]. 王海英. 食品安全导刊. 2013(15)
[2]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繁殖生物学基础[J]. 熊洪林,付学梅,陈嶙,吴卫东,王艳,王志坚. 四川动物. 2013(02)
[3]克氏原螯虾仿生态繁殖适宜亲虾放养密度的研究[J]. 方春林,余智杰,万正义,贺刚. 江西水产科技. 2012(02)
[4]中华圆田螺特征特性及池塘人工养殖技术[J]. 王明宝,陈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9)
[5]皱肋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J]. 栗志民,刘志刚,欧阳志,司金亮,麦达辉. 南方水产科学. 2012(02)
[6]自然条件下福寿螺繁殖特性[J]. 刘军,何跃进,谭济才,许成香,钟浪,王志高,廖千国.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2)
[7]珠母贝亲贝催熟培育和催产技术的研究[J]. 黄海立,符韶,邓陈茂,刘志刚. 海洋科学. 2009(10)
[8]滩涂围网养殖文蛤不同密度对生长的影响[J]. 陈远,李大成,王志松,王军,薛克,张绍臣,李成军. 水产科学. 2009(09)
[9]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裴素蕊,管越强,马云婷. 水产科学. 2009(03)
[10]5种螺蛳属动物和中国圆田螺COI基因序列分析[J]. 黄晓燕,王丽珍. 水生态学杂志. 2008(05)
博士论文
[1]武汉市南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研究[D]. 杨明生.华中农业大学 2009
[2]福寿螺繁殖生态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 徐建荣.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蓝藻水华与2种藻食性水生动物的相互作用[D]. 陆开宏.中国海洋大学 2009
[4]湖泊底栖动物食物组成与食物网研究[D]. 刘学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6
[5]中国沿海海产腹足类性畸变及有机锡污染的生物监测[D]. 施华宏.暨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广西三个地区不同生境福寿螺繁殖力研究[D]. 梁碧霞.广西师范大学 2019
[2]生态沟渠中梨形环棱螺的食性及食物选择的研究[D]. 段晓姣.华中农业大学 2013
[3]管角螺组织切片与繁育及养殖的初步研究[D]. 王兵兵.广东海洋大学 2012
[4]中华圆田螺的生态养殖技术研究[D]. 杨东辉.华中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74527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螺类的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1.2.1 雌雄鉴别方法研究
1.2.2 常见螺类的性别比例
1.2.3 繁殖力与繁殖习性
1.3 饲养密度对螺类生长繁殖的影响
1.3.1 亲本养殖密度与繁殖性能
1.3.2 苗种养殖密度与生长性能
1.4 螺类的催产及人工饵料
1.4.1 螺类的人工催产
1.4.2 螺类的食性
1.4.3 藻粉在人工饵料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中华圆田螺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分析
2.2.1 雌雄鉴别方法
2.2.2 性别比例
2.2.3 繁殖力
2.2.4 繁殖习性
2.3 讨论
2.3.1 雌雄鉴别
2.3.2 田螺的性别比例
2.3.3 中华圆田螺的繁殖力和繁殖习性
第3章 养殖密度对中华圆田螺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不同养殖密度亲螺的生长性能
3.2.2 不同养殖密度亲螺的繁殖性能
3.2.3 不同养殖密度仔螺的生长性能
3.3 讨论
3.3.1 亲螺养殖密度对其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3.3.2 仔螺养殖密度对其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第4章 温度对中华圆田螺的催产效果及藻粉对仔螺生长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温度下亲螺的产仔情况
4.2.2 不同饲料投喂组仔螺的生长性能
4.2.3 不同饲料投喂组仔螺的存活率
4.3 讨论
4.3.1 不同温度对中华圆田螺亲本产仔的影响
4.3.2 不同饲料对中华圆田螺仔螺生长性能的影响
4.3.3 不同饲料对中华圆田螺仔螺存活率的影响
第5章 全文总结、创新及不足和展望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5.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寿螺与常见田螺的区别及食用注意事项[J]. 王海英. 食品安全导刊. 2013(15)
[2]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繁殖生物学基础[J]. 熊洪林,付学梅,陈嶙,吴卫东,王艳,王志坚. 四川动物. 2013(02)
[3]克氏原螯虾仿生态繁殖适宜亲虾放养密度的研究[J]. 方春林,余智杰,万正义,贺刚. 江西水产科技. 2012(02)
[4]中华圆田螺特征特性及池塘人工养殖技术[J]. 王明宝,陈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9)
[5]皱肋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J]. 栗志民,刘志刚,欧阳志,司金亮,麦达辉. 南方水产科学. 2012(02)
[6]自然条件下福寿螺繁殖特性[J]. 刘军,何跃进,谭济才,许成香,钟浪,王志高,廖千国.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2)
[7]珠母贝亲贝催熟培育和催产技术的研究[J]. 黄海立,符韶,邓陈茂,刘志刚. 海洋科学. 2009(10)
[8]滩涂围网养殖文蛤不同密度对生长的影响[J]. 陈远,李大成,王志松,王军,薛克,张绍臣,李成军. 水产科学. 2009(09)
[9]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裴素蕊,管越强,马云婷. 水产科学. 2009(03)
[10]5种螺蛳属动物和中国圆田螺COI基因序列分析[J]. 黄晓燕,王丽珍. 水生态学杂志. 2008(05)
博士论文
[1]武汉市南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研究[D]. 杨明生.华中农业大学 2009
[2]福寿螺繁殖生态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 徐建荣.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蓝藻水华与2种藻食性水生动物的相互作用[D]. 陆开宏.中国海洋大学 2009
[4]湖泊底栖动物食物组成与食物网研究[D]. 刘学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6
[5]中国沿海海产腹足类性畸变及有机锡污染的生物监测[D]. 施华宏.暨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广西三个地区不同生境福寿螺繁殖力研究[D]. 梁碧霞.广西师范大学 2019
[2]生态沟渠中梨形环棱螺的食性及食物选择的研究[D]. 段晓姣.华中农业大学 2013
[3]管角螺组织切片与繁育及养殖的初步研究[D]. 王兵兵.广东海洋大学 2012
[4]中华圆田螺的生态养殖技术研究[D]. 杨东辉.华中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74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17452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