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作大豆苗期茎秆抗倒特征及其与木质素合成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0 20:07
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中,倒伏是制约大豆高产和优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根据套作大豆苗期发生倒伏和茎秆藤蔓化与倒伏并发的特殊性,筛选适合于套作大豆苗期的抗倒伏综合评价指标,分析大豆抗倒伏能力与藤蔓化的关系,并系统研究大豆茎秆形态特征、力学特征、解剖结构特征和茎秆中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耐荫抗倒伏性的大豆品种抗倒伏能力形成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遮荫程度对大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抗倒伏性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鉴定试验,获得由植株主茎长、茎粗、茎秆抗折力和地上部生物量4个因子组成的抗倒伏指数[(茎秆抗折力×茎粗)/(地上部生物量×主茎长)],确认在大豆播种后35 d时的抗倒伏指数与实际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o.946),能够准确的反映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性的差异,适合于评价套作大豆苗期的抗倒伏能力。2.茎秆形态特征影响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能力。套作种植显著增高植株主茎长,降低茎粗和地上部生物量,且耐荫抗倒伏性强的大豆品种变异幅度较小。相关分析表明,实际倒伏率与植株主茎长呈显著正相关,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实际倒伏率与加权藤蔓化指数呈...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符号及中文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套作对大豆茎秆形态建成的影响
1.2.2 倒伏在作物中的研究进展
1.2.3 木质素与倒伏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切入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性评价及其与耐荫性的关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
2.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抗倒伏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
2.2.2 套作大豆茎秆形态特征及耐荫性与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指数评价指标的确立
2.3.2 大豆茎秆性状及藤蔓化对倒伏的影响
第三章 不同耐荫型大豆茎秆木质素合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
3.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套作大豆苗期倒伏发生情况
3.2.2 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茎秆形态特征的差异
3.2.3 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茎秆物理特性的差异
3.2.4 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茎秆解剖结构的差异
3.2.5 不同种植模式下茎秆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酶的变化情况
3.3 讨论
3.3.1 荫蔽对大豆苗期茎秆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的影响
3.3.2 荫蔽对大豆苗期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3.3.3 套作大豆苗期茎秆木质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
第四章 不同遮荫程度对大豆抗倒伏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设计
4.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大豆苗期倒伏发生情况
4.2.2 不同遮荫程度下大豆茎秆形态特征的差异
4.2.3 不同遮荫程度下大豆茎秆物理特性的差异
4.2.4 不同遮荫程度下大豆茎秆木质素含量的差异
4.3 讨论
4.3.1 遮荫对大豆茎秆特征及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4.3.2 群体配置对大豆抗倒伏的作用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豆蚜胁迫对不同抗蚜性大豆材料生理指标的影响[J]. 王海建,陈华保,蒋春先,马方芳,李庆,杨文钰,杨群芳,徐翔. 大豆科学. 2013(02)
[2]木质素生物合成酶CC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陈刚,徐秉良,白江平. 生物信息学. 2013(01)
[3]基于综合评价法的大豆抗倒伏性研究[J]. 屈晓珅,陈海涛,邱丽娟,王业成. 大豆科学. 2012(06)
[4]大豆种质倒伏性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 钟开珍,梁江,韦清源,陈文杰,曾维英,汤复跃,陈渊. 大豆科学. 2012(05)
[5]遮阴对夏玉米茎秆形态结构和倒伏的影响[J]. 崔海岩,靳立斌,李波,张吉旺,赵斌,董树亭,刘鹏.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7)
[6]多环境条件下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分析[J]. 范冬梅,杨振,马占洲,曾庆力,杜翔宇,蒋洪蔚,刘春燕,韩冬伟,栾怀海,裴宇峰,陈庆山,胡国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5)
[7]转基因大麦茎秆木质素含量及相关特性[J]. 孙彩霞,吴晓菲,王杰,陈振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7)
[8]外源SA对甜菜幼苗细胞壁HRGP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J]. 陈贵华,张少英. 作物杂志. 2012(02)
[9]浅析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张海生.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2(01)
[10]不同遮阴度对猴腿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 王志新,张宏双,陈刚,建德锋. 特产研究. 2011(04)
博士论文
[1]干旱胁迫下油菜抗倒伏相关性状动态变化及木质素关键基因表达特性分析[D]. 黄杰恒.西南大学 2013
[2]钾对套作大豆的抗倒伏效应与提高产量的机理研究[D]. 向达兵.四川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转4CL基因对植物木质素代谢的影响[D]. 邹恩强.山东师范大学 2011
[2]甘蓝型油菜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D]. 张文华.华中农业大学 2010
[3]甘蓝型油菜茎秆抗倒伏性构成因素的鉴定与评价[D]. 师恭曜.郑州大学 2010
[4]烯效唑干拌种对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 龚万灼.四川农业大学 2008
[5]光和赤霉素对拟南芥光形态建成及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影响[D]. 李妍.湖南大学 2008
[6]苹果砧木平邑甜茶(M.hupehensis Rehd.)的木质素代谢及其调控[D]. 于明革.山东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79980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符号及中文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套作对大豆茎秆形态建成的影响
1.2.2 倒伏在作物中的研究进展
1.2.3 木质素与倒伏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切入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性评价及其与耐荫性的关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
2.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抗倒伏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
2.2.2 套作大豆茎秆形态特征及耐荫性与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指数评价指标的确立
2.3.2 大豆茎秆性状及藤蔓化对倒伏的影响
第三章 不同耐荫型大豆茎秆木质素合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
3.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套作大豆苗期倒伏发生情况
3.2.2 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茎秆形态特征的差异
3.2.3 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茎秆物理特性的差异
3.2.4 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茎秆解剖结构的差异
3.2.5 不同种植模式下茎秆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酶的变化情况
3.3 讨论
3.3.1 荫蔽对大豆苗期茎秆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的影响
3.3.2 荫蔽对大豆苗期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3.3.3 套作大豆苗期茎秆木质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
第四章 不同遮荫程度对大豆抗倒伏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设计
4.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大豆苗期倒伏发生情况
4.2.2 不同遮荫程度下大豆茎秆形态特征的差异
4.2.3 不同遮荫程度下大豆茎秆物理特性的差异
4.2.4 不同遮荫程度下大豆茎秆木质素含量的差异
4.3 讨论
4.3.1 遮荫对大豆茎秆特征及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4.3.2 群体配置对大豆抗倒伏的作用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豆蚜胁迫对不同抗蚜性大豆材料生理指标的影响[J]. 王海建,陈华保,蒋春先,马方芳,李庆,杨文钰,杨群芳,徐翔. 大豆科学. 2013(02)
[2]木质素生物合成酶CC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陈刚,徐秉良,白江平. 生物信息学. 2013(01)
[3]基于综合评价法的大豆抗倒伏性研究[J]. 屈晓珅,陈海涛,邱丽娟,王业成. 大豆科学. 2012(06)
[4]大豆种质倒伏性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 钟开珍,梁江,韦清源,陈文杰,曾维英,汤复跃,陈渊. 大豆科学. 2012(05)
[5]遮阴对夏玉米茎秆形态结构和倒伏的影响[J]. 崔海岩,靳立斌,李波,张吉旺,赵斌,董树亭,刘鹏.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7)
[6]多环境条件下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分析[J]. 范冬梅,杨振,马占洲,曾庆力,杜翔宇,蒋洪蔚,刘春燕,韩冬伟,栾怀海,裴宇峰,陈庆山,胡国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5)
[7]转基因大麦茎秆木质素含量及相关特性[J]. 孙彩霞,吴晓菲,王杰,陈振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7)
[8]外源SA对甜菜幼苗细胞壁HRGP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J]. 陈贵华,张少英. 作物杂志. 2012(02)
[9]浅析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张海生.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2(01)
[10]不同遮阴度对猴腿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 王志新,张宏双,陈刚,建德锋. 特产研究. 2011(04)
博士论文
[1]干旱胁迫下油菜抗倒伏相关性状动态变化及木质素关键基因表达特性分析[D]. 黄杰恒.西南大学 2013
[2]钾对套作大豆的抗倒伏效应与提高产量的机理研究[D]. 向达兵.四川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转4CL基因对植物木质素代谢的影响[D]. 邹恩强.山东师范大学 2011
[2]甘蓝型油菜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D]. 张文华.华中农业大学 2010
[3]甘蓝型油菜茎秆抗倒伏性构成因素的鉴定与评价[D]. 师恭曜.郑州大学 2010
[4]烯效唑干拌种对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 龚万灼.四川农业大学 2008
[5]光和赤霉素对拟南芥光形态建成及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影响[D]. 李妍.湖南大学 2008
[6]苹果砧木平邑甜茶(M.hupehensis Rehd.)的木质素代谢及其调控[D]. 于明革.山东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79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17998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