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氮蓝藻和叶面肥对水稻生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06 03:34
针对寒地水稻生产中过量施肥造成茎杆徒长、大面积倒伏、水稻产量低等问题,研究固氮蓝藻生物肥和叶面肥对水稻生育、抗倒伏能力、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极其重要。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基地和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管理区开展,以垦粳8号、龙垦201号和龙粳3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筛选培育高素质秧苗的肥料及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生物肥和叶面肥。旨在固氮蓝藻生物肥与叶面肥为黑龙江省水稻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用固氮蓝藻的秧苗素质表现最佳,茎基宽、地上地下鲜重和干物重、根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分别较对照提高13.10%、40.93%、54.10%、41.07%、68.42%、43.59%、61.42%及77.44%。2.在两种插秧密度下,插秧密度为行距30 cm×穴距12 cm时,施用固氮蓝藻(产量达7956.57 kg/hm2)和密高(产量达7992.07 kg/hm2)均增加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6.34%和6.81%。3.施用密高可显著降低小区的茎...
【文章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处理株高的比较(大庆校园盆栽区)
203.3盆栽条件下固氮蓝藻和密高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3.3.1株高的动态变化如图3-1所示,在生育期内施用L、M、LM对株高的生长状况相似,但三者对株高的动态有差异,各处理的株高随生长阶段的变化呈现上升的趋势,株高以M最高,为76.08cm,以L最低,为73.37cm,从7月9日起所有处理均明显增高,至7月30日迟缓增长。图3-1不同处理株高的比较(大庆校园盆栽区)Figure3-1Comparisonofplantheightsunderdifferenttreatments(DaqingCampusPottedArea)3.3.2茎蘖数的动态变化如图3-2所示,在生育期内施用L、M、LM对茎数较有影响,从分蘖开始至6月25日前各处理呈增加的趋势,临近7月2日达到高峰上升期,这之后所有处理出现无效分蘖,茎数明显下降,至7月30日缓慢平稳。综合分析,施用L处理在生育进程中茎数最高,且高于其他各处理。图3-2不同处理茎数的比较(大庆校园盆栽区)Figure3-2Comparisonofstemnumberofdifferenttreatments(DaqingCampusPottedArea)3.3.3SPAD值的动态变化如图3-3所示,在生育期内施用L、M、LM对SPAD值有不同的增加趋势,但三者对SPAD值的动态有差异,各处理的SPAD值随生长阶段的变化呈现前期升高,后期最终下降的趋势,到7月30日以施用L处理SPAD值最高。
21图3-3不同处理SPAD值的比较(大庆校园盆栽区)Figure3-3ComparisonofSPADvaluesindifferenttreatments(DaqingCampusPottedArea)3.3.4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量的比较由表3-13可知,施用L、M、LM的分蘖期和齐穗期叶面积与CK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分蘖期叶面积以LM为最高,有增加的趋势,增加了11.63%,而齐穗期叶面积以L为最高,均高于其他处理。施用L、M的灌浆期叶面积显著高于CK及各处理,呈现增加的趋势,说明施用L、M可以明显增加水稻灌浆期叶面积。表3-13叶面积的比较(大庆校园盆栽区)Table3-13Comparisonofleafarea(DaqingCampusPottedArea)处理叶面积(cm2/穴)分蘖期齐穗期灌浆期CK30.87aA574.92aA229.00bBL33.79aA844.66aA357.65aAM29.79aA585.94aA361.61aALM34.46aA644.87aA282.62abAB由表3-14可知,施用L、M、LM的分蘖期、齐穗期及灌浆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CK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分蘖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以LM为最高,有增加的趋势,增加了13.76%,齐穗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各处理均比CK低,灌浆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以M为最高,且增加了16.96%。施用L的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CK及各处理,显著增加了24.96%,说明L可以明显增加水稻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表3-14地上干物质积累量的比较(大庆校园盆栽区)Table3-14Comparisonofdrymatteraccumulationontheground(DaqingCampusPottedArea)处理地上植株干重(g/穴)分蘖期齐穗期灌浆期成熟期CK9.01aA23.53aA27.65aA19.23bcABL10.21aA20.39aA28.89aA24.03aAM8.22aA19.94aA32.34aA15.83cBLM10.25aA23.14aA27.41aA21.30abA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分析及高档优质一季晚稻生产关键技术[J]. 田祖庆,周精华,刘慈明,刮爱民,刘良武. 杂交水稻. 2020(03)
[2]藻类生物肥地福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吴如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5)
[3]穗期喷施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卢丽娟,徐曙,于洪喜,罗刚,陈开平,王亚萍.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0(01)
[4]不同叶面肥对水稻连粳7号产量的影响[J]. 彭秀荣,何爱萍,贺云梅,时佩佩. 浙江农业科学. 2020(02)
[5]水稻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伏能力对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差异[J]. 文廷刚,王伟中,杨文飞,杜小凤,王泽港,贾艳艳,钱新民,孙爱侠,施洪泉,顾大路. 南方农业学报. 2020(01)
[6]不同抗寒剂浸种与叶面喷施对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 唐志伟,严玲玲,刘钰琪,杨阳,龙攀,傅志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7]水稻施用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效果研究[J]. 余泓,屈喜燕,高鹏,杨志长,高菊生. 湖南农业科学. 2019(10)
[8]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禇光,陈松,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 中国稻米. 2019(05)
[9]水稻根系遗传研究进展[J]. 丁仕林,刘朝雷,钱前. 中国稻米. 2019(05)
[10]根外喷施硫酸镁对水稻淀粉品质的影响[J]. 金正勋,曲悦,何沈雨,朱琳,杨玲,王思宇,王珊,王剑,张忠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9)
博士论文
[1]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的研究[D]. 陈宇眺.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及其栽培调控技术[D]. 张耗.扬州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腐殖酸有机肥与减施化肥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D]. 赫臣.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9
[2]新型专用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D]. 唐乐丹.华中农业大学 2019
[3]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研究[D]. 王振.沈阳农业大学 2017
[4]氮肥对不同的水稻品种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的影响[D]. 熊溢伟.扬州大学 2015
[5]化控剂“密高”对玉米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D]. 张超.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2
[6]水稻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分析[D]. 虞国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213515
【文章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处理株高的比较(大庆校园盆栽区)
203.3盆栽条件下固氮蓝藻和密高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3.3.1株高的动态变化如图3-1所示,在生育期内施用L、M、LM对株高的生长状况相似,但三者对株高的动态有差异,各处理的株高随生长阶段的变化呈现上升的趋势,株高以M最高,为76.08cm,以L最低,为73.37cm,从7月9日起所有处理均明显增高,至7月30日迟缓增长。图3-1不同处理株高的比较(大庆校园盆栽区)Figure3-1Comparisonofplantheightsunderdifferenttreatments(DaqingCampusPottedArea)3.3.2茎蘖数的动态变化如图3-2所示,在生育期内施用L、M、LM对茎数较有影响,从分蘖开始至6月25日前各处理呈增加的趋势,临近7月2日达到高峰上升期,这之后所有处理出现无效分蘖,茎数明显下降,至7月30日缓慢平稳。综合分析,施用L处理在生育进程中茎数最高,且高于其他各处理。图3-2不同处理茎数的比较(大庆校园盆栽区)Figure3-2Comparisonofstemnumberofdifferenttreatments(DaqingCampusPottedArea)3.3.3SPAD值的动态变化如图3-3所示,在生育期内施用L、M、LM对SPAD值有不同的增加趋势,但三者对SPAD值的动态有差异,各处理的SPAD值随生长阶段的变化呈现前期升高,后期最终下降的趋势,到7月30日以施用L处理SPAD值最高。
21图3-3不同处理SPAD值的比较(大庆校园盆栽区)Figure3-3ComparisonofSPADvaluesindifferenttreatments(DaqingCampusPottedArea)3.3.4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量的比较由表3-13可知,施用L、M、LM的分蘖期和齐穗期叶面积与CK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分蘖期叶面积以LM为最高,有增加的趋势,增加了11.63%,而齐穗期叶面积以L为最高,均高于其他处理。施用L、M的灌浆期叶面积显著高于CK及各处理,呈现增加的趋势,说明施用L、M可以明显增加水稻灌浆期叶面积。表3-13叶面积的比较(大庆校园盆栽区)Table3-13Comparisonofleafarea(DaqingCampusPottedArea)处理叶面积(cm2/穴)分蘖期齐穗期灌浆期CK30.87aA574.92aA229.00bBL33.79aA844.66aA357.65aAM29.79aA585.94aA361.61aALM34.46aA644.87aA282.62abAB由表3-14可知,施用L、M、LM的分蘖期、齐穗期及灌浆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CK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分蘖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以LM为最高,有增加的趋势,增加了13.76%,齐穗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各处理均比CK低,灌浆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以M为最高,且增加了16.96%。施用L的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CK及各处理,显著增加了24.96%,说明L可以明显增加水稻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表3-14地上干物质积累量的比较(大庆校园盆栽区)Table3-14Comparisonofdrymatteraccumulationontheground(DaqingCampusPottedArea)处理地上植株干重(g/穴)分蘖期齐穗期灌浆期成熟期CK9.01aA23.53aA27.65aA19.23bcABL10.21aA20.39aA28.89aA24.03aAM8.22aA19.94aA32.34aA15.83cBLM10.25aA23.14aA27.41aA21.30abA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分析及高档优质一季晚稻生产关键技术[J]. 田祖庆,周精华,刘慈明,刮爱民,刘良武. 杂交水稻. 2020(03)
[2]藻类生物肥地福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吴如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5)
[3]穗期喷施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卢丽娟,徐曙,于洪喜,罗刚,陈开平,王亚萍.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0(01)
[4]不同叶面肥对水稻连粳7号产量的影响[J]. 彭秀荣,何爱萍,贺云梅,时佩佩. 浙江农业科学. 2020(02)
[5]水稻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伏能力对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差异[J]. 文廷刚,王伟中,杨文飞,杜小凤,王泽港,贾艳艳,钱新民,孙爱侠,施洪泉,顾大路. 南方农业学报. 2020(01)
[6]不同抗寒剂浸种与叶面喷施对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 唐志伟,严玲玲,刘钰琪,杨阳,龙攀,傅志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7]水稻施用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效果研究[J]. 余泓,屈喜燕,高鹏,杨志长,高菊生. 湖南农业科学. 2019(10)
[8]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禇光,陈松,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 中国稻米. 2019(05)
[9]水稻根系遗传研究进展[J]. 丁仕林,刘朝雷,钱前. 中国稻米. 2019(05)
[10]根外喷施硫酸镁对水稻淀粉品质的影响[J]. 金正勋,曲悦,何沈雨,朱琳,杨玲,王思宇,王珊,王剑,张忠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9)
博士论文
[1]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的研究[D]. 陈宇眺.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及其栽培调控技术[D]. 张耗.扬州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腐殖酸有机肥与减施化肥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D]. 赫臣.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9
[2]新型专用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D]. 唐乐丹.华中农业大学 2019
[3]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研究[D]. 王振.沈阳农业大学 2017
[4]氮肥对不同的水稻品种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的影响[D]. 熊溢伟.扬州大学 2015
[5]化控剂“密高”对玉米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D]. 张超.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2
[6]水稻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分析[D]. 虞国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213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21351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