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淀粉含量测定及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 Ⅰ)片段克隆
本文关键词:燕麦淀粉含量测定及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 Ⅰ)片段克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燕麦是禾本科燕麦属(Avena L.)草本植物,为世界八大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耐寒,抗旱,耐土地脊薄,耐适度盐碱,不与小麦稻谷争夺耕地,及农业风险系数低的优点。是一种特殊的多用途作物。发展燕麦种植加工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淀粉是燕麦中主要被人类用作食物的部分,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之分,前人研究表明GBSSI基因在决定淀粉糯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淀粉种类与作物性能和应用前景直接相关,且其含量的高低在评价燕麦品质和选种、育种时具有实际意义。本研究对特选的燕麦材料进行淀粉含量测定及其可能的主要功能基因的基因片段克隆分析,以期获得燕麦淀粉总体含量情况、直链与支链淀粉各占比重情况,讨论供试材料的对生活和生产指导价值;利用获得的GBSSI基因片段为燕麦系统发育情况提供新的证据;获得与淀粉相关特定功能基因片段及其与淀粉含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双波长法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07个居群(25个物种)燕麦材料进行支链、直连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所测材料之间淀粉含量差异显著。所测107个居群中,供试燕麦物种间进行的频率分布统计显示,燕麦各个物种直链淀粉含量在5%~10%高频率分布,支链淀粉含量在45%-50%高频率分布。本次供选材料中没有直链淀粉含量在15%~20%之间的燕麦物种。根据谷物胚乳淀粉一般情况,直链淀粉含量接近零,即低于1%的为糯性,所试验材料中编号CN25869的A. agadiriana为糯性燕麦材料,直链淀粉含量为0.7%,据此判断燕麦种质资源中存在自然全糯质类型;其他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居群有编号CN25863、CN21388和CN22633,试验编号分别为Aaga7AB,Acla31Cp,Ahir46As。总体看来,燕麦属中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物种有4个,分别是A. clauda4.88%、A. hirtula6%、A. eriantha6.1%和A. agadiriana6.28%。不同倍性的燕麦物种中,Cp基因组二倍体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最低,而直链淀粉含量低于1%的A. agadiriana编号CN25869的居群属于AB基因组四倍体。所有供试的六倍体栽培燕麦(A. sativa)的直链淀粉含量普遍高于8%。2)对供试27个物种52个居群进行GBSSI基因克隆,共得到165条序列。通过比较后去除同一材料的相同序列,最终将能代表供试材料的的82条GBSS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序列比对结果发现燕麦属GBSSI基因序列在不同物种间差异较大。居群内的差异在不同物种中表现不同:燕麦属A基因组、C基因组二倍体多个居群都检测到了多种变异类型。3)燕麦属C基因组二倍体GBSS Ⅰ基因序列进化差异较A基因组明显,同种基因组间序列差异显著。另外,C基因组中A. clauda的其中一种拷贝类型和A基因组序列类型的关系较近,推测该物种基因型可能处于A、C基因组间的位置,在基因组进化中具有特殊意义。四倍体物种中,A. barbata与A. hirtula亲缘关系较近。另外,四倍体物种A. murphy A基因组与二倍体物种A. hispanica亲缘关系较近,而六倍体物种A.fatua和两组二倍体物种均显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一组是A. hirtula和A. lusitanica,另一组是A. hirtula和A. atlantica。4)分析所测序的基因序列片段与直链淀粉含量关系时发现,二倍体A基因组物种直链淀粉含量高于二倍体C基因组物种,进而发现二倍体外显子片段第30 bp处有较为规律的单碱基差异,但由于燕麦二倍体A、C基因组间差异本就很大,所以依旧无法确定GBSS Ⅰ基因直链淀粉含量和本次克隆片段有所关联。
【关键词】:燕麦(Avena) 淀粉 GBSSI基因 系统发育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文献综述10-18
- 1.1 燕麦淀粉的研究进展11-15
- 1.1.1 淀粉糯性的研究进展11-13
- 1.1.2 淀粉的合成途径13-14
- 1.1.3 淀粉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14-15
- 1.2 GBSSⅠ基因的研究现状15-16
- 1.3 燕麦属物种系统进化研究16-18
- 1.3.1 物种进化16-17
- 1.3.2 基因组进化17
- 1.3.3 燕麦属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7-18
- 1.4 研究目的18
- 2 材料与方法18-27
- 2.1 实验材料18-24
- 2.2 实验方法24-26
- 2.2.1 燕麦中淀粉含量测定24-25
- 2.2.2 GBSS Ⅰ基因克隆25-26
- 2.3 实验数据处理26-27
- 2.3.1 淀粉含量数据处理26
- 2.3.2 DNA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26-27
- 3 结果与分析27-41
- 3.1 燕麦种质的淀粉含量测定27-32
- 3.1.1 不同燕麦材料的淀粉含量分析27-28
- 3.1.2 燕麦属不同物种淀粉含量分析28-32
- 3.1.3 栽培燕麦的淀粉含量评价32
- 3.2 燕麦种质的GBSSⅠ序列分析32-41
- 3.2.1 GBSSⅠ基因序列分析32-34
- 3.2.2 二倍体基因组的进化34-38
- 3.2.3 四倍体AB基因组的进化38-40
- 3.2.4 多倍体A基因组的起源40-41
- 3.3 克隆GBSSⅠ基因与供试燕麦淀粉含量的关系41
- 4 讨论41-46
- 4.1 燕麦淀粉含量41-42
- 4.2 燕麦属系统的进化42-44
- 4.3 克隆GBSSⅠ基因与供试燕麦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44-46
- 参考文献46-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饲用燕麦白天鹅[J];北京农业;2004年01期
2 张克厚;;美国优质燕麦在甘肃省的试验结果分析及其启示[J];世界农业;2006年05期
3 褚润根;孙建功;;山西燕麦生产优势及产业化发展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年02期
4 任长忠;郭来春;邓路光;莎莉;魏黎明;;中加燕麦合作研究成果及应用途径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09年02期
5 路颖;陈浩;杨学;关凤芝;吴广文;宋宪友;赵德宝;郭永利;翟旭海;;黑龙江省燕麦科研和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6 张新军;周海涛;李天亮;闫凤岐;杨晓虹;杨才;;燕麦野生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利用[J];河北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燕麦加工技术研究获新突破[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年03期
8 刘迎春;周青平;;燕麦研究最新进展[J];青海科技;2011年06期
9 陈倩玉;胡跃高;;中加燕麦科研合作现状与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2年09期
10 ;燕麦[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199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付晓峰;刘俊青;;内蒙古燕麦研究、生产、加工概况[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康泽;周海军;任嘉嘉;;燕麦营养价值与食品加工研究进展[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任鹏;赵宝平;刘景辉;;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燕麦品种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A];2013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何苏琴;荆卓琼;赵桂琴;丁文姣;郭满库;柴继宽;;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燕麦炭疽病病原鉴定[A];“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邹德浩;“燕麦团队”整装待发[N];人民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吴杰 邹德浩;“燕麦博士”的中国情[N];人民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王丕屹 邹德浩;旱海来了燕麦博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新华社记者 胡光耀;让燕麦为中国西部开发添彩[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谭玉兰;燕麦应该成为人类第三主粮[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6 本报记者 范建;建世界最大燕麦产业带[N];科技日报;2007年
7 黄筱声;燕麦的保健功能及市场前景[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8年
8 周扬;任长忠:构建燕麦发展新模式[N];吉林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裴会永;任长忠:情系燕麦二十载[N];粮油市场报;2010年
10 胡新中;燕麦产业应尽快补齐科技短板[N];中国食品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纪菡;施氮对西藏主栽饲草产量、养分累积和氮利用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 武俊英;燕麦耐盐生理特性及农艺措施调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3 齐冰洁;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4 胡新中;燕麦的酶活性及其食品加工中抑制工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夏方山;不同老化处理对燕麦种子线粒体结构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Truong Xuan Sinh(张春生);燕麦光周期不敏感基因克隆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7 汪海波;燕麦中β-葡聚糖的化学结构、溶液行为及降血糖作用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8 田斌强;发芽燕麦淀粉的特性及结构表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孔令琪;不同老化处理对燕麦种子生理、蛋白质及抗氧化基因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10 罗小梅;燕麦D染色体组起源及春化和光周期对燕麦抽穗期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红敏;燕麦灭酶对大鼠血糖、血脂和肠道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超;燕麦脱皮工艺与设备实验研究[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15年
3 武娇;燕麦生物碱合成的诱导调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刘浩;裸燕麦品质评价与燕麦黄酒的酿造[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叶雪松;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酶活性以及燕麦产量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李涵鑫;燕麦籽粒物性与理化及加工特性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阿西阿英;凉山州燕麦种植情况调查及不同栽培因子对燕麦产量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8 王智英;燕麦淀粉含量测定及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 Ⅰ)片段克隆[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殷长强;燕麦光不敏感基因的相关分子标记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林;不同栽培措施对燕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燕麦淀粉含量测定及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 Ⅰ)片段克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2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