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不同遗传背景小麦种质资源对麦长管蚜的抗蚜性鉴定

发布时间:2021-06-22 04:49
  小麦蚜虫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上的重要害虫。目前我国针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措施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化学农药的过量施用对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培育和种植抗蚜品种,是有效的绿色防控措施。本研究连续2年按照农业部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对来自国家小麦种质资源库的小麦种质材料进行了田间的抗蚜性鉴定,其中包括8份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的八倍体小偃麦和6份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的六倍体小黑麦。并根据田间调查结果选出了4份遗传稳定抗性级别不同的种质材料(小偃麦21-22和小黑麦31-32),利用EPG技术研究了麦长管蚜在不同种质资源上的取食行为。采用田间模糊识别技术抗蚜性鉴定与室内EPG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不同小麦种质的抗蚜性,以期筛选抗蚜的小麦种质资源,为小麦的抗蚜育种以及抗蚜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在连续2年鉴定的14份小麦种质材料中,小偃麦多为低抗或中抗,其中有5个材料表现出稳定的抗蚜性,而小黑麦多为低感或中感。没有对麦长管蚜表现为免疫或者高抗的种质材料。表现为中抗的有2个,分别是小偃麦21和23;表现为低抗的有小偃麦22、24和小偃麦26;...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遗传背景小麦种质资源对麦长管蚜的抗蚜性鉴定


小偃麦21、22和小黑麦31、32的E1波和E2波占各E波总持续时间的百分比FIG.3ThepercentageofE1andE2waveforminthetotaldurationofeachEwaveformoftrititrigia21,22andtriticale31,32

波形,小偃麦,小黑麦,平均持续时间


山东农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33.2.5麦长管蚜取食不同种质小麦各波形平均持续时间比较通过比较麦长管蚜在不同小麦材料上的各波形的平均持续时间占其8h记录总时间的百分比发现(图4),E2波在所有供试小麦中所占比例最大,除了小偃麦22(图4-Ⅱ)的E1波所占总时间的比例较大以外,其次平均持续时间较长的为P波。小偃麦21的F波平均持续时间明显大于其他小麦材料。表明蚜虫在取食寄主植物过程中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刺探,而蚜虫在取食抗性寄主植物时,会表现出唾液分泌增加或因为机械阻碍较大取食困难的现象。所有波形中平均持续时间最短的为Pd波,各种质小麦之间也存在差异,小黑麦(图4-Ⅲ、图4-Ⅳ)的Pd波平均持续时间较长,与传毒机制有关。各波形不同的平均持续时间也反映出蚜虫在取食不同小麦时各自的不同应对策略。图4各波形平均持续时间占总记录时间的百分比FIG.4ThepercentageoftheaveragedurationofeachwaveforminthetotalrecordingperiodⅠ:小偃麦21;Ⅱ:小偃麦22;Ⅲ:小黑麦31;Ⅳ:小黑麦32Ⅰ:trititrigia21;Ⅱ:trititrigia22;Ⅲ:triticale31;Ⅳ:triticale32

波形,波形,小麦,小偃麦


不同遗传背景小麦种质资源对麦长管蚜的抗蚜性鉴定24图5记录时长8h的持续波形FIG.58-hourcontinuouswaveform3.2.6麦长管蚜在不同种质小麦上取食8h波形比较通过整体综合比较麦长管蚜在4份种质材料上持续8h的取食行为可以发现,麦长管蚜在小麦韧皮部的取食时长都达到2h以上,在穿过叶肉细胞的过程花费时间较多;不同的是小偃麦上E1唾液分泌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开始刺探前的非刺探波持续时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刺吸电位技术三十年应用及创新[J]. 李静静,潘建斌,吴莉莉,卢少华,闫凤鸣.  应用昆虫学报. 2019(06)
[2]六倍体小黑麦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J]. 杨婷,陈星灼,隋建枢,王伟,杨春苗,彭泽,耿广东,张庆勤,张素勤.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3]基于EPG技术分析杭菊两主栽品种对三种菊蚜抗性及其相关抗性物质[J]. 祝愿,王梦馨,崔林,沈子尧,周建松,韩宝瑜.  植物保护学报. 2019(02)
[4]褐飞虱取食人工饲料的刺吸电位波形鉴别[J]. 尤珂珂,袁志能,颜静,王冰洋,黄庭发,周金明,卢凯,周强.  环境昆虫学报. 2018(03)
[5]基于EPG分析无翅型和有翅型柑橘蚜虫的取食行为[J]. 赵如娜,何应琴,鲁卓越,陈文龙,王雪峰,周常勇.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2)
[6]两种麦田蚜茧蜂对蚜虫外激素行为反应的比较研究[J]. 王璐,王康,董洁,刘勇.  应用昆虫学报. 2018(02)
[7]豌豆蚜在6个不同抗性苜蓿品种上取食行为的EPG分析[J]. 魏淑花,曹春婧,朱小芳,张蓉,王颖.  草业科学. 2017(12)
[8]E型麦二叉蚜在不同抗性表型燕麦上的取食行为[J]. 郭建国,袁伟宁,周天旺,张新瑞,贺春贵,赵桂琴,张宗文.  昆虫学报. 2017(11)
[9]黄瓜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混合侵染烟株对烟蚜取食行为的影响[J]. 何应琴,吴佳星,唐元满,谷纪涛,蔡璘,丁伟.  植物保护学报. 2017(01)
[10]普通小麦/山羊草属间杂交F1的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研究[J]. 彭娜娜,王亚娟,王长有,权威,吉万全.  麦类作物学报. 2016(12)

博士论文
[1]多年生簇毛麦基因组新重复序列的分离及其在小麦抗病新种质鉴定中的应用[D]. 刘成.电子科技大学 2010
[2]小麦族种质资源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评价及生化抗性机制研究[D]. 李庆.四川农业大学 2002
[3]小麦抗蚜生化机理和G蛋白在离体昆虫细胞系中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D]. 陈巨莲.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

硕士论文
[1]普通小麦—山羊草属间杂交后代分子细胞学研究[D]. 彭娜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扫描电镜下小麦物理性状与抗麦长管蚜相关性分析[D]. 王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3]小麦抗禾谷缢管蚜的生理机制研究[D]. 张廷伟.甘肃农业大学 2010
[4]小麦族赖草属三个物种的生物系统学研究[D]. 刘越.四川农业大学 2009
[5]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山羊草对麦长管蚜抗性评价与抗性机制研究[D]. 陈光明.四川农业大学 2005
[6]不同小麦品种(材料)的抗蚜性及抗性部位的EPG定位[D]. 胡想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7]小麦中丁布、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对麦长管蚜的抗性作用研究[D]. 刘保川.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



本文编号:3242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242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6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