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份玉米EMS诱变系的遗传分析与应用潜力评价
发布时间:2021-11-02 05:42
前人研究和实践证明,EMS化学诱变技术作为创造作物新种质、改良植物农艺性状的常用方法,能有效的诱导玉米突变体的产生;加强玉米EMS诱变育种的利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由此有可能突破玉米育种的瓶颈,选育出更加优良的自交系和杂交种,供玉米生产应用,对新选的诱变系进行遗传评价和应用潜力探讨是对其展开利用研究的前提。为此,本研究以19份玉米EMS诱变系及其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测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利用表型与SSR标记分析各诱变系与相应基础材料间的遗传差异,研究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表现,另对比研究诱变系与基础材料的抗旱性差异,进而综合评价这些诱变系的育种利用价值,其研究结果如下:1.诱变系与基础材料遗传差异表现(1)形态差异分析表明:诱变系K305Y1403、K305Y140、K305Y1411和K305Y1415与基础材料K305在考察的20个性状中均有9个性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差异较大;诱变系R08Y1425、R08Y1423、R08Y1429与基础材料R08分别有17、13、12个性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差异较大。(2)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40对SSR引...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优良玉米品种及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1.1.1 优良品种的重要性
1.1.2 优良的种质资源的重要作用
1.1.3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现状
1.2 EMS(甲基磺酸乙酯)对扩宽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1.3 玉米新选系的遗传差异分析方法
1.3.1 表型差异分析
1.3.2 SSR分子标记分析
1.4 诱变后代的应用潜力研究
1.4.1 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1.4.2 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研究概况
1.4.3 玉米自交系的抗旱性研究
2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3 材料与方法
3.1 诱变系遗传差异分析
3.1.1 供试材料
3.1.2 表型差异分析
3.1.2.1 实验设计
3.1.2.2 测定性状与方法
3.1.2.3 数据分析方法
3.1.3 SSR分子标记分析
3.1.3.1 SSR分子标记实验设计
3.1.3.2 SSR分子标记数据分析
3.2 诱变系的抗旱性鉴定
3.2.1 抗旱性鉴定材料
3.2.2 抗旱性鉴定实验设计
3.2.3 抗旱性指标测定与方法
3.3 诱变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3.3.1 供试材料
3.3.2 实验设计
3.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3.4 数据分析
3.4 杂种优势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诱变系与其基础材料间的遗传差异
4.1.1 表型差异
4.2 SSR分子标记差异
4.2.1 遗传多样性分析
4.2.2 遗传相似性分析
4.2.3 SSR标记差异位点数分析
4.3 基础材料与其诱变系的抗旱性分析
4.3.1 自交系K305与其诱变系的抗旱性比较
4.3.2 自交系R08与其EMS诱变系的抗旱性比较
4.3.3 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各诱变材料的综合评价
4.4 配合力分析
4.4.1 K305组配合力分析
4.4.2 R08组配合力分析
4.5 杂种优势分析
4.5.1 K305组产量杂种优势分析
4.5.2 R08组产量杂种优势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玉米EMS诱变系与基础材料的遗传差异
5.2 玉米EMS诱变系的抗旱性
5.3 玉米EMS诱变系配合力改良效果
5.4 玉米EMS诱变组合产量杂种优势改良效果
5.5 EMS诱变系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期期间发表论文倩况
附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自交系AS-9化学诱变后代SSR遗传变异分析[J]. 李红英,卢存福,兰小中,杨凤娇,金德善,乔佩,卢骁,玉猛,陈玉珍. 华北农学报. 2013(03)
[2]中国玉米品种改良及其种质基础分析[J]. 李永祥,石云素,宋燕春,黎裕,王天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03)
[3]玉米空间诱变后代SP4选系配合力效应分析[J]. 张采波,吴章东,徐冬平,刘和洋,荣廷昭,曹墨菊. 遗传. 2013(07)
[4]大豆绥农14突变体库构建及株高性状分析[J]. 谢圣男,王宏光,杨振,刘春燕,蒋洪蔚,辛大伟,胡国华,陈庆山. 核农学报. 2013(03)
[5]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配合力分析[J]. 冯云超,余志江,霍仕平,张兴端,张健,晏庆九,向振凡,张芳魁,邹永翠,蔡明鸿. 中国农学通报. 2012(36)
[6]玉米辐射诱变后代M4选系配合力效应分析[J]. 秦家友,石海春,柯永培,余学杰,袁继超. 核农学报. 2012(03)
[7]玉米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方法及不同杂交种抗旱性比较研究[J]. 董志强,贾秀领,张丽华,姚艳荣,申海平,籍俊杰. 华北农学报. 2012(01)
[8]土壤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J]. 张玉书,米娜,陈鹏狮,纪瑞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3)
[9]玉米杂种优势育种——自交系群体循环相向选择的原理及途径[J]. 张立军,关义新,林凤,崔震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06)
[10]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形态指标比较研究[J]. 孙军伟,孟丽梅,张珂,杨子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7)
博士论文
[1]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演变规律[D]. 慈晓科.山东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SSR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D]. 刘志雄.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2]两个热带玉米群体的基因效应分析及育种潜力研究[D]. 李高科.四川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71450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优良玉米品种及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1.1.1 优良品种的重要性
1.1.2 优良的种质资源的重要作用
1.1.3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现状
1.2 EMS(甲基磺酸乙酯)对扩宽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1.3 玉米新选系的遗传差异分析方法
1.3.1 表型差异分析
1.3.2 SSR分子标记分析
1.4 诱变后代的应用潜力研究
1.4.1 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1.4.2 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研究概况
1.4.3 玉米自交系的抗旱性研究
2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3 材料与方法
3.1 诱变系遗传差异分析
3.1.1 供试材料
3.1.2 表型差异分析
3.1.2.1 实验设计
3.1.2.2 测定性状与方法
3.1.2.3 数据分析方法
3.1.3 SSR分子标记分析
3.1.3.1 SSR分子标记实验设计
3.1.3.2 SSR分子标记数据分析
3.2 诱变系的抗旱性鉴定
3.2.1 抗旱性鉴定材料
3.2.2 抗旱性鉴定实验设计
3.2.3 抗旱性指标测定与方法
3.3 诱变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3.3.1 供试材料
3.3.2 实验设计
3.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3.4 数据分析
3.4 杂种优势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诱变系与其基础材料间的遗传差异
4.1.1 表型差异
4.2 SSR分子标记差异
4.2.1 遗传多样性分析
4.2.2 遗传相似性分析
4.2.3 SSR标记差异位点数分析
4.3 基础材料与其诱变系的抗旱性分析
4.3.1 自交系K305与其诱变系的抗旱性比较
4.3.2 自交系R08与其EMS诱变系的抗旱性比较
4.3.3 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各诱变材料的综合评价
4.4 配合力分析
4.4.1 K305组配合力分析
4.4.2 R08组配合力分析
4.5 杂种优势分析
4.5.1 K305组产量杂种优势分析
4.5.2 R08组产量杂种优势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玉米EMS诱变系与基础材料的遗传差异
5.2 玉米EMS诱变系的抗旱性
5.3 玉米EMS诱变系配合力改良效果
5.4 玉米EMS诱变组合产量杂种优势改良效果
5.5 EMS诱变系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期期间发表论文倩况
附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自交系AS-9化学诱变后代SSR遗传变异分析[J]. 李红英,卢存福,兰小中,杨凤娇,金德善,乔佩,卢骁,玉猛,陈玉珍. 华北农学报. 2013(03)
[2]中国玉米品种改良及其种质基础分析[J]. 李永祥,石云素,宋燕春,黎裕,王天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03)
[3]玉米空间诱变后代SP4选系配合力效应分析[J]. 张采波,吴章东,徐冬平,刘和洋,荣廷昭,曹墨菊. 遗传. 2013(07)
[4]大豆绥农14突变体库构建及株高性状分析[J]. 谢圣男,王宏光,杨振,刘春燕,蒋洪蔚,辛大伟,胡国华,陈庆山. 核农学报. 2013(03)
[5]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配合力分析[J]. 冯云超,余志江,霍仕平,张兴端,张健,晏庆九,向振凡,张芳魁,邹永翠,蔡明鸿. 中国农学通报. 2012(36)
[6]玉米辐射诱变后代M4选系配合力效应分析[J]. 秦家友,石海春,柯永培,余学杰,袁继超. 核农学报. 2012(03)
[7]玉米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方法及不同杂交种抗旱性比较研究[J]. 董志强,贾秀领,张丽华,姚艳荣,申海平,籍俊杰. 华北农学报. 2012(01)
[8]土壤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J]. 张玉书,米娜,陈鹏狮,纪瑞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3)
[9]玉米杂种优势育种——自交系群体循环相向选择的原理及途径[J]. 张立军,关义新,林凤,崔震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06)
[10]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形态指标比较研究[J]. 孙军伟,孟丽梅,张珂,杨子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7)
博士论文
[1]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演变规律[D]. 慈晓科.山东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SSR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D]. 刘志雄.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2]两个热带玉米群体的基因效应分析及育种潜力研究[D]. 李高科.四川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71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47145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