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核桃枝枯病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13:14

  本文关键词:核桃枝枯病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核桃枝枯病(Walnut branches blight)是由真菌侵染引起核桃枝条枯萎、腐烂断裂的一种严重病害,其传播媒介主要是空气、雨水和昆虫鸟兽等。尽管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核桃枝枯病展开过广泛的研究,然而复杂的地域地形,气候土壤环境、病害病原等特点,引起核桃枝枯病的病原症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以四川地区的雅安、绵阳、宜宾一些主要核桃栽培区进行枝枯病调查与研究,分析其生长环境条件,确定发病规律与流行症状。以防治为最终目的,主要通过对四川核桃枝枯病的侵染调查,病原种类鉴定,病原生物学特性,田间病害动态观察及室内外防治研究,取得如下结果:(1)通过2014-2015年持续对核桃主要栽培地的田间发病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核桃枝枯病发病初期由感染的小斑点向四周扩散,形成块状、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伤口部位的颜色由最初的暗绿色或者嫩绿色逐渐变成灰黑色、全黑色。该病在春季回暖的3-4月开始发病,并迅速扩展,到夏季成为病发高峰期,尤其在7-8月份达到了发病高潮,病株率为35%;9-10月份病害逐渐减弱,12月-2月份病情处于停滞状态;结合全年的观察确定发病初期在3月份,高峰期在7-8月。(2)通过科赫假定法则,按实验方法回接分离纯化的菌株,接种7d观察,病斑由小范围迅速扩展,并几乎都引起了枝枯病的症状,对病株按常规分离培养后,发现获得的病原菌特征与原接种时的病原菌特征基本一致,即确认BH01-BH05为引起核桃枝枯病的病菌。(3)通过对菌株BH01-BH05菌落菌丝、孢子形态、颜色变化的形态学观察,发现长势、颜色、形态大小特征基本一致,因此确定BH01-BH05为同一菌种,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分子生物学序列测试,建立系统发育树,确定该菌BH01为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该菌一般7d布满整个直径9cm的PDA培养平板,形成圆形或者近似圆形的菌落,经过紫外线照射10min中左右再培养7d后产孢子能力较快,分生孢子成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状,一般大小在(15.2-17.2)μm×(4.6-6.4)μm而在rDNA-ITS序列扩增与序列测序,通过软件clustalX和Mega 5.0软件进行分析比对,建立系统发育树发现其中与该菌处于平行树上的Neofusicoccum parvum (GenBank登陆号:FJ904915)同源性最高,达到99%。该菌在国外瑞典、秘鲁曾引起葡萄、核桃等的枝枯病,而引起我国核桃枝枯病系首次报道。(4)通过核桃枝枯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的测定,核桃枝枯病能够流行和快速的传播有一个与之较适应的的环境生态条件,实验发现该菌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在不同培养基下均能生长,但PDA培养基生长最好、其次PSA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相对较好。该菌生长适温为25-35℃,其中最适温度为25℃。在pH各个范围均能生长,但最适生长为pH8。有光照的、相对湿度较高条件下有利于该菌最快。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次为甘露醇;最佳氮源为谷氨酸,而尿素对菌落抑制明显,使其生长缓慢;通过测定,确定致死温度为60℃。根据结果可以判定四川盆地环境的夏末秋初环境下,温度高,湿度较大,与实验中生物学特性测定的最适宜环境相近,病害也发生严重的时候,因此对该病害发生与流行间断具有可预测性,为病害高峰期前进行重点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5)在病原菌的传播与越冬过程中发现,核桃枝枯病主要通过雨水、风、空气,昆虫等传播,其中腐朽的枯枝在第二年也会更容易引起病害,因此在平时注意做好修剪整形与核桃的防水工作,做好秋冬季节田间枯枝残叶的清理工作,并及时祛除植株枝干上的病叶并提前进行药剂防治,可适当的减少病害浸染源头。该菌在冬季生长能力弱,发病率低或者不发病,但是在春季温度偏暖的情况下会发病。(6)通过室内药剂筛选结果,9种药剂在浓度1.25ug/mL-40ug/mL的中,均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菌落开始变小,其中药效试验对核桃枝枯病的菌丝的抑制结果表明,在有效中浓度测定中,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百菌清对核桃枝枯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甲基托布津对病原的EC50值最小,为4.5214ug/mL,表明药剂抑制最好,其次为多菌灵和百菌清,其EC50值分别为4.6240 ug/mL,7.1930 ug/mL。在盆栽实际防治中发现,同一浓度条件,防治效果最好的是甲基托布津,其次为多菌灵和百菌清,与室内药剂筛选一致,其中野外最佳防效浓度要高于室内药剂筛选的最佳防效浓度,原因复杂气候与地理位置等。
【关键词】:核桃枝枯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药剂防治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36.64
【目录】:
  • 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前言11-12
  • 1. 文献综述12-21
  • 1.1 核桃种质资源概况12-14
  • 1.2 核桃病害研究进展14-19
  • 1.3 核桃枝枯病研究进展19-21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21-22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2-23
  • 3.1 研究内容22
  • 3.2 技术路线22-23
  • 4. 材料与方法23-32
  • 4.1 核桃枝枯病的调查与病害诊断23-25
  • 4.1.1 核桃枝枯病的调查23
  • 4.1.2 病害诊断23-25
  • 4.2 核桃枝枯病病原鉴定25-27
  • 4.2.1 实验材料25-26
  • 4.2.2 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26-27
  • 4.3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27-29
  • 4.3.1 实验材料27
  • 4.3.2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27-29
  • 4.4 病害发生规律的确定29-30
  • 4.4.1 病原菌接种侵染与越冬观察29
  • 4.4.2 病害动态观察29-30
  • 4.5 室内药剂筛选及盆栽实验防效测定30-32
  • 4.5.1 实验材料30-31
  • 4.5.2 室内毒力测定实验31
  • 4.5.3 盆栽实验及防效测定31-32
  • 5. 结果与分析32-47
  • 5.1 核桃枝枯病病害的调查32-34
  • 5.1.1 核桃枝枯病病害症状与危害32-33
  • 5.1.2 核桃枝枯病诊断33-34
  • 5.2 核桃枝枯病病原菌鉴定34-37
  • 5.2.1 核桃枝枯病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34-35
  • 5.2.2 核桃枝枯病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35-37
  • 5.3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37-42
  • 5.3.1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37-38
  • 5.3.2 不同温度对菌丝成长的影响38
  • 5.3.3 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38-39
  • 5.3.4 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39-40
  • 5.3.5 不同碳源、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40-41
  • 5.3.6 不同湿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41
  • 5.3.7 致死温度的测定41-42
  • 5.4 病害发生规律的确定42-43
  • 5.4.1 病原菌侵染与越冬观察42-43
  • 5.4.2 病害动态观察43
  • 5.5 室内药剂筛选及盆栽防效43-47
  • 5.5.1 室内药剂筛选43-46
  • 5.5.2 盆栽防效测定46-47
  • 6 结论与讨论47-50
  • 6.1 核桃枝枯病的调查与病害诊断47-48
  • 6.2 核桃枝枯病病原鉴定48
  • 6.3 核桃枝枯病病原生物学特性48-49
  • 6.4 病害发生规律的确定49
  • 6.5 室内药剂筛选及盆栽防效49-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玮,王苏陵;黎城核桃飘洋过海[J];山西林业;2000年05期

2 周泽胜;核桃林的生态价值[J];经济林研究;2001年03期

3 陈钦;低产核桃林的改造与管理[J];农家顾问;2001年12期

4 原双进 ,郭俊荣 ,罗建池 ,马利民 ,史世元 ,陈辉;美国黑核桃的启示[J];陕西林业;2001年02期

5 黄兰仙;充满希望的核桃林[J];云南林业;2004年04期

6 曾斌;新疆野生核桃资源的现状与发展[J];北方果树;2005年04期

7 邓煜;谢碧霞;;核桃科树种的起源与分布[J];经济林研究;2006年02期

8 梅立新;朱帜;马顺成;刘朝斌;;规模化实生核桃幼树的改造[J];西北园艺(果树专刊);2008年05期

9 孟凡栋;冯晓红;;印庄核桃林集聚“核桃效应”[J];果农之友;2010年04期

10 吐拉甫·依米尔;;核桃园艺化管理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衡;;我国的核桃资源[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七届、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1981年

2 张毅萍;;世界及我国核桃生产概况和几个问题[A];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荀守华;孙蕾;王开芳;曲永

本文编号:376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76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8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