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中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部分生物活性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23 20:07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为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纤孔菌属(Inonotus)的药食两用菌。桦褐孔菌入药部位主要是菌核,大量药理实验表明其提取物有治疗糖尿病、抗癌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对其中分离出的化合物的活性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降血糖、抗肿瘤、抗氧化等方面。但目前关于桦褐孔菌中化学成分的抗炎、神经细胞保护、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研究较少。为了进一步丰富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同时发现其中更有潜力的活性化合物,以及为桦褐孔菌资源的利用和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对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并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胆碱酯酶抑制、细胞毒活性测试,此外检测化合物对LPS诱导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产生NO的影响以及对H2O2诱导损伤的SH-SY5Y神经细胞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技术,对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文献以及利用NMR、MS、IR和UV等波谱技术共分离鉴定了 3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2,3β,22α-trihydroxylanosta-8,24-dien(1)、22,25-epo...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桦褐孔菌简介
1.2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2.1 三萜类化合物
1.2.2 甾体类化合物
1.2.3 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1.2.4 多酚类化合物
1.2.5 多糖类化合物
1.3 桦褐孔菌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3.1 降血糖作用
1.3.2 抗肿瘤作用
1.3.3 抗病毒作用
1.3.4 抗氧化作用
1.3.5 抗炎作用
1.3.6 神经保护活性
1.3.7 其他药理活性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提取分离实验材料
2.1.1 实验样品
2.1.2 常用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生物活性测试所用材料
2.3.1 细胞株
2.3.2 试剂
2.4 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
2.5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
2.6 化合物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2.6.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
2.6.2 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
2.6.3 胆碱酯酶动力学测定
2.6.4 细胞毒活性测定
2.6.5 化合物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产生NO的活性测定
2.6.6 化合物对H2O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活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2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3.3 已知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
3.4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3.4.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3.4.2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动力学测试
3.4.3 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3.4.4 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动力学测试
3.4.5 细胞毒活性
3.4.6 化合物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产生NO的抑制作用
3.4.7 化合物减缓H2O2诱导SH-SY5Y细胞的损伤作用
4 讨论
4.1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分析
4.2 桦褐孔菌的生物活性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835233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桦褐孔菌简介
1.2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2.1 三萜类化合物
1.2.2 甾体类化合物
1.2.3 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1.2.4 多酚类化合物
1.2.5 多糖类化合物
1.3 桦褐孔菌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3.1 降血糖作用
1.3.2 抗肿瘤作用
1.3.3 抗病毒作用
1.3.4 抗氧化作用
1.3.5 抗炎作用
1.3.6 神经保护活性
1.3.7 其他药理活性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提取分离实验材料
2.1.1 实验样品
2.1.2 常用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生物活性测试所用材料
2.3.1 细胞株
2.3.2 试剂
2.4 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
2.5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
2.6 化合物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2.6.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
2.6.2 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
2.6.3 胆碱酯酶动力学测定
2.6.4 细胞毒活性测定
2.6.5 化合物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产生NO的活性测定
2.6.6 化合物对H2O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活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2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3.3 已知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
3.4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3.4.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3.4.2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动力学测试
3.4.3 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3.4.4 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动力学测试
3.4.5 细胞毒活性
3.4.6 化合物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产生NO的抑制作用
3.4.7 化合物减缓H2O2诱导SH-SY5Y细胞的损伤作用
4 讨论
4.1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分析
4.2 桦褐孔菌的生物活性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835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83523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