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东北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次试验以长白山北脉的吉林省蛟河市境内东北地区温带阔叶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线法调查了该林型土壤的有机碳及其组分构成(粗、细颗粒有机碳和轻、重组有机碳)在剖面、坡向的分布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试验以长白山北脉的吉林省蛟河市境内东北地区温带阔叶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线法调查该林型土壤的有机碳及其组分构成(粗细颗粒有机碳和轻重组有机碳)在垂直剖面,海拔高度,不同坡向的分布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带阔叶林土壤总有机碳、粗颗粒有机碳、细颗粒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在剖面的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一致,均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而逐渐降低;坡向影响了表层土壤总有机碳空间分布,东坡的各个坡位表层土壤有机碳由高到低依次为: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而其他三种坡向则表现为坡中部最高,坡下部最低,且阴坡(北坡)的有机碳含量高于阳坡(东坡、西坡和南坡),分析与光照分布与土壤温度的空间异质性有关;土壤粗颗粒有机碳含量分布因坡向不同而异,东坡与西坡各坡位相应土壤剖面间粗颗粒有机碳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南坡和北坡间相同坡间存在明显差异;对粗颗粒有机碳的分布产生明显影响,北坡粗颗粒有机碳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南坡粗颗粒有机碳随海拔升高而增大;除坡上部母质层外,东坡和西坡所有剖面的对应层次间的细颗粒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坡向(东、西坡和南、北坡)相同坡位间的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森林土壤 有机碳 粗颗粒有机碳 细颗粒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空间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1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概述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2
- 1.3 本文研究意义12-13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13-16
- 2.1 采样区地理位置概况13-14
- 2.2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定14-15
- 2.2.1 样品采集14-15
- 2.2.2 样品测定方法15
- 2.3 数据统计15-16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16-30
- 3.1 土壤总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16-18
- 3.1.1 东西坡向的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16
- 3.1.2 南北坡向的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16-17
- 3.1.3 表层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异性17-18
- 3.2 东西坡向森林土壤颗粒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18-22
- 3.2.1 不同坡位土壤粗颗粒中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18-19
- 3.2.2 不同坡位土壤粗颗粒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19-20
- 3.2.3 不同坡位土壤细颗粒中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20
- 3.2.4 不同坡位土壤细颗粒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20-21
- 3.2.5 不同坡位土壤矿物结合态中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21
- 3.2.6 不同坡位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21-22
- 3.3 南北坡向森林土壤颗粒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22-26
- 3.3.1 不同坡位土壤粗颗粒中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22-23
- 3.3.2 不同坡位土壤粗颗粒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23-24
- 3.3.3 不同坡位土壤细颗粒中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24
- 3.3.4 不同坡位土壤细颗粒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24-25
- 3.3.5 不同坡位土壤矿物结合态颗粒中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25
- 3.3.6 不同坡位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25-26
- 3.4 森林土壤轻重组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26-30
- 3.4.1 东、西坡向不同坡位轻组有机碳的空间分布26-27
- 3.4.2 南、北坡向不同坡位轻组有机碳的空间分布27
- 3.4.3 东、西坡向不同坡位重组有机碳的空间分布27-28
- 3.4.4 南、北坡向不同坡位重组有机碳的空间分布28-30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30-35
- 4.1 讨论30-34
- 4.1.1 森林土壤总有机碳的空间分异特征30
- 4.1.2 森林土壤颗粒有机碳组分的空间分异性30-31
- 4.1.3 森林土壤颗粒有机碳分布差异31-32
- 4.1.4 土壤轻重组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32-34
- 4.2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40
- 致谢辞40-41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爱珍;张晓平;杨学明;方华军;;土壤粗有机质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2 陈庆强,沈承德,易惟熙,彭少麟,李志安;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6期
3 李银科;李小刚;张平良;尹萍;;土地利用方式对荒漠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陈玉;;高强度扰动对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影响[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年03期
5 罗彩云,沈禹颖,南志标,高崇岳,CHAN Yin,樊丽琴;水土保持耕作下陇东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产量、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动态[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4期
6 韩晓日;苏俊峰;谢芳;高晓宁;杨劲峰;赖鸿雁;;长期施肥对棕壤有机碳及各组分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8年04期
7 解宪丽,孙波,周慧珍,李忠佩;不同植被下中国土壤有机碳的储量与影响因子[J];土壤学报;2004年05期
8 张金波,宋长春;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影响的敏感性评价指标[J];生态环境;2003年04期
9 吴建国;艾丽;田自强;常学向;;祁连山中部土壤颗粒组分有机质碳含量及其与海拔和植被的关系[J];生态环境;2008年06期
10 武天云,Jeff J.Schoenau,李凤民,钱佩源,张树清,Sukhadev S.Malhi,王方;土壤有机质概念和分组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东北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8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