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泾惠渠灌区农用水资源配置及其地下水涵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23:01

  本文关键词:泾惠渠灌区农用水资源配置及其地下水涵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泾惠渠灌区是关中地区重要的的粮食生产基地,是西咸一体化的重要依托,也是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灌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工农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灌区缺水矛盾不断加重。为解决工农业用水问题,灌区长期过量开发地下水,导致灌区地下水亏空严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由此产生一系列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制约着灌区农业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此,用好地表水,涵养地下水,已成为灌区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针对泾惠渠灌区地下水超采问题,通过分析农业用水、降水、地表径流以及地下水动态响应关系,论证在灌区现状条件下,地下水涵养的可行性,并对不同水平年农用水源合理配置,以达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并涵养地下水源的目的。通过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研究区降水、径流及泥沙含量均呈减少趋势,且主要作物生育期内降水与径流量亦呈现减少趋势;(2)分析灌区作物需水、灌区供水情况,指出灌区灌溉长年处于非充分灌溉状态,并指出在灌区作物种植情况不断变化及节水改造条件下,渠首引水量大幅减少、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增大、井渠灌溉比的增大、降水量的减少等因素都大大减少了对地下水的补给;(3)对灌区调蓄水源及地下水储水空间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证分析,表明对灌区地下水进行人工涵养是可行的,最后用均衡法初步确定了在保证年开采地下水0.5亿m3的基础上,最佳的地表水地下水配水比例。
【关键词】:泾惠渠灌区 农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下水人工涵养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41.7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目的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12-16
  • 1.2.1 农业灌溉对地下水影响研究12-13
  • 1.2.2 地下水资源涵养研究13-14
  • 1.2.3 水资源配置研究14-15
  • 1.2.4 泾惠渠灌区研究现状15-16
  • 1.2.5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16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9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技术路线17-19
  • 第二章 泾惠渠灌区概况19-23
  • 2.1 灌区自然地理概况19-21
  • 2.1.1 地理位置19
  • 2.1.2 地质地貌19-20
  • 2.1.3 水文地质分区20
  • 2.1.4 气候水文条件20-21
  • 2.1.5 灌溉工程概况21
  • 2.2 社会经济概况21-23
  • 第三章 农用水源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23-42
  • 3.1 降水特性分析23-30
  • 3.1.1 降水年际变化23-30
  • 3.1.1.1 年降水趋势检验24-27
  • 3.1.1.2 主要作物生育期内降水趋势检验27-30
  • 3.1.2 降水年内变化30
  • 3.2 径流特性分析30-37
  • 3.2.1 径流年际变化31-35
  • 3.2.1.1 年径流趋势检验32-33
  • 3.2.1.2 主要作物生育期内径流趋势检验33-35
  • 3.2.2 径流年内分配35-36
  • 3.2.3 泥沙分析36-37
  • 3.2.3.1 泥沙年际变化36-37
  • 3.2.3.2 泥沙年内分配37
  • 3.2.3.3 汛期含沙量趋势检验37
  • 3.3 地下水演变特征分析37-41
  • 3.3.1 灌区地下水的类型及分布37-38
  • 3.3.2 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38-39
  • 3.3.3 地下水动态变化39-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灌区作物需水及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研究42-55
  • 4.1 灌区作物种植概况42-46
  • 4.1.1 作物灌溉面积42-44
  • 4.1.2 作物种植结构44-45
  • 4.1.3 灌区农作物灌溉制度45-46
  • 4.2 灌区作物需水分析46-49
  • 4.2.1 作物需水的影响因素46-47
  • 4.2.2 关键农业期分析47
  • 4.2.3 适宜需水与最低需水分析47-49
  • 4.3 灌溉对地下水影响分析49-53
  • 4.3.1 渠井灌溉分析49-50
  • 4.3.2 节水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50-51
  • 4.3.3 降水对地下水的影响51-52
  • 4.3.4 人工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52-53
  • 4.4 本章小结53-55
  • 第五章 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涵养能力分析55-73
  • 5.1 取水条件分析55
  • 5.2 调蓄水源分析55-61
  • 5.2.1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确定55-58
  • 5.2.1.1 非汛期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56
  • 5.2.1.2 汛期河道弃水量56-57
  • 5.2.1.3 不同沙限下水资源可利用量57-58
  • 5.2.2 渠首工程可引水量分析58-61
  • 5.3 地下水储水空间条件分析61-64
  • 5.3.1 调蓄层岩性特征61-62
  • 5.3.2 调蓄库容计算62-64
  • 5.4 调蓄涵养模式64
  • 5.5 井渠灌溉适宜比例的确定64-72
  • 5.5.1 灌区均衡计算要素的确定64-67
  • 5.5.2 适宜比例确定的若干假定67-68
  • 5.5.3 灌区不同水平年井渠适宜灌溉比例的讨论68-72
  • 5.6 本章小结72-73
  • 结论与建议73-76
  • (一)结论73
  • (二)建议73-75
  • (三)不足75-76
  • 参考文献76-80
  • 附录80-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2-93
  • 致谢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军;方小宇;吕东玉;古今用;;丘陵半干旱区作物需水规律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2 张海滨;苏志诚;;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防汛抗旱;2011年03期

3 党永仁,葛社民,董冬星,李雪静,孙宝全;渠井双灌区水资源管理途径的探讨[J];防渗技术;2001年02期

4 刘中培;王富强;于福荣;;太行山前平原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影响评价[J];工程勘察;2012年08期

5 蔡明科;魏晓妹;粟晓玲;;灌区耗水量变化对地下水均衡影响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04期

6 侯京林;西部大开发中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考[J];干旱区地理;2001年02期

7 李新周,刘晓东,马柱国;近百年来全球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4年02期

8 陶望雄;贾志峰;刘招;孙菲;;泾河张家山站径流及其控制流域降雨变化特征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08期

9 崔官;姜哲石;李东日;千刚;杜连梅;;牡丹江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10年08期

10 张博;洪梅;贾仰文;周祖昊;吕利春;;基于MODFLOW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以渭河中下游地区为例[J];湿地科学;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英;干旱区典型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济干;区域水资源配置及水资源系统的和谐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3 代锋刚;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农业节水对地下水空间分布影响及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克强;北方地区大面积作物生产对地下水的影响——以洛惠渠灌区为例[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王旭;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区域变化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王言思;内蒙孪井灌区地下水补给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泾惠渠灌区农用水资源配置及其地下水涵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3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403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4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