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3个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表的编制
本文关键词:宜宾市3个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表的编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竹林是一种重要的森林植被类型,其生长发展迅速,采伐期短,产量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在竹林生产、经营、贸易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测算竹林鲜重和干重,通常的做法是伐倒后称量,这种方法野外工作十分繁重,很难能满足竹林实际生产需要。编制竹子鲜重和干重表能够快速准确的估算竹子重量,是一种计算竹林产量快捷有效的方法。宜宾市林竹资源丰富,造纸工业发展良好,竹子利用率高。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和绵竹(Bambusa intermedia)是宜宾市主要的3个竹种,目前还未见有关该地区这3个竹种生物量表编制的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宜宾市硬头黄竹、慈竹和绵竹为研究对象,编制其生物量表,对于快速准确估算硬头黄竹、慈竹和绵竹生物量,合理评价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地生产经营水平、加强竹子开发利用、估算竹林碳储量以及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硬头黄竹、慈竹和绵竹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鲜重分别为6.90±2.96kg、6.43±3.38 kg和8.80±4.92 kg,干重分别为3.44±1.55kg、3.32±1.85 kg和4.23±2.60 kg,竹秆含水率分别为48.38%、46.36%和49.28%,枝叶含水率分别为52.71%、54.37%和54.53%。(2)硬头黄竹、慈竹和绵竹秆、枝叶以及地上部分生物量(W)与地径(Do)、胸径(D)以及竹高(H)之间关系密切,除硬头黄竹枝叶生物量与竹高和秆鲜重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均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通过多模型比较,确定了硬头黄竹、慈竹和绵竹各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硬头黄竹各器官一元生物量模型都以W=aDb为最优回归模型,二元生物量模型除竹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模型以W=a+bD+cH为最优回归模型外,其余均以W=aDbH0为最优。模型表达式为,一元(鲜重):W杆=0.228D2.133, W枝叶=0.450D 0.608,W地上=0.479D1.782,一元(干重):W秆=0.131D2.043,W枝叶=0.213D0.585, W地上=0.257D1.723,二元(鲜重):W秆=0.162D1.059H 0.886, W枝叶=0.957D1.277H-0.741, W地上 =0.373D1.087H0.587,二元(干重):W秆=-2.031+0.848D+0.132H,W枝叶=0.444D1.268H-0.742, W地上=-1.757+1.021D+0.081H.(3)慈竹枝叶一元生物量模型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W=aebD为最优回归模型,秆和地上部分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W=aDb为最优回归模型,各器官二元生物量模型以W=aDbH0为最优回归模型。模型表达式为,一元(鲜重):W秆=0.149D2.024,W枝叶=0.189e0.347D,W地上=0.259D1.869,一元(干重):W秆=0.086D1.973,W枝叶=0.086e0.345D,W 地上=0.137D1.847,二元(鲜重):W秆=0.104D1.323H0.692,W枝叶=0.032D2.185H0.068,W地上 =0.145D1.520H0.523,二元(干重):W杆=0.053D1.463H0.609,W枝叶=0.015D2.173H0.063,W地I =0.070D1.608H0.484.(4)绵竹各器官一元生物量模型均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W=aDb为最优回归模型,二元生物量模型均以W=aDbHc为最优回归模型。模型表达式为,一元(鲜重):W秆 =0.094D2.418,W枝叶=0.145D1.523,W地上=0.214D2-125,一元(干重):W秆=0.065D2.215,W 枝叶=0.066D1.525, W地上=0.127D1.999,二元(鲜重):w秆=0.062D'.685H0.718,W枝叶 =0.112D1.706H0.021,W地上=0.127D1.72.H0.520,二元(干重):W杆=0.016D2.297 H0.517,W枝叶 =0.052D1.691H0.02.,W地上=0.038D2.166H0.373.(5)利用硬头黄竹、慈竹和绵竹一元最优生物量回归模型,采用比例平差法解决模型不兼容的基础上编制了各器官生物量一元鲜重表和干重表。经检验,枝叶生物量预估精度介于71.85~86.75%之间,竹秆生物量预估精度介于90.88-94.84%之间,地上部分生物量预估精度介于90.75-93.97%之间。总的来说,除枝叶生物量预估精度小于90%,其余预估精度均达到90%以上,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用于林业生产实践以及科学研究。(6)利用硬头黄竹、慈竹和绵竹二元最优生物量回归模型,采用比例平差法解决模型不兼容的基础上编制了各器官二元生物量鲜重表和干重表。经检验,枝叶生物量预估精度介于67.52~86.67%之间,竹秆生物量预估精度介于90.30~94.96%之间,地上部分生物量预估精度介于90.50-95.22%之间。总体上看,二元生物量表也表现为除枝叶生物量预估精度小于90%外,其余生物量预估精度达到90%以上,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用于林业生产实践以及科学研究。
【关键词】:硬头黄竹 慈竹 绵竹 生物量模型 生物量表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2
- 1 文献综述12-17
- 1.1 林业数表概述12
- 1.2 森林生物量研究12-14
- 1.2.1 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12
- 1.2.2 森林生物量测定方法12-13
- 1.2.3 森林生物量模型研究13-14
- 1.2.4 森林生物量表研究14
- 1.3 竹林生物量研究14-16
- 1.4 竹林重量表研究进展16-17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17-18
- 3 试验方案18-22
- 3.1 研究区域概况18
- 3.2 研究区竹林资源现状18-19
- 3.3 研究内容19
- 3.4 研究方法19-22
- 3.4.1 样地调查及样品采集19
- 3.4.2 样品处理及测定19-20
- 3.4.3 生物量表的编制20-22
- 4 结果与分析22-31
- 4.1 不同竹种各器官生物量及含水率22-23
- 4.2 不同竹种各器官生物量与各测树因子间的相关性23-25
- 4.2.1 硬头黄竹23
- 4.2.2 慈竹23-24
- 4.2.3 绵竹24-25
- 4.3 不同竹种各器官生物量模型25-30
- 4.3.1 硬头黄竹25-27
- 4.3.2 慈竹27-28
- 4.3.3 绵竹28-30
- 4.4 生物量表的编制30
- 4.4.1 不同竹种一元生物量表30
- 4.4.2 不同竹种二元生物量表30
- 4.5 生物量表适用性检验30-31
- 4.5.1 一元生物量表适用性检验30-31
- 4.5.2 二元生物量表适用性检验31
- 5 讨论31-34
- 5.1 竹林各测树因子和器官生物量的相关性31-32
- 5.2 不同竹种各器官生物量模型32-33
- 5.3 分量与总量生物量模型的兼容性33
- 5.4 生物量表的编制33-34
- 6 结论34-35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35-36
- 参考文献36-39
- 致谢39-40
- 附表40-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利;王文全;崔俊茹;李帅英;;干旱胁迫对甘草光合特性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中国沙漠;2006年01期
2 罗云建;王效科;张小全;朱建华;张治军;侯振宏;;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估算参数[J];林业科学;2010年02期
3 汪金松;范秀华;范娟;张春雨;夏富才;;地上竞争对林下红松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年08期
4 王天博;陆静;;国外生物量模型概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16期
5 刘雅荣,刘建伟,王世绩,冷国友,周树理,程锦山;粉煤灰复垦区杨、柳、榆、刺槐的生物量[J];林业科学研究;1994年04期
6 毛伟;李玉霖;崔夺;赵学勇;张铜会;李玉强;;沙质草地不同生活史植物的生物量分配对氮素和水分添加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14年02期
7 张建全;谢文刚;王彦荣;;栽培密度对胡芦巴生产性能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4期
8 唐守正,张会儒,胥辉;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及其估计方法研究[J];林业科学;2000年S1期
9 申巍;邹跃国;陈森杰;;大头典竹地上部分生长指标与生物量关系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09年04期
10 杨兵;王进闯;张远彬;;长期模拟增温对岷江冷杉幼苗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潘玉梅;唐赛春;刘明超;岑艳喜;蒲高忠;韦春强;;水分对三叶鬼针草形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2 陈香;胡雪华;陆耀东;黄伟;鞠建文;郭永久;;铝胁迫对入侵植物北美车前生长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马长明;刘广营;杨飞;王欣;;燕山山地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特征[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马长明;刘广营;王广海;张立民;杨飞;王欣;;燕山山地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特征[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马长明;张燕华;王树峰;徐郑周;;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6 周晓兵;张元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类型一年生植物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氮素增加的响应差异[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7 杨同辉;达良俊;;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生物量[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丹凤;刘苑秋;黄国贤;柳恒饶;;能源树种晚松生物量及其能源利用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1森林培育技术创新与特色资源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利虎;东北林区主要树种及林分类型生物量模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黄五星;兼性金属型植物齿果酸模生物量分配变异及其机制[D];武汉大学;2011年
3 蔡烁;金沟岭林场三种森林类型生物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谭骏珊;会同杉木人工林连栽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范娟;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时空格局及其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关系[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6 宁波;樟子松人工林结构动态及生物量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谢永宏;外来入侵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的营养生态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8 黄兴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玉珠;植物幼苗呼吸速率、生物量、氮磷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规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小兵;青藏高原东缘三种秦艽生物量对海拨及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玮;宝兴县杉木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和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建设;北川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生物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陈霖;宜宾市3个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表的编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鑫;北京地区刺槐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王开;八种落叶树种的当年枝形态学特征与生物量分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范小莉;长白山地区云冷杉林和近原始林林下灌草生物量预测模型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杨洪国;四川巨桉纸浆原料林幼龄生物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10 裴雅茹;北京山地人工林生物量测定与模拟[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宜宾市3个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表的编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3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403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