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墨西哥大刍草全基因组变异分析及部分性状QTL定位

发布时间:2017-09-09 13:52

  本文关键词:墨西哥大刍草全基因组变异分析及部分性状QTL定位


  更多相关文章: 玉米 大刍草 SNP InDel 连锁图谱 QTL定位


【摘要】:玉米不仅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作物,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玉米生产和玉米育种面临着推广品种单一化、育种材料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基因库日益贫乏的问题,选取玉米近缘属种大刍草和玉米进行远缘杂交,对玉米进行改良,扩大玉米的基因库和种质资源,可以使玉米获得许多优良性状的基因,是未来玉米育种的一个突破口。本实验中,我们将大刍草全基因组的重测序序列与玉米参考基因组B73的序列进行比对,掌握了大刍草中的SNP和InDel变异信息,并开发了能在常规实验室应用的InDel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还构建了一套玉米和大刍草之间的连锁图谱并进行QTL定位,为后期将大刍草中的优良基因导入玉米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本实验对大刍草的重测序序列进行全基因组变异分析,在全基因组中检测到8,041,081个SNP变异和586,943个InDel变异。在基因组编码区内检测到1,092,216个SNP变异和141,237个InDel变异。对SNP具体变异类型进行统计,发现不管是在全基因组中,还是在编码区内,SNP变异中A-G、 C-T、G-A、T-C的变异数量是最多的,占全基因组中SNP变异的66.86%,占编码区内SNP变异的63.14%,而InDel变异中,插入和缺失的数量基本相同。对每条染色体上的SNP变异和InDel变异的分布频率以1 Mb/window为单位进行统计,得到全基因组中SNP变异的最大频率为9,445个/Mb,最小频率为481个/Mb; InDel变异的最大频率为607个/Mb,最小频率为32个/Mb。2.在586,943个InDel变异中,长度1-5bp的InDel变异为547,227个,占总数的93.23%;长度为1-10bp的InDel变异为573,505个,占总数的97.71%。本实验选取均匀分布于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InDel变异设计出141对InDel引物,取3份玉米材料Mo17、1212、zheng58和3份大刍草材料M-1、M-4、M-6进行标记多态性验证,有122对InDel引物能扩增出产物,其中有106对InDel引物在玉米和大刍草之间存在差异,比例为86.89%。3.本实验以玉米自交系1212与大刍草M-1构建了148株F2群体,通过对148株F2群体的DNA进行SNP分析,得到了包含3,072个标记的SNP数据。经过层层筛选,选取了效果较好的419个SNP标记,用这419个SNP标记构建了一套遗传距离总长为1404.21cM,平均图距为3.35cM的遗传图谱。其中,1号染色体的连锁图谱距离最长,全长为220.03cM,平均图距为4.31cM;4号染色体的连锁图谱距离最短,全长为101.95cM,平均图距为2.76cM。4.本实验以玉米自交系1212与大刍草M-1构建的148株F2群体所衍生出的F2:3群体的性状数据,对株高进行QTL定位,检测到4个影响株高的QTL位点qPH-1-1, qPH-1-2, qPH-7, qPH-9,分别位于第1、7、9染色体上,其中qPH-1-1, qPH-1-2位于1染色体上,qPH-1-1位于标记PZE-101168807和标记PZE-101166671之间,贡献率为9.32%,qPH-1-2位于标记PZE-101043682和标记PZE-101041837之间,贡献率为7.58%,qPH-7位于标记SYN17951和标记PUT-163a-71300000-3068之间,贡献率为6.08%,qPH-9位于标记PZE-109047418和标记PZE-109038360之间,贡献率为12.77%。检测到2个与分蘖相关的QTL位点qPT-1,qPT-10,分别位于第1、10染色体上,qPT-1位于标记PZE-101041837和标记PZE-101035640之间,贡献率为8.81%,qPT-2位于标记PZE-110009618和标记SYN17100之间,贡献率为8.79%。
【关键词】:玉米 大刍草 SNP InDel 连锁图谱 QTL定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文献综述10-21
  • 1.1 玉米简介10
  • 1.2 玉米育种面临的问题10-11
  • 1.3 大刍草11
  • 1.4 大刍草与玉米杂交研究研究进展11-12
  • 1.5 二代测序技术研究进展12-15
  • 1.5.1 主要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比较13-14
  • 1.5.2 二代测序技术比较14
  • 1.5.3 全基因组变异分析的研究进展14-15
  • 1.6 分子标记15-17
  • 1.6.1 分子标记概述15-16
  • 1.6.2 主要分子标记比较16-17
  • 1.7 连锁图谱的构建17-18
  • 1.7.1 连锁图谱构建原理17
  • 1.7.2 玉米与大刍草连锁图谱构建17-18
  • 1.8 QTL定位18-21
  • 1.8.1 QTL定位原理18-19
  • 1.8.2 QTL定位群体19-20
  • 1.8.3 QTL定位的影响因素20
  • 1.8.4 株高QTL定位研究进展20-21
  • 1.8.5 分蘖QTL定位研究进展21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21-22
  • 3. 实验材料及方法22-28
  • 3.1 材料22
  • 3.2 主要试剂配制22-23
  • 3.3 实验方法23-28
  • 3.3.1 大刍草全基因组SNP和InDel变异位点检测23
  • 3.3.2 InDel标记开发及验证23
  • 3.3.3 PCR23-24
  • 3.3.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24-25
  • 3.3.5 田间试验与性状调查25
  • 3.3.6 DNA提取25-26
  • 3.3.7 DNA纯化26-27
  • 3.3.8 DNA样品的SNP检测27-28
  • 3.3.9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定位28
  • 4. 结果与分析28-37
  • 4.1 全基因组SNP和InDel变异检测28
  • 4.2 基因组编码区内SNP和InDel变异检测28-29
  • 4.3 SNP和InDel变异在各条染色体上的分布频率29
  • 4.4 InDel变异的长度分布29
  • 4.5 InDel标记的开发与验证29-33
  • 4.6 连锁图谱构建33-36
  • 4.6.1 SNP数据的处理33-34
  • 4.6.2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34-36
  • 4.7 QTL定位36-37
  • 5. 讨论37-42
  • 5.1 SNP和InDel变异的分析37-38
  • 5.2 全基因组变异分析的应用38
  • 5.3 SNP连锁图谱的比较38-39
  • 5.4 标记的数量对QTL定位的影响39
  • 5.5 QTL定位比较39-41
  • 5.6 QTL作图群体41
  • 5.7 QTL定位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41-42
  • 参考文献42-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昌庆;日本猪和反刍动物瘟病毒基因变异分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1年02期

2 袁东波;汤德元;黄涛;徐建;李春燕;王彬;;突发高热病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检出及变异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年01期

3 韩庆安;许玉静;刘红;郑丽丽;杨刚;尹克勇;张得亮;王革新;;2004-2009年河北省规模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0年07期

4 孙一丹;胡远艺;彭彦;毛毕刚;王津津;赵炳然;;水稻外源DNA导入变异系与受体的农艺性状差异及其基因变异分析[J];杂交水稻;2013年02期

5 闫秀婧;王惠玲;吴霞;罗玉恒;;天水市麦积区经济林种植土壤中NPK的空间变异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2年01期

6 肖尊安,武菊英,孙振元;低能碳离子注入野牛草种子的变异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高志强,郭鑫,查振林,陈艳红,杨汉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基因的变异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年03期

8 王娇;赵泽坤;王坤;孙继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河北地方株ORF3基因的克隆及变异分析[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0年01期

9 张强;李剑锋;陈晓宏;江涛;;水文变异下的黄河流域生态流量[J];生态学报;2011年17期

10 满自萍;田宏;吴锦艳;赵娜;尚佑军;刘湘涛;杨春生;何生虎;;宁夏地区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的克隆及其变异分析[J];中国兽医科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凤华;夏平安;崔保安;张红英;杨霞;党占国;;河南株约氏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变异分析[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韩庆安;许玉静;胡自然;吴秀楼;刘红;郑丽;李志民;李同山;杨汉春;;2004-2007年河北省规模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陆志檬;张欣欣;;乙肝病毒变异与临床[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刘传木;朱永耕;王俊文;刘丽香;苏唏;;100例正常人心率变异分析[A];职工医院医学理论与实践[C];1998年

5 王娇;赵泽坤;孙继国;王金凤;张岭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河北地方株ORF3基因的克隆及变异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汤德元;赵启祖;李春燕;刘霞;邹兴启;范运峰;朱永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的变异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7 汤德元;赵启祖;李春燕;刘霞;邹兴启;范运峰;朱永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的变异分析[A];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李志杰;丁壮;高恩鹏;;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JL/07/SW株的分离鉴定及变异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兴;王云云;车代弟;;哈尔滨市不同生境下紫丁香形态特征及变异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10 冯荣;焦继霞;;飞行员心率变异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心脏学会、第六届心功能学会及心功能杂志创刊1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贾万忠;带科主要绦虫45W和14ku/18ku基因变异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2 刘妍;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前核心区和逆转录酶区变异的临床特点与意义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3 李平;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A181T/V变异的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董延峰;多变异源的工序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张静;山东省HIV-1主要流行株基因变异和人群HIV-1抗性基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6 赵春霞;基因序列变异分析的方法研究及其临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7 丛培宽;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X连锁显性遗传性高度近视疾病的致病基因及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LOVD的创建[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永永;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的人类基因组插入/缺失变异检测算法评估及检测平台搭建[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宗慧;前列腺癌拷贝数目变异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3 卜涛;潜在类别模型在稀有变异关联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4 鲁林松;基于BLE和安卓的心率变异分析显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磊;墨西哥大刍草全基因组变异分析及部分性状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刘晓亮;制造企业过程质量变异源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郭龙华;HBeAg阴性血清中乙肝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和前C区变异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王旭荣;5株PRRSV ORF3,,5,6基因的变异分析及ORF3-5串联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刘爱玲;马立克病毒流行毒株致弱及主要致瘤相关基因变异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10 武利利;山东地区H9N2亚型AIVHA和NA基因的变异分析及致病性比较[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20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820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a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