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汉语“什么”与俄语“что”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00:10

  本文关键词:汉语“什么”与俄语“что”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汉语“什么”和俄语“что”都是各自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疑问代词,指代不知道的事物。本文以汉语“什么”和俄语“что”都可作疑问代词这一对应性为对比的基础,以对比语言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结合汉、俄语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什么”和“что”的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首先探讨了汉语“什么”和俄语“что”分别在各自语言的疑问代词系统中的地位及其异同点,并论述了汉语界关于“什么”的研究概况及俄语界关于“что”的研究概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把“什么”的用法分为疑问用法(即它作为特指疑问代词的用法)和非疑问用法。然后根据“什么”所指称的对象与话语中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对“什么”的非疑问用法进行分类。鉴于“什么”做疑问代词的特殊地位—这是我们与俄语“что”进行对比的基础,我们将它单独列出分析。本文主要从句法方面对“什么”和“что”的疑问用法进行了对比。我们先将“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归纳为以下几类:有指(包括任指、某指、类指、特指)和非指(即前人所说的虚指),然后在此归类的基础上,从语义和语用两方面对两者的非疑问用法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汉俄对比 指称 对应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146;H35
【目录】:
  • 提要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研究对象7
  • 1.2 研究范围7
  • 1.3 研究方法和使用材料7-8
  • 1.4 研究目的8
  • 1.5 汉语“什么”和俄语“ЧТО”的研究概况8-11
  • 第二章 “什么”与“ЧТО”的疑问用法对比11-25
  • 2.1 “什么”与“ЧТО”的句法功能11-20
  • 2.2 包含“什么”的直接问句20-22
  • 2.3 包含“什么”与“ЧТО”的特指问句表示疑问强度的方式22-25
  • 第三章 “什么”和“ЧТО”的有指用法对比25-35
  • 3.1 “什么”和“ЧТО”的任指用法对比25-29
  • 3.2 “什么”和“ЧТО”的某指用法对比29
  • 3.3 “什么”与“ЧТО”表特指29-31
  • 3.4 “什么”的类指用法31-33
  • 3.5 “ЧТО”表确指33-35
  • 第四章 “什么”和“ЧТО”的非指用法对比35-48
  • 4.1 “什么”和“ЧТО”表感叹语气35-37
  • 4.2 “什么”和“ЧТО”表否定语气37-42
  • 4.3 “什么”表语气和缓42-43
  • 4.4 “什么”表轻蔑语气43
  • 4.5 “什么”表不以为然的语气43-44
  • 4.6 “ЧТО”用于加强语气44-45
  • 4.7 “ЧТО”起领启作用45
  • 4.8 “ЧТО”表让步语气45-46
  • 4.9 “ЧТО”起强调-区分作用46
  • 4.10 “ЧТО”作关联词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摘要53-55
  • ABSTRACT55-57
  • 致谢57-58
  • 导师介绍58
  • 作者介绍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瀛尹;;从空语类现象看《红楼梦》中无主句的主语指称及翻译[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4期

2 孔曦;;“戾气”何来?[J];同舟共进;2011年07期

3 潘朔;;说“舅”道“爷”[J];汉字文化;2011年03期

4 孙际惠;;保罗·利科的语言哲学观[J];求索;2011年06期

5 ;张曼玉 阿萨亚斯:因男方同性恋、性虐离婚?[J];章回小说(中旬刊.专题版);2011年07期

6 唐智燕;;汉语商贸类常用词的历史演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黄毓璜;;黄蓓佳小说创作一面观[J];太湖;2011年04期

8 陈迪中;;是“指使”,不是“指示”[J];咬文嚼字;2011年09期

9 林克勤;;《孟子》起立类词汇语料价值考察[J];古汉语研究;2011年02期

10 范明三;;何日完璧共婵娟[J];上海工艺美术;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骅;;透过汉俄对比看汉语动词体范畴的若干特征[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燕京;;论达米特对于弗雷格意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张燕京;;达米特发展弗雷格意义理论的基本路径[A];2004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4年

4 张家骅;;透过汉俄对比看汉语动词体范畴的若干特征[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俞颖杰;;达米特论指称和涵义[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张灏;;意义与指称不可兼得——对一种意义理论的批评[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7 张燕;;弗雷格意义理论浅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8 王红旗;;也谈类指(提要)[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9 苏宝荣;;词(语素)义与结构义及其在语文辞书编纂中的处理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媄代煃;;《南海寄归内法传》“行初”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专家指称:绿色生态不是口号[N];中国建设报;2001年

2 郭贵春;语义分析方法论的核心及其战略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美国有可能再次提高利率[N];国际商报;2000年

4 ;美俄撞星后,专家吁建太空“交通规则”[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北师大教育系九八级研究生 张国兵;为了生活的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叶勇;秦港存煤量降价涨 电企指称市场被操控[N];上海证券报;2009年

7 本报驻基辅记者 田晓军;库奇马会吃官司吗?[N];法制日报;2002年

8 俞吾金(作者为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警惕文化生活中的“修辞学转向”[N];文汇报;2002年

9 朱清华;卡通文化与文化卡通[N];文艺报;2001年

10 邹广文 清华大学哲学系;“文化”与“哲学”的汇合是一种历史的必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2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5 葛欢欢;普特南实在论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高卫东;语篇回指的功能意义解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11年

10 何朝安;涵义的形而上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宏燕;汉语“什么”与俄语“что”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程润娇;外国留学生语篇中的指称衔接偏误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鹏;双重指称的功能语言学阐释[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牟莉;现代汉语“肥”和“胖”的指称面貌及其历史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赵丹;论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的解释语境[D];山西大学;2006年

8 贾珍妮;汉俄指示代词篇章照应功能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许有胜;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杜玲莉;英汉语篇照应词的认知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汉语“什么”与俄语“что”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271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a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