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参量名词的汉译特性
本文关键词:俄语参量名词的汉译特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般来说,翻译研究不会把词类翻译当作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不研究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怎么翻译。但翻译实践表明,某一词类下面的个别小类(词汇语义群),其成员在原语中有语法和语义上的共性,而且从原语到译语的翻译过程中,该词汇语义群呈现出区别于其它词汇语义群的诸多特性。 在翻译理论发展的现阶段,当翻译理论的大多数基本问题已得到透彻研究,而且在学者中基本达成共识之后,以微观的态度来看待翻译过程,包括分析和总结这个或那个词汇语义群,研究词汇语义群的翻译特性愈来愈成为专语翻译理论的迫切任务。 本文选择了参量名词(ИMя napaMeTpa,简称ИП)这个词汇语义群作为研究对象。参量名词是表示参量的名词,是名词的一个类别。到目前为止,对参量名词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还没有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人选定参量名词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悉力于分析并总结参量名词在原语中语法和语义上的共性,以及从原语到译语的翻译过程中,参量名词呈现出区别于其它名词的特性;分析探讨俄语和汉语参量名词的区别,研究并总结参量名词汉译时可能用到的方法,以期为丰富俄语参量名词的汉译研究做出自己的绵薄贡献。 本论文依托大量的俄语语料和翻译理论开展研究。笔者围绕论文选题阅读了蔡毅等编著的《俄译汉教程》以及翻译学家科米萨洛夫(KoMИccapoB B.H.)编著的《翻译理论》(《Teopия пepeвoпа(ЛйrBистияeckие acпeкты)》M.BⅢ)。《俄译汉教程》中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翻译技巧。书中介绍了词类转换、加词、减词、词义引申、成分改变、关系转移、反面着笔、断句法等八种翻译技巧’。《翻译理论》阐述了以多位苏联和外国语言学家的研究为基础所创立的翻译理论概念,书中将英俄互译的例句作为例证材料。书中第五章介绍了翻译转换,要对等的将原文的意思转变为译文,也就是等值转换。作者将翻译转换分成四类:改变语序、替换、加词、省略;还提出了反面着笔、补充、具体化、普遍化等方法。笔者在此篇论文中借鉴了上述两部著作有关翻译技巧的观点。 作为研究材料使用了由300多个例子构成的例句库,这些语料来源于苏联大百科全书、俄汉详解大词典(四卷本)、俄汉文学翻译词典、文学译著、学术文本、报刊杂志、网上语料库以及新闻媒体报道等,语料来源丰富,内容翔实,说服力较强。 本论文由引言、三个章节、结束语、参考文献和译文,共五部分构成。 引言中点出了选题的目的、必要性、理论价值、实用意义及创新之处,交待了论文的理论来源、语料出处和研究方法;与此同时,点明论文的行文结构。 第一章主要是对术语“参量名词”下定义并分类,明确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参量名词是表示参量的名词,是俄语名词的一个类别,用于指代物体、过程、现象、系统、结构某一种物理特性的值或人、组织、行为、事件或抽象物体等的人文性质。本论文中把参量名词分为两类:物理参量和人文参量。俄语中有些参量名词有时会用作抽象意义,物化用法不在本论文的研究范围之内,俄语参量名词的成语式表达及直译不在本论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第二章主要分析并总结了俄语参量名词区别于俄语其他名词的句法特点,根据俄语参量名词主要出现在的不同句法位置,将其分成了6类典型句型,分别是:1、参量名词+e/c/ao/om/Ha十数词;2、形容词+参量名词+其所修饰名词;3、前置词no+参量名词第三格,在句中作状语;4、参量名词第五格在句中作状语;5、c+参量名词第五格,在句中作定语或状语;6、8+参量名词第六格,在句中作补语或状语。此外,浅析了俄语参量名词和汉语参量名词在使用中的区别。 第三章对每类句型进行了针对性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俄语参量名词在翻译成汉语时的翻译特性及可能用到的方法,比如:关系转移、加词、省略等。 结束语中阐述了作者的基本观点和结论,明确了参量名词汉译时的步骤和方法,完善译文,使之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列出了本论文的理论和语料来源。 译文来源于俄文版八卷本《世界文学史》3中的第七卷中的有关法国19世纪作家左拉和都德的部分。《世界文学史》(八卷本,1983-1994)由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别尔德尼科夫和维别尔主编,是一部介绍世界文学发展历程的鸿篇巨著,本人有幸翻译其中的第288-299页。本译文主要内容为19世纪法国作家左拉和都德的生平简历、思想流派及主要著作,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好地了解左拉和都德及其作品。
【关键词】:俄语 参量名词 句法特点 翻译特性 翻译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5
【目录】:
- 作者的致谢4-5
- 中文摘要5-7
- 外文摘要7-9
- 目录9-10
- 引言10-11
- 1. 作为翻译研究对象的参量名词11-13
- 1.1 参量名词的定义及分类11
- 1.2 研究范围11-13
- 2. 参量名词翻译的句法模式13-20
- 2.1 句型A-ИП+B/c/лO/OT/Ha+Num13-14
- 2.2 句型B-A+ИП+N14-15
- 2.3 句型C-Ⅱo+A-ИП_315-16
- 2.4 句型D-ИН_516-17
- 2.5 句型E-c+ИП_517-18
- 2.6 句型F-B+ИП_618-20
- 3. 参量名词参与的翻译技巧20-27
- 3.1 关系转移20-23
- 3.2 加词23-24
- 3.3 省略24-27
- 结束语27-28
- 参考文献28-29
- 译文29-46
- 附录46-7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艳;;浅析词类转换在汉译中的应用——以英、俄语句子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周峰;;试析《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反复手法[J];俄语学习;2010年01期
3 季娇阳;;从认知角度看俄汉文学翻译中的词义隐喻处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7期
4 王利霞;;契诃夫短篇小说讽刺风格修辞解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5 杜国英;徐红;;文学翻译视野中的名词性隐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耿红卫;杨艳全;冯瑞娟;;《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变色龙》中两种幽默讽刺艺术的比较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陈虹;;试论俄语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J];考试周刊;2008年34期
8 傅星寰;吕小婉;;俄罗斯文学圣徒题材的形象类别与诗学范式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刘文霞;;与传统论战——简评马卡宁的中篇小说《高加索的俘虏》[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于黎明;张敏书;;“дорога”观念阐释层面的语义构成特点[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哲;现代俄语词汇的多义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2 赵巍;译学辞典的原型及评价系统[D];山东大学;2006年
3 高建华;库普林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欣;普希金抒情诗中的爱情概念隐喻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朱思然;俄语观念词“судьб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成文艳;俄汉动物名称词隐喻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公艳芬;互文性研究与文学文本中互文标记的翻译[D];山东大学;2011年
5 倪璐璐;俄汉全译之换译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吴凤莉;道歉言语行为俄汉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伯冶;俄汉语中价值评判的空间隐喻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龙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个中译本的评析[D];四川大学;2002年
9 李华;论俄语否定句[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帆;中国当代译学范式及其在俄汉翻译中的体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俄语参量名词的汉译特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32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