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语中的汉源外来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8:06

  本文关键词:俄语中的汉源外来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政治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不同民族间的对话日益加强,每一种文化都不断吸收、引进外来文化来提高自身的价值。文化与语言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的交流引起语言的接触,并产生各种语言现象。而外来词作为语言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不同语言相互渗透的最直接体现。纵观历史长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世界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乃至军事冲突,都会引起语言间的相互接触,从而促使外来词不断涌现。汉俄语言接触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历史悠久。中国与俄罗斯不但是邻居,而且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伙伴、朋友、兄弟关系,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间的交流都极为频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这不仅加深了汉俄语言接触,更掀起了汉源外来词产生的新浪潮。语言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汉语词汇进入俄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俄语词汇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也为中华文化在俄罗斯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出发,分析俄语中汉源外来词借入的历史和现状。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绪论、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和附录,其中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首先概述俄语外来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是目前俄语借词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然后结合本文的研究,阐述了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研究重点和难点、本课题研究的新意以及相关理论问题。正文部分从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分析了汉源外来词的结构和内容特征,在俄语中的同化程度以及相应的功能,共分为如下四章。第一章回顾俄语借入汉语词的主要历史时期,探讨汉语词汇借入俄语的主要原因。不同历史阶段,汉俄语言接触形式不同,汉语词的借入方式也就不同,大部分汉语词都是通过直接渗透的方式进入俄语,也有一些汉语词是借助其他语言的中介作用,间接地渗入俄语。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汉源词借入俄语的途径等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二章简述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形态语义特征。通过分析汉语借词的构词特点,得出结论:汉语词大都通过音译的方式进入俄语。本章按语义特征对俄语中汉源外来词进行分类,这有助于阐明俄汉两个民族文化交流的主要领域,中国对俄罗斯最大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俄罗斯向中国学习借鉴了什么东西,借用了什么概念和现象。同时,根据汉语词在俄语中的使用领域以及相应的修辞色彩和文化伴随意义,分析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民形象等问题。第三章主要从汉源外来词的俄化程度和吸收程度入手,介绍俄语中汉语词汇的发展情况。第四章重点介绍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作用。汉语词进入俄语,一方面丰富俄语词汇,完善俄语词汇体系,另一方面也推进了中华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在当前建设“一带一路”的新时代背景下,展望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发展前景。结语部分是在前几章论述的基础上,对论文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小结,并指出本项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包括俄文的、中文的材料。附录为俄语中汉源外来词清单。
【关键词】:汉源外来词 语言接触 形态语义特征 俄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摘要6-11
  • 绪论11-23
  • 1.俄语外来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17
  • 2.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7-18
  • 3.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18-19
  • 4.本文的研究重点和新意19
  • 5.与本项研究相关的理论问题19-23
  • 第一章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借入的历史分期及原因23-32
  • 1.1 历史分期23-28
  • 1.1.1 俄国时期23-25
  • 1.1.2 苏联时期25-26
  • 1.1.3 俄罗斯时期26-27
  • 1.1.4 各个时期借入词汇量及特点分析27-28
  • 1.2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借入的原因28-32
  • 1.2.1 地理环境因素29
  • 1.2.2 政治因素29-30
  • 1.2.3 经济因素30
  • 1.2.4 文化因素30-31
  • 1.2.5 其他因素31-32
  • 第二章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形态语义特征32-41
  • 2.1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形态特征32-35
  • 2.1.1 音译词33-34
  • 2.1.2 仿借词34-35
  • 2.1.3 半仿借词35
  • 2.2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语义类型35-41
  • 2.2.1 日常事物名称36
  • 2.2.2 文化概念和文化事物36
  • 2.2.3 社会历史现象36-41
  • 第三章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发展41-53
  • 3.1 汉源外来词的俄化41-45
  • 3.1.1 语法层面41-42
  • 3.1.2 语义层面42-45
  • 3.2 俄语对汉源外来词的吸收程度45-53
  • 3.2.1 纳入权威词典45-46
  • 3.2.2 未纳入权威词典但广泛使用46-47
  • 3.2.3 在特定地域和群体中使用47-50
  • 3.2.4 汉源外来词的知晓度调查50-53
  • 第四章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作用和前瞻53-57
  • 4.1 汉源外来词的作用53-56
  • 4.1.1 丰富俄语词汇53-55
  • 4.1.2 传播中华文化55-56
  • 4.2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前瞻56-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63-67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67-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竹里梅;;过汉源[J];诗潮;2009年06期

2 宙尔;;汉源寻幽[J];丝绸之路;2012年23期

3 王荣富,李茂春;汉源花椒油、樱桃酒、樱桃露[J];中国地名;1998年04期

4 戴善奎;;汉源之春[J];青年作家;2012年06期

5 张旺模;他为百姓送温暖──记阳泉市煤气热力总公司经理、党委书记张汉源[J];党建;1994年11期

6 杨志学;;杨志学的诗[J];中国诗歌;2012年10期

7 王中达;汉源文化历史探源三题[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8 双石;;飞驰的春节[J];摩托车信息;2007年21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加才;汉源文化与和谐宁强[N];各界导报;2007年

2 记者 罗序文 通讯员 王飞;我省对汉源开启新一轮智力援建[N];湖北日报;2011年

3 张燕邋记者 高晓军;国电集团再捐2000万元援建汉源[N];雅安日报;2008年

4 实习记者 文帅;“灾区建设需要我们不懈努力!”[N];雅安日报;2009年

5 特派记者 范长敏 金贵满 通讯员 杨宣英;我市援建汉源取得突破性进展[N];三峡日报;2009年

6 记者 文帅;用镜头记录汉源新县城建设轨迹[N];雅安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大军;振奋精神 创全国移民工作先进水平[N];雅安日报;2006年

8 再回四川代表 湖北省援建办主任 尤习贵 记者 罗序文 实习生 高婷 刘兰 整理;为了湖北人民的嘱托[N];湖北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飞;“汉源速度”是这样创造的[N];四川日报;2010年

10 熊伟;为了汉源美好的明天[N];雅安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磊;俄语中的汉源外来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刘书晴;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汉源英语网络杜撰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俄语中的汉源外来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333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b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