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前置词“В”的认知语义分析
本文关键词:俄语前置词“В”的认知语义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表达空间关系语言手段的语义是语义学研究的对象,但与此同时,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某些语言学家(如生成语法学家)认为,语言是自主的符号及其规则的运算操作模式系统,它独立于人的认知系统。但是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种。认知语言学家注重将语言看作是组织、加工和传递信息的手段,看作是世界知识的储藏库和对新感觉进行加工并存储旧信息的意义范畴有结构的集合。 “语言意义与客观现实事实的联系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参照了该语言中的某种世界朴素模型。由此产生了解释在自然语言语义中既有共性又有民族特点的基础,揭示了一些语言意义形成的基本原则,发现了一些早期零散事实的共性”[Апресян,1995:630]。语言中,空间前置词是表达空间关系意义的主要手段,“空间前置词将客体的空间特性理想化并把客体间的关系公式化”[Кобозева,1997:154-155]。空间前置词在人类的概念化系统中表达基本的空间概念。作为人与周围世界空间-身体互动经验概念化结果,这些对人来说最基本的空间概念是人在最初的认知行为阶段所掌握的概念。解释空间在自然语言中的编码,一方面能指出人工系统中有效表达空间信息的方法,另一方面,也会揭示人对空间信息进行加工的心理机制特点。阐释这种空间语义表达的概念对研究用自然语言表达视觉信息的人工系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空间语义可用以下几何学和拓扑学概念术语进行描写,如“点”,“线”,“面”,“包含”,“接触”,“重合”等等。 论文的新意主要体现在: 1.对前置词“В”的语义网络分析,揭示了其语义的负载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验证,那些认为前置词只扮演语法角色而非语义角色的观点是不可靠的。 2.表明前置词的意义可以是自发的,即,前置词在句中的语义模式是独特的,而不是一定依附于动词的。前置词的自主性在无动词句中表现最为明显,填入任何一个具体的动词必然改变句义,如:Татьянавлес,медведьзанею. (А.С.Пушкин)——此处动词应是идет?бросается?还是бежит? 3.前置词的意义可以认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网),其语义模式要根据上下文的语义成分来确定。 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文借鉴认知理论对俄语原始前置词“В”进行的认知语言学分析,不仅丰富了俄语前置词的研究,而且,文中使用的语义网络理论也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对俄语前置词进行多义研究的视野,完善了词汇语义网络理论的传统模式对空间前置词语义的研究。论文中提供的多义网络研究模式不仅可以应用在前置词的研究方面,对其他词汇的语义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本文的实用价值在于,论文中得出的结论可作为硕士研究生认知语言学课程的辅助材料,也可作为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对词汇语义进行理论研究的参考材料。除此之外,该研究对俄语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传统的方法在讲述词的众多义项时是割裂进行的,缺乏系统性,词的众多义项是孤立的,未能找出其中的联系与规律性。而利用认知这把钥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找出义项表层下蕴涵的认知制约机制(如一些前置词的多义现象其实是根据某一意象图示由空间认知域向其他抽象认知域转移的结果)。在一个词的众多词义之间找出其关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便于理解和记忆的。 本论文由绪论、三章主要内容和结束语组成。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前置词的传统研究与认知研究状况。对空间前置词语义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结构主义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对词汇语义表征方法的研究。 第二章阐述了对空间前置词语义描写的多义网络模式。描写空间前置词语义运用的主要是射体和地标、坐标系统基本概念和径向范畴理论。对前置词“В”的分析采用的是共时研究方法。确立了空间前置词原型意义的判定标准和前置词语义网络中不同义项的区分标准。导致前置词语义网络语义扩展的原因主要有对空间情景的观察方式、暗示策略和现实加强。 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在本章中我们对俄语前置词“В”的意义进行了多义网络分析,并根据经验性多义网络的模式建立了俄语空间前置词“В”的词汇语义网络,以及对其区别义项的派生理据作出了具体的阐释。 结束语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并得出以下结论:空间概念是隐喻性地理解更抽象物质的基础。前置词作为非开放类词汇,不能用有限的语言选择机制来描述事实上是无限的概念空间关系机制,说话者要在概念空间关系和说话者的交际需要中选择最合适的前置词。一个词汇形式拥有多个意义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词汇意义在历时状态中发展派生,形成了一个由意义链条构成的网络。
【关键词】:前置词 认知 语义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5
【目录】:
- 论文摘要3-5
- 外文摘要5-9
- 绪论9-14
- 0.1 论文的研究对象9-10
- 0.2 论文的理论基础10-11
- 0.3 论文的新意11
- 0.4 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11-12
- 0.5 论文的结构12-13
- 0.6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13-14
- 第一章 前置词的传统研究与认知研究14-23
- 1.1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前置词的研究14-15
- 1.2 认知语义的语言观15-16
- 1.3 多义现象16-17
- 1.4 前置词认知研究现状17-23
- 第二章 空间前置词语义描写的多义网络模式23-35
- 2.1 描写空间前置词语义的基本概念23-25
- 2.2 径向范畴理论25-27
- 2.3 对前置词多义网络的判定27-31
- 2.4 语义扩展的原因分析31-35
- 第三章 前置词“В”的多义网络分析35-51
- 3.1 前置词“В”的原型意义35-37
- 3.2 前置词“В”多义网络中的区别意义37-51
- 结束语51-54
- 参考文献54-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旭,匡方涛;当代语义学理论述评[J];福建外语;1998年01期
2 薛恩奎;俄语空间前置词语义情景结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3 杜桂枝;俄语多义词转义过程的认知语义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侯丽红;语言观的演变和语言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刘佐艳;从认知角度看多义现象[J];外语研究;2002年05期
6 陈国亭,鲁莹;前置词в和на与处所名词搭配的心理基础和语义区别[J];外语学刊;2000年03期
7 王寅;认知语义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熊学亮;认知科学与语言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3期
9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10 蔡建平!471003;介词的认知语义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雪梅;论俄语的空间范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肃宁;俄汉语空间关系表达形式和手段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王红成;对介词on多义网络的认知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3 刘趋;现代俄语中上下义空间概念词汇的认知—功能语义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范璐yN;认知框架下俄语空间前置词的隐喻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俄语前置词“В”的认知语义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33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