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词汇多义性探微
本文关键词:俄语词汇多义性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词汇的多义性是语言中最为普遍的语义关系之一。自然语言中词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其非单一性,实际上大多数的词在语言中都有一个以上的意义。根据布达戈夫(Р.А.Будагов)对俄语、波兰语、法语、西班牙语、英语和德语大型详解词典所做的调查,在任何一种语言中多义词都占大约80%,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任何一种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现代的、活的语言中的绝大多数词都是多义词。”①多义现象这种在数量上的优势是任何其他语义关系所无法比拟的。 不可否认,词的多义性是语言中最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之一,普通得很容易让人忽视它的存在。然而,“普通”并不意味着“简单”。事实上,多义性是语言学中最多样、最复杂的现象,它要参与语言各个不同方面功能的发挥并影响着这一过程,因而需要全面细致的研究。多义于语言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本论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俄语词汇的多义性,探讨人们的认知对多义词的影响,以及语用学中语境对多义词的制约,以便于语言学习者们更好地掌握多义词,在语言实践中更好地使用多义词。 我的论文题目是《俄语词汇多义性探微》,本论文结构如下: 1.引言2.词的多义性3.多义性与认知4.多义性与语境5.结束语各部分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立题的必要性,明确了研究目的和任务,介绍了该论文的新意、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章对多义词的概念进行了介绍,从多义词与单义词、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关系角度对多义词进行了界定,并且分析了多义与同义、多义与反义等语义现象的关系;以具体实例解析了多义词的语义结构;阐述多义性的功能-修辞作用;探讨影响多义词词义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阐述多义词语义演变的类型和功能。 第二章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重新审视和理解意义及词的多义性,分析多义研究的认知模式,即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换喻模式。认知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是大脑理智地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行为和能力。依据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许多语言现象都需要重新认识,其中尤以意义为先。多义词的意义是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抽象反映。 第三章介绍语境的概念和类型,详细论述各类语境对多义词词义的制约,以及语境在多义词翻译时的作用,分析语境与多义性的关系。一词多义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方面是非常经济,并且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可以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效果。但一词多义又有产生歧义的危险。语境具有选择和确定多义词在语言中具体使用何种意义的功能。语境的主要功能是消除词的多义性,使多义词的意义单一化、具体化。 结束语部分归纳了本文论述的内容,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多义性是指语言符号具有两个及以上意义的能力,是一个单词表示现实中不同的事物和现象的能力。2)影响多义词发展变化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范畴:主观因素(人的思维、情感、心里、认知等)、客观因素(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化)、语言内部因素。3)基于不同的理论对多义词的语义结构存在不同的说法,本论文采用被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拓扑结构理论,认为它是研究多义性更为适用的方法。根据描述多义词各个意义之间相互关联的性质,划分出三种结构类型:辐射型结构、连锁型结构、辐射-连锁型结构。4)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是当今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词的多义性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获得了全新的观察视角和研究空间,得到更接近本质的阐释。5)语境的主要功能是消除词的多义性,使多义词的意义单一化、具体化。 除了上述部分外,本论文还包括参考书目及感谢信等内容。
【关键词】:多义性 认知 认知语言学 认知模式 语境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5
【目录】:
- 摘要4-6
- АВТОРЕФЕРАТ6-11
- Введение11-15
- Глава I 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основыизученияполисемии15-56
- 1. Полисемияслова15-56
- 1.1 Значениеслова15-18
- 1.2 Развитиезначенияслова18-22
- 1.3 Понятиеполисемии22-24
- 1.4 Полисемияидругие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явления24-32
- 1.4.1 Полисемияимоносемия24-27
- 1.4.2 Полисемияиомонимия27-30
- 1.4.3 Полисемияисинонимия30-31
- 1.4.4 Полисемияиантонимия31-32
- 1.5 Факторы, определяющиеразвитиеполисемии32-37
- 1.6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стилистическаярольполисемии37-42
- 1.7 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структурамногозначныхслов42-47
- 1.8 Типыифункциисемантическихизменениймногозначныхслов47-56
- Глава II Полисемиявкогнитивномаспекте56-75
- 2. Полисемиявкогнитивномаспекте56-75
- 2.1 Значениеикогниция56-57
- 2.2 Значениеикогнитивнаялингвистика57-60
- 2.3 Полисемияврамкахкогнитивнойлингвистики60-62
- 2.4 Когнитивныемоделивисследованииполисемии62-74
- 2.4.1 Схематические(образные) модели62-64
- 2.4.2 Метафорическиемодели64-71
- 2.4.3 Метонимическиемодели71-74
- 2.5 Резюме74-75
- Глава Ⅲ Полисемиявконтекстовомаспекте75-88
- 3. Полисемия в контекстовом аспекте75-88
- 3.1 Понятие контекста и его типы75-76
- 3.2 Обусловленность контекста в лексической полисемии76-81
- 3.3 Контекст в прикладном исследовании полисемии - при переводе81-84
- 3.4 Отношения между контекстом и полисемией84-86
- 3.5 Резюме86-88
- Заключение88-90
- Литература90-92
- Благодарнность92-93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93-9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波,刘雪飞;论“普京时代”法治与政治权威的互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2 杨蕊;;浅谈俄罗斯民族交际文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3 勾晓红;;垂直维度空间方位在俄汉语整个空间系统中的地位[J];才智;2008年13期
4 勾晓红;;垂直维度空间方位在俄汉语整个空间系统中的地位[J];才智;2008年17期
5 于屏方;杜家利;;汉语学习词典中动作义位的释义分析:认知图式视角[J];辞书研究;2008年01期
6 胡振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整和、政合与整壑[J];当代财经;2009年05期
7 杨明天;;霍米亚科夫论教派对立和俄国与西欧的差异[J];俄罗斯研究;2010年04期
8 沈坚;;海兰泡的俄名释义[J];俄罗斯研究;2010年05期
9 谭顺志;俄语动词体的划分及用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冯志红;;再谈副词的书写规范[J];俄语学习;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玉兰;文晶珍;;俄语反义词及其修辞功能[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陈魏玮;;如何用俄语表达中国网络语言——“雷”和“山寨”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晓军;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袁俭伟;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帘秀;俄语动词行为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徐涛;词汇函数的理论与应用[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王洪明;俄汉阐释动词词义的元语言释义对比[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高国翠;俄语(PKи)词汇概念的认知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哲;现代俄语词汇的多义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10 王彤;俄、汉语时间范畴多视角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琼;布宁小说中的普世性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宇红;《俄汉详解大词典》视域下的观念词счасть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潇f,
本文编号:375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37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