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时空因素
发布时间:2017-05-28 08:07
本文关键词: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时空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国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跨文化交际学变成炙手可热的学科之一。 跨文化交际从交际形式上来分,可以笼统的分为两大类: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语言交际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有时候非语言交际甚至起到比语言交际更重要的作用。有学者做过专门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跨文化交际中,通过语言传达的信息,不过占整体的35%,剩下的65%则是通过谈吐风度、动作、姿势、时间,空间等非语言的手段来传达。1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主要从中俄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时间和空间这两个非语言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这两个因素在跨文化交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两国人在时空观念上的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形成的文化原因,以期避免因时空因素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本文主要分为四章: 第一章对跨文化交际以及非语言交际的概念做了详尽的阐述。跨文化交际可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相对于语言交际具有模糊性、遗传性、全人类性、真实性、立体性的特点,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面。非语言交际行为包括手势语言、表情、服饰、时间、空间因素等,也就是说一切不通过语言来传递交际信息的方式都被称为非语言交际方式。此外,在这一部分里,还对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俄罗斯的跨文化交际现状做了论述。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时间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时间本身具有周期性、有限性、一维性、消费性、公平性、文化性的特点,时间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能够在信息传递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时间有着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因此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一定障碍。在这一部分里,我们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时间系统和时间观的类型,然后以实例的形式特别针对中俄跨文化交往过程中时间观上的差异做了比较分析,探究这些差异形成的文化渊源。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空间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的作用。空间作为非语言交际手段之一,在跨文化交际中也能够传达很多的信息。例如,空间能够显示出人际关系,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能够表示出社会态度,同时还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在这一部分里,首先我们也从理论上系统的论述了空间类型以及不同空间观的分类。然后通过中俄两国人在对待拥挤和对待隐私的态度上的比较分析,探究中俄两国不同空间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第四章结语。一种文化背景下的时空观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以后是很难立刻改变的,所以我们在跨文化交往过程中遇到由此带来的障碍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他国文化,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在文化上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当遇到因时空观的差异而造成的冲突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尽量避免由于时空观的文化差异所引起的冲突与障碍,从而使交际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非语言交际 时间 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35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12
- 第一章 关于跨文化交际的概述12-22
- 第一节 关于跨文化交际的概念12-15
- 一、交际与文化12-14
- 二、跨文化交际14-15
- 第二节 跨文化交际的分类—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15-18
- 一、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的异同15-16
- 二、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及分类16-17
- 三、时空因素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7-18
- 第三节 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历史与发展过程18-19
- 第四节 俄罗斯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19-22
- 第二章 中俄跨文化交际中对时间因素的理解22-32
- 第一节 时间的特性22-23
- 第二节 时间系统以及不同时间观的分类23-26
- 一、时间系统的分类23-24
- 二、时间观的分类24-26
- 1. 圆式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24-25
- 2. 单向计时制和多向计时制25
- 3. 不同的时间取向25-26
- 第三节 中俄不同的时间观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26-30
- 一、对“老”的理解26-28
- 二、由“做客”引发的中俄时间观的比较28-30
- 第四节 时间观的融合30-32
- 第三章 中俄跨文化交际中对空间因素的理解32-44
- 第一节 空间因素的意义32-33
- 第二节 空间类型以及不同空间观的分类33-39
- 一、空间类型的分类33-34
- 二、空间观的分类34-39
- 1. 体距观34-36
- 2. 领域观36-38
- 3. 空间取向38-39
- 第三节 中俄不同的空间观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39-42
- 一、对待拥挤的态度39-41
- 二、对待隐私的态度41-42
- 第四节 影响空间语言的共性因素42-44
- 第四章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树;;俄罗斯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历史、发展与现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刘显才;跨文化交际的空间观与外语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邹春玲;东西方文化中的空间语言[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张劲松;东西方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高华伟;;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语言[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寸红彬;人际距离行为的文化差异——近体学初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曾剑平,陈安如;空间语与文化[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徐筱秋;时间和空间在非言语行为中的体现[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刘喜芳;;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王志宽;时间取向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时空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40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