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俗语俄译策略——以老舍《我这一辈子》的罗季奥诺夫译本为例
本文关键词: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俗语俄译策略——以老舍《我这一辈子》的罗季奥诺夫译本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俗语翻译绝非易事。老舍小说的语言素以口语化著称,其中的俗语比比皆是。老舍作品俄译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些俗语是译者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好的译文不但要准确传神地翻译这些俗语本身,同时还要兼顾整体行文风格和作品神韵。本文以老舍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的俄译本为例,分析译者罗季奥诺夫对于该小说中俗语的处理。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 俗语翻译 《我这一辈子》 老舍 罗季奥诺夫
【分类号】:H35;I046
【正文快照】: 按照百科全书的解释,“俗语”是指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俗语多来自于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其特点是通俗易懂,形象鲜明,寓意丰富,是汉语中极富表现力的一种语言形式。在中国当代文坛,老舍是当之无愧的语言大师。其语言鲜活生动,力透纸背,亦庄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自典;李海滨;;近代北京警察生活之管窥[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2 冯健飞;;一面病态人格的镜子——浅析老舍小说对官本位思想的批判[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于昊燕;;老舍作品中的巡警形象解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徐思义;;同情的关注 愤懑的控诉——老舍作品中的城市贫民悲剧分析[J];电影文学;2009年15期
5 袁国兴;;老舍小说的话语方式[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6 孙浩芹;;简论老舍小说语言艺术的独特性[J];科技信息;2012年04期
7 关纪新;;老舍,一位文化巨子的伦理站位[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岑颖智;;以老舍《月牙儿》为例浅析社会向上流动途径的缺失[J];芒种;2012年22期
9 郭兴;;老舍小说语言艺术的独特性[J];芒种;2013年10期
10 刘雄平;论老舍幽默中的悲剧意识[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香;边缘的自由[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曼;文化主体意识与文学关系个性化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谭文鑫;沈从文与老舍民族意识之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羿娅忻;论老舍小说中的基督教平民意识[D];暨南大学;2007年
3 王维;中国现代留英作家作品中的幽默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柯丽华;《苦菜花》不同版本话语的修辞重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飞飞;论老舍作品中的满族文化身份认同[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素庐;海内外“纪念老舍百年诞辰”活动概录[J];新文化史料;1999年02期
2 贾珍霞;强月霞;;《离婚》与《都柏林人》创作主题之比较[J];长城;2011年04期
3 汤晨光;钱的肯定和否定——老舍思想与创作的几个问题之一[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孔令云;;《骆驼祥子》英译本校评[J];新文学史料;2008年02期
5 李越;;《骆驼祥子》四英译本翻译风格对比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6 З.阿勃德拉赫马诺娃,宋绍香;论老舍的文艺美学观[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1999年02期
7 石兴泽;1999年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综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游洁,张映先;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俗语的翻译[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邓牛顿;文趣·艺趣·诗趣[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鲁伟;老舍作品翻译的文学再现与权力运作[D];山东大学;2013年
2 张曼;文化主体意识与文学关系个性化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狮艾力;维译本《红楼梦》俗语翻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2 周昕;从奈达译论看《骆驼祥子》施译本[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熊鹰飞;从顺应论视角看《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黄振华;从关联理论角度试析老舍作品翻译[D];东华大学;2006年
5 孟令芳;蔡万植与老舍讽刺小说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段文静;《骆驼祥子》英译本比较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7 齐微微;关于《骆驼祥子》中文化要素的翻译[D];辽宁大学;2011年
8 逄汲滨;老舍与勒克莱齐奥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9 李俊;论老舍的白话语言观[D];扬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俗语俄译策略——以老舍《我这一辈子》的罗季奥诺夫译本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7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45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