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结构同化论视角谈俄语多义词记忆策略
本文关键词:从认知结构同化论视角谈俄语多义词记忆策略
【摘要】:俄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普遍,给学习者带来很大障碍。为了提高俄语词汇学习质量,以认知结构同化论为视角,通过挖掘认知结构同化论与记忆效果间的关联,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加强新旧知识间有机联系,最终形成记忆俄语多义词多释义的系列实用策略,有效提高多义词记忆效果与效率。
【作者单位】: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
【关键词】: 认知结构同化论 俄语多义词 记忆策略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考、做’四位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GBC1213060)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HGJXHB2110867)
【分类号】:H3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一词多义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亚里士多德指出:“词的数量是有限的,词组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而事物数量是无限的。因此同一个词组、同一个词不可避免地要表示许多事物。”[1]由此不难发现一词多义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古希腊。现代俄语词汇语义研究始于19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新宏;联想——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J];大学英语;1999年08期
2 白虹;;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汉多义现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年30期
3 胡莎;陈清;;隐喻理论在多义词教学中的运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李瑛;文旭;;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J];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黄春燕;上义词与下义词的选用[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刘艳;浅析英语中语境对意义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韩传信;论人的个体道德生活和社会道德生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任丽丽;;英语方位介词Up和Down的隐喻性扩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王丽军;;认知能力与语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7 张静;;宋词的象似性微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金明;;对英汉“文化限定词语”的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崔冰清;;参见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瑾;现代汉语认知称谓词的隐喻及转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霞;文化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佟庆;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ウツ”的多义性[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颖;CBI教学法在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冰;;原型范畴理论下一词多义的认知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姜亚军;张辉;;国外隐喻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02期
3 王淑杰;关于中英文化缺项与词汇缺项的非对称性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9期
4 曲晶;张丽;;英汉词汇文化内涵迁移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7年06期
5 张绍全;;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J];外国语文;2010年04期
6 蒋燕玲;论英汉颜色词文化信息的传递[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戴炜栋!200083,张红玲!200083;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年02期
8 刘振前,时小英;隐喻的文化认知本质与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9 吴世雄,陈维振;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田兵;多义词的认知语义框架与词典使用者的接受视野——探索多义词义项划分和释义的认知语言学模式(一)[J];现代外语;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宗明;;组块记忆策略及其应用[J];安徽教育;2008年04期
2 房萍;;记忆策略和英语单词记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7期
3 曹银举;;浅谈日语词汇记忆及保持策略[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6期
4 房萍;;关键词法记忆英语单词的实证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5 刘聪伟;;认知能力与英语词语记忆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30期
6 吴多年;;中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探讨[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年14期
7 王晓卓;;如何使学生高效率地记忆英语单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7期
8 李冰冰;;联想记忆与词汇教学[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1期
9 何婷;;如何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10 丁雪光;;医学英语构词词素分析和记忆策略[J];青海医药杂志;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华;李庆安;;关键字母法对初一学生英文词汇学习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薇;;How to Learn English?——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的现状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3 王宪钿;张梅玲;;儿童的记忆与认知 Ⅰ.4-6岁儿童对长度序列图形和数序列图形记忆特点的初步探讨[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吴勇毅;陈钰;;成功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分析[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沈小娟;;小学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6 陈扬红;何先友;;阅读理解与工作记忆更新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姚瑛;孙芳琴;;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常用/不常用学习策略比较[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大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分配工作记忆资源[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9 贺君婷;李海英;;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语言学习策略影响的探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10 杨佳;郭起浩;洪震;;伴有血管性因素的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神经心理学特点[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 李玉蓉;浅谈高中英语单词记忆策略[N];四川科技报;2010年
2 宜兴市南新中学 吴耀康;关于新教材新教法的一些思考[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毕有余;分类材料记忆任务中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蒋凤霞;关键音节法记忆英文单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贺莉;俄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齐宇歆;基于PISA的学习素养评价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康世刚;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珍;高一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付玲;记忆理论及其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兵平;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凯玲;高中英语词汇教与学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蔡敏丽;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谭纯艳;高三理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洁;认知语境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秦玎哲;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9 牟江素;口译中的短时记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张媛;初级学生汉字记忆策略考察与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4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60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