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可喜的开端”之后……
本文关键词:“十分可喜的开端”之后……
【摘要】:受近年来《中国俄语教学》发表的几篇关于"翻译批评"的文章的影响和启发,笔者对我国俄语界的状况以及俄语翻译教学和作品翻译表示一些看法;此外,笔者意欲"扩大"我们的"批评"(或"评论")范围,即不仅批评学术著作翻译(作品),而且也批评"含翻译文学"的一般学术著作(如"文学史"之类)。同时,"希望刻苦的批评家来做剜烂苹果的工作",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批评家参加这项工作。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俄语界 翻译批评 学术著作评论
【分类号】:H35
【正文快照】: 一、简单的回顾 “编者按”接着写道:“对译著的常态性批评和学术商榷不仅是提高翻译质量、确保原著思想不被曲解本文标题中的“开端”始于何时?“之后”后的“虚 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净化学术氛围、坚守学术‘底线’点”说明什么?事情还得从大约五年前谈起。 的疾声呼唤……”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海凌;;可贵的和谐意识[J];外国文学动态;2004年05期
2 张会森;;俄语语法研究:现状和问题[J];中国俄语教学;2011年01期
3 伍杰;;徐雁与书评[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辉;刘宇;;《红楼梦》译文文化背景处理初探[J];长城;2010年10期
2 赵博;;文学翻译中的风格的可译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3 刘菊;;论林译小说的“信”与“讹”[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戎林海;戎佩珏;;关于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5期
5 朱江;;东西方文化的“合流”与“互惠”——赵元任译学文化观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6 车明明;李忠玉;;译著《朝花夕拾》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翻译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夏廷德;夏飞;;对曾觉之译论中语言内外环境论的思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管延红;;英语片名的翻译应首先考虑直译[J];电影文学;2010年22期
9 付晓丹;;应用归化异化策略翻译英文电影片名[J];电影文学;2011年21期
10 杨蓉;《伊戈尔远征记》中时空图景的文化溯源[J];俄罗斯文艺;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春兰;李晓燕;;译学“特色派”与研究生翻译理论教学[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永涛;;唯美的翻译、诗意的叙事——邵洵美翻译思想探析[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曹海艳;顿河哥萨克的群体精神真理探寻与历史悲剧[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钱纪芳;和合翻译观照下的服装文字语言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郭杨;林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陆振慧;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理雅各《尚书》译本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成蹊;文学译者的人文素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曼;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熊晓华;汉语谚语的英语翻译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高峰;顺应论视角下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6 谢千;汉语政治文本中冗余信息的翻译规范[D];中南大学;2010年
7 肖艳波;从读者期待视野看林纾《黑奴吁天录》的翻译[D];中南大学;2010年
8 彭南丰;论中国古典诗歌《长恨歌》英译中意境的再现[D];南华大学;2011年
9 梁斌;当思想家成为翻译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计红丽;主述位理论观照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D];安徽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成军;翻译批评管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2 王治江,李瑾瑞;浅说翻译批评[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肖水来;再论翻译批评[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吴斌;浅谈新时期的翻译批评[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6 胡德香,熊秋香;文化翻译批评初探[J];语言与翻译;2004年04期
7 吴艾玲;内部翻译批评的三大视野[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8 汤(笋口);翻译批评的理论思考[J];民族论坛;2005年06期
9 刘雪芹;翻译批评要有多维意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翁凤翔;翻译批评标准意义的新视角[J];上海翻译;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朝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价值中立、方法多元与翻译批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吕俊;;价值哲学与翻译批评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志强;;言语语境特征分析、翻译及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张爱真;;论翻译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咸立强;;文学场域视野里的前期创造社翻译文学批评[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陈福康;;茅盾对翻译理论的贡献[A];茅盾研究(第六辑)[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实习记者 傅小平;“新的译著精品太少了!”[N];文学报;2005年
2 王理行;出色的译作:既经得起读 又经得起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蓝仁哲;文学翻译的困境与出路[N];文艺报;2010年
4 何娅;版权贸易喜人 译著质量堪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维青;多元动态翻译批评的建构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于连江;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3 赵冬梅;五四时期的翻译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张晓梅;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冯晓黎;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中国翻译批评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潘倩;中国20世纪20至60年代翻译批评主体论述的回顾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崔英;综合性翻译批评新模式[D];山东大学;2007年
4 高宇征;动态多元的翻译批评标准探索[D];河北大学;2009年
5 方钱;翻译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文娟;中国翻译批评现状及其文化思考[D];山西大学;2011年
7 胡伟;翻译批评:一场多边对话[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张文艳;翻译批评综合模式初探[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9 杨晓斌;从翻译批评的视角看公司网页的误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龙刚;[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61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76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