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概念“战争”视角下的提高阶段俄语文艺文课堂教学方法
本文关键词:心象概念“战争”视角下的提高阶段俄语文艺文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 心象概念这一术语广泛应用于上世纪90年代。尽管对这一术语的解释不一,但人文学者对心象概念在文化与人之间起着媒介作用这一点达成了共识。 心象概念的研究隶属于语言文化学。在语言文化学中心象概念是语言文化单位,表现着一种民族文化精髓。心象概念的文化学研究与篇章的研究密不可分,在这类篇章中心象概念作为民族文化和意识的反映被固定下来并言语化。因此,以文艺文为素材对文化的心象概念进行研究很有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俄语专业战争题材的文艺文教学。本论文将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论文由引言、主体部分(共三章)、结论、参考文献、附录组成。 引言部分论证了选题的现实意义,确定了研究对象,明确了研究目的、任务和方法,介绍了材料来源,阐述了论文的新意、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描述了论文结构。 第一章《心象概念作为语言文化学的组成部分》阐述了语言文化学、语言世界图景、心象概念理论的发展,并强调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文艺文作为特定的语言现象》介绍了文艺文这一特定语言现象的相关知识,说明了提高阶段学生心理特点,描述了教学原则。 第三章《提高阶段战争题材文艺文的教学方法》分析了当下提高阶段学生对文艺文的分析、理解能力等相关知识掌握的初始水平,提出了新的文艺文教学方法,进行了教学对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及其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论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概括,展望了俄罗斯文艺文中体现民族文化概念词的研究发展前景。
【关键词】:心象概念“战争” 语言世界图景 文艺文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35
【目录】:
- 摘要5-6
- РЕЗЯОМЕ6-9
- ВВДЕНИЕ9-11
- ГЛАВА 1 КОНЦЕПТ КАК КОМПОНЕНТ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ГИЧЕСКИЙ ТЕРМИН11-22
- 1.1 Возникноведение и развитие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и11-12
- 1.2 Концепт как термин и категория лии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и12-16
- 1.3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ое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 языковой личиости16-17
- 1.4 Концепт《война》в русской языковой картине мира17-22
- ГЛАВА 2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Й ТЕКСТ КАК СПЕЦИФИЧЕСКОЕ ЯЗЫКОВОЕЯВЛЕНИЕ22-28
- 2.1 Образование умения понимания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х текстов22-23
- 2.2 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ая активизация китайских студентов-русистов на продвинутом этапе обучения23-24
- 2.3 Принципы обучения24-28
- ГЛАВА 3 МЕТОДИКА ОБУЧЕНИЯ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М ТЕКСТАМ ТЕМАТИКИ《ВОЙНА》НА УРОКЕ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ПРОДВИНУТОГО ЭТАПА28-38
- 3.1 Констатирующий этап28-30
- 3.2 Обучающий этап30-36
- 3.2.1 Работа над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м текстом Б.Л. Васильева 《МИР ВОСКЛИЦАТЕЛЬНЫЙ ЗНАК》30-31
- 3.2.2 Разбор текста31-36
- 3.3 Контрольный эксперимент36-38
- ЗАКЛЮЧЕНИЕ38-39
- КОММЕНТАРИИ39-40
- СПИСОК ИСПОЛЬЗОВАН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40-41
- ПРИЛОЖЕНИЕ А41-44
- ПРИЛОЖЕНИЕ Б44-46
- ПРИЛОЖЕНИЕ В46-67
- ПРИЛОЖЕНИЕ Г67-70
- ПРИЛОЖЕНИЕ Д70-71
-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春华;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王廷华;西北自然环境与中国山水画创新研究——范宽与《溪山行旅图》[J];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杨正国;;论中国画笔墨心象体现因素[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6期
4 王立坤;废名小说《桥》的美学价值[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马秀鹏;;中西文学意象的理论阐释[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王晋花;浅谈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因素[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许新;;探求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以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例[J];大家;2010年06期
8 向树英;浅析《锦瑟》诗的情感内涵[J];滁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9 孙丽君;“道”的追求——略论中国古代意象说的发展[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10 张汝山;自弹锦瑟对潜意识心象的激活——《锦瑟》的别一种解读[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子仲;;象与像——物象的存在与显现[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陈菁菁;黄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表达性艺术”课程探索[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晓东;;背着“语言的筏子”——废名小说《桥》的诗学解读[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今龙;理性切入 心象重构[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葛本山;一襟晚照满青山[N];美术报;2011年
3 初中海;画者情 画中意[N];美术报;2011年
4 黄媛媛;俊逸姿态 傲骨天成[N];美术报;2011年
5 记者 严长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推出“时代心象”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 王明明;追寻心中的情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7 郭梅花;民间剪纸艺术以“心”造象 以意变形[N];美术报;2002年
8 止庵;把玩《诗经》,如何[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张颖川;个性化的水墨“印象”方式[N];美术报;2002年
10 庄伟杰;笔耕墨舞 澄怀抒性[N];中国艺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冬卉;和之以天倪[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蓝星;个体艺术智能的发生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震中;墨迹与心象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意义[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2 黄巍;风景表现心象[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韩志强;心象与现代水墨人物画[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4 迟鹏;心象概念“战争”视角下的提高阶段俄语文艺文课堂教学方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车才良;从《齿轮》看芥川龙之介晚年的心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田燕;血脉的回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许乐;艺术家研究个案[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潘依华;论中国传统装饰画的艺术特点[D];苏州大学;2008年
9 王赠怡;屈原、曹植之挫折情绪与其文学意象[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10 白海涛;意象编码的语言差异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认知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25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825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