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俄语谓语副词研究
本文关键词:现代俄语谓语副词研究
【摘要】:谓语副词在俄语中的使用广泛,然而在对其研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哪些词可以视为谓语副词,哪一个术语更合适等。关于其在俄语中的归属也是众说纷纭,一部分学者认为该类词是独立词类。另一部分学者将其视为副词的一个特殊类别。本文旨在更全面地分析该类词的特征及使用方法,避免在言语中产生错误。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谓语副词,在文中我们将其视为副词的一个特殊类别。文章由前言、正文、结语及参考文献组成。前言讲述了研究该问题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和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实际意义及文章结构。第一章主要是对俄语谓语副词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传统俄语语法认为现代俄语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代词、副词、前置词、语气词、连接词、感叹词十大词类。随着对俄语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语法的词类划分提出质疑,并提议将某类词(如谓语副词)视为独立词类,但谓语副词这一类词在俄语中的词类归属问题至今仍无定论。文章综述了专家学者关于谓语副词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谓语副词的词类归属问题进行论证,我们赞同А.А.Шахматов,Л.Л.Буланин,Б.А.Шапиро和Н.Ю.Шведова等的观点,认为这一类词不能成为独立词类并选择谓语副词这一术语。第二章阐释谓语副词的特征与分类。在这一章中主要了解谓语副词的词法和句法特征,如该类词有时间、式的变化,有比较级形式,只在无人称句中作谓语,用名词或代词不带前置词的第三格或带前置词的第六格形式进行扩展。对其按意义与形式的进行分类。第三章将所收集的我校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找出在使用谓语副词方面存在错误的句子,探寻影响学生学习谓语副词的因素,如母语和第一外语的影响。在结语部分对以上研究进行总结。通过研究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1.关于谓语副词学者们看法不一,但总体上他们都赞同谓语副词是表示人、物或周围环境的不同状态并在无人称句中充当主要成分的词。我们赞同这一观点并选择谓语副词这一术语,因为它同时体现了该类词的词法和句法特征。同时这一术语也符合我们将该类词视为副词的特殊类别的观点。2.通过对我校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作业的分析可知,在中国学生学习谓语副词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母语和第一外语成为影响学生掌握谓语副词的主要因素,如:在汉语中名词和代词没有形式变化,汉语中的动词也不像俄语中的动词需要变位;在汉语和英语中均不存在谓语副词和形容词短尾形式等。
【关键词】:谓语副词 特征 分类 错误 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5
【目录】:
- 摘要5-8
- 中文摘要8-10
- 目录10-12
- 正文12-97
- 参考文献97-103
- 附件1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兴国;МОЯ ПЕРВАЯ ЛЮБОВЬ[J];俄语学习;2000年02期
2 张玉娥;ХОРО ШИЕ ЛИ В Ы РОДИТЕЛИ?[J];俄语学习;2000年02期
3 罗清荣;ЛЕГЕНДА ОБ ИЗОБРЕТЕНИИ ШАХМАТ[J];俄语学习;2000年02期
4 武霞;俄罗斯人看中国[J];俄语学习;2000年02期
5 高中音;НА ЭКРАНАХ ОРТ И РТР[J];俄语学习;2000年02期
6 На та лья Шеховцова,欧阳明磊;НАШИ ПОТОМКИ БУДУТ БЕЗЗУБЫМИ[J];俄语学习;2000年04期
7 А.Кононов,王介伦;СУББОТНИК[J];俄语学习;2000年04期
8 孙尚志;俄罗斯人看中国[J];俄语学习;2000年04期
9 ;КОМПЬЮТЕР И ЧЕЛОВЕК[J];俄语学习;2000年04期
10 ;Министер ство об раз ова ния Россий ской Феде рации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РУССКОГО ЯЗ ЫКА ИМЕНИА.С. ПУ ШКИНА[J];俄语学习;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Алексей Баранов;;Краткое изложение доклада:“О некоторых особенностях подготовки китайских русистов,находящихся вне языковой сред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Ефименко Александр Евгеньевич;;О некоторых лексик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их китаизмах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китайцев[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杨杰;;Социо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влияния сре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на 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язык[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浩;;《Китайский》период творчества Валерия Перелешина[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娟;论适用于中国课堂的俄语成语教学法[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静;俄语口语反应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3 李佳;俄汉语言文化中“树”观念的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常丹丹;《民主的安魂曲?》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5 裴晓明;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分析俄语谚语中人的形象[D];辽宁大学;2015年
6 谢笑梅;俄罗斯文化中镜子的象征意义[D];辽宁大学;2015年
7 石磊;《在“中国式全球化”中的投资和移民》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8 史方静;比托夫后现代主义创作中普希金精神的复归[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9 吉进平;《俄罗斯与西方》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10 王丹;《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前言和第七讲)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26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82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