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隐喻表现及其认知理解
本文关键词:日语隐喻表现及其认知理解
【摘要】: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转向认知研究,其中概念隐喻理论影响很大。利用隐喻理论对日语隐喻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借助推理、结构组合以及认知联想等手段对隐喻意义进行认知理解。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关键词】: 日语隐喻 表现 认知理解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日语隐喻表现及其认知理解@张继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东语系广东深圳518055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转向认知研究,其中概念隐喻理论影响很大。利用隐喻理论对日语隐喻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借助推理、结构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蒋道华;英汉隐喻语用操作对比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任风雷;;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朱晓红;从认知角度看“上”和“下”的方位性隐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6 贾玉娟;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与相悖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朱德发,温奉桥;非理性视野中的现代中国文学[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8 张京菁;隐喻在词汇系统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谢红芳;从英汉习语看动物名称的隐喻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孙丹;绰号中见隐喻之美[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若莲;;中国人伦关系的构建——《诗经》中禽鸟意象的探讨[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章宏;隐喻话语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3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6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窦东友;管理、技术与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珂;中英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厌舒;隐喻与文化——关于美国当代政治隐喻和经济隐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黄昱娜;经济类英文期刊中隐喻理解的有效途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和贞;从中外隐喻研究对比看德汉成语的隐喻结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何向花;时间在英汉词汇中的隐喻表征[D];浙江大学;2002年
6 王今;[D];浙江大学;2002年
7 师璐;从认知角度看空间隐喻[D];河南大学;2002年
8 张忠维;涌现及其内在机理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古大勇;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10 严先慧;关联与言语幽默理解[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铁铮;;论日语中表现因果关系的主要形式[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年05期
2 黄景明;;改革英语教学应从阅读教学开始[J];天津教育;1986年03期
3 曹大峰;;日汉语“语气”范畴比较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2年03期
4 郝昌明;;结果状语种种表达法[J];中学英语园地(高二版);2002年Z4期
5 陈润生;;含蓄虚拟条件句七种[J];第二课堂(高中版);2008年11期
6 丁树亭;;英语委婉语的广告价值分析[J];考试周刊;2009年03期
7 张晓云;;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J];考试周刊;2009年28期
8 汪艳萍;单长河;;科技英语中否定转移现象的表现形式、理解及翻译[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9 田丹丹;;英汉动词“时”和“体”范畴的比较研究[J];网络财富;2010年03期
10 张飞飞;;浅谈在英语写作中如何避免中式英语[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碧芳;;外事商贸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对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秦文萍;韩肖清;宋建成;;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教学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张晓光;;基于功能理论下的英译汉中的情态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裴振霞;;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的语法隐喻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智宏;王艳;;英语谚语趣谈[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吴克炎;;论强调汉语“暗被动”在消除英语盲点的作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静;刘玲;;大学英语教学背负的文化使命[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9 朱纪明;;俄语静词类型的不定人称句浅析[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10 廖巧云;;英语同位语的认知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威宁县九三中学 黄宁君;注重文化差异 促进英语教学[N];毕节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鸿;关于日语女性用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支持性言语反馈的日中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谭娟;英译汉中的翻译腔问题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静元;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疑问句的中日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胡志强;现代日语祈使句中动词性谓语的语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梁少逸;塞尔原则及其在汉译日过程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王慧;中日附和表现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凌弘;中日比喻结构与表现形式的对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曾志灵;中国日语学习者的“闻き返し”之使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9 侯鹏图;关于中日敬语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潘娜;关于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过程中母语迁移的考察[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13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01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