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从视点看中日文代词使用之异同

发布时间:2017-11-04 10:01

  本文关键词:从视点看中日文代词使用之异同


  更多相关文章: 视点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摘要】:本文结合视点理论,对中日文人称代词及指示代词的使用进行了分析。关于中日文的视点,首先提出日语的视点是固定的、一元的;中文的视点是可移动的、多元的。并在此基础之上解析了中日文人称代词在数量、使用频率、转用方面的不同,剖析了中日文指示代词与人称代词呼应使用的内部机制。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1.日语中的视点论及本文的出发点森田良行(2002:3)曾指出“以视点为中心的日语造就了以谓语为中心的日语”。所谓“以视点为中心的日语”,即“在日语中,从根本上来说,总是以自己为基点,用自己的视点来把握自己周围外部世界的事物或现象。将自己作为外部世界的一员而加以对象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钰宇;关于日语会话文中作主题主语的一人称代词显现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松;叙述的视点艺术与人称[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1年03期

2 贾永雄;超越悲剧和喜剧——谈《围城》和《洗澡》[J];榆林学院学报;1992年00期

3 徐亮;;视点与观看——艺术活动中的主体状态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4 殷企平;詹姆斯小说理论述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每月视点[J];英才;1998年06期

6 王金城;世纪末大陆文学的两个观察视点[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7 袁敏;论曹雪芹与司汤达本体经验的共同性[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8 曹禧修;视点与狂人视点蠡测——再读鲁迅小说《狂人日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Z1期

9 胡山林;终极域:史铁生创作的基本视点[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刘锟;《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叙事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彦霞;;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应用效应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陆海翔;王立强;;AutoCAD中三维绘图与二维绘图方式比较[A];第十五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工程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莲英;创新产经报道模式 积极参与传媒竞争[N];中国建材报;2000年

2 杨昌忠;体育摄影:表现个性的艺术[N];中国水利报;2000年

3 武斌;发现梦中的香格里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虞宝竹;《新华视点》何以引来众多视点[N];中华新闻报;2000年

5 陈正宽 李虎强;教育的平民视点[N];人民政协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李沙青;喜洲民居成为视点[N];云南日报;2001年

7 童心;向世界报道中国 以中国人的视点看世界[N];中华新闻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鲍东明;两会视点:快点遏制学前教育滑坡吧![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刘好光;“网上精神家园”[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林智岚 实习生苏碧荔 通讯员吴光宗;人口发展新篇章[N];福建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侯敬巍;遥操作机器人虚拟现实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余平;意象图式与唐诗绝句语篇的视点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3 陈鹏;线条图深度线索[D];浙江大学;2006年

4 汤静;边界的突围[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5 乔娟;《赫索格》的叙事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王瑜;戏剧化与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叙事艺术[D];山东大学;2006年

7 王瑜;芥川龙之介儿童文学作品的叙事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韩硕;甲骨文视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38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138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2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