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过去时“タ”表达的认识判断语气

发布时间:2018-05-15 12:03

  本文选题:认识判断 + 语气 ; 参考:《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04期


【摘要】:正 一、引言 过去助动词除了表示和这种表现事态的过去、完了的语法概念之外,还可以表示多种多样的说话人复杂的心理感情,也就是说它还有表示语气的用法。先行研究对此多有论述,现把这些表示语气的用法归纳如下: 1.想起忘记的事 (1)失礼名前何。 2.急迫的命令、要求 (2)——。 3.期待的实现 (3)金。 4.对过去的事象的假想 (4)助。 虽然上面所列的的语气用法基本已成定论,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表示以上语气的实际上都与过去时无关,不是作为过去时的用法。那么在表示过去时态时,其本身能不能表达语气,或者说它属于命题部分呢?本文拟就此问题,参考前人的研究作一探讨。
[Abstract]:First, the introduction of past auxiliary verbs, in addition to expressing the past and expressing the past, the finished grammatical concepts, can also express the complex psychological feelings of a variety of speakers, that is to say, it also has the usage of expressing mood. There is much discussion about this in the first research, and the usage of these expressions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Remember something you forget. 2. Urgent orders are demanded. 3. Look forward to the realization of 3) gold. 4. A hypothetical account of the past. Although the modal usage listed above is almost conclusive, we can see from a closer examination that none of the above tones actually has anything to do with the past tense and is not used as the past tense. So when expressing the past tense, can it itself express the mood, or is it part of the propositional par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problem with reference to previous studies.
【作者单位】: 洛阳外国语学院日本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H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兴;日语语气构造中的时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贺大伟;论日语谓语与人称主语的限定关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邹红琼;日本学生汉语不足句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春利;谈对外汉语语气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刘先飞;论作为情意表达型语气形式的“さえ”[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沈世华;德高艺富 名垂昆史——哭传瑛师[J];戏曲艺术;1988年03期

4 金景一;浅谈汉朝翻译中的语气表达[J];汉语学习;1981年04期

5 沈乃凡;试论钢琴演奏中的“语气”[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王莹;从语气的角度分析"た"的意义[J];日语知识;2005年04期

7 王平;语气的变化 变化的语气──谈语气在广告词中的修辞效果[J];汉语学习;1995年04期

8 张明;rather与fairly[J];大学英语;1995年04期

9 沈乃凡;试论钢琴演奏中的“语气”[J];钢琴艺术;1998年05期

10 田永明;稠叠其词,曲传心思语气[J];阅读与写作;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莹莹;朱维彬;;基于新闻言语数据库的语气标注及其韵律特征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梁志坚;;礼貌原则与外贸英语函电的语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4年

3 黄怀飞;;浅议《综合英语》课文注释的准确与规范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章雪苓;;由“语气”看传统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的异同[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谢文娟;;从辛笛诗的声音看新诗的抒情策略[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应潭;;用事态概念概括传统情态与时态的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李迪华;;一顿难忘的早餐[A];纪念刘东生院士[C];2009年

8 李华;;穆时英小说状语的运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9 ;第五章 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A];博物馆社会教育[C];2006年

10 辛丽霞;;爱与骂之间的体会[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丹丹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首部以语气成分用法作为编写对象的词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布什信收悉,普京说给俄美带来希望[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本报记者  赵江山;央行语气和缓 加息时机待选[N];经济参考报;2006年

4 新华社记者 万一 李亚红;为国家留下记忆[N];人民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晓;爱心和执著感动深圳人[N];深圳特区报;2008年

6 郑实;小嘴不停黑白难辨[N];中国邮政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徐蒙;重生之路通向美好未来[N];解放日报;2010年

8 赵晓岚;沟通误区“被肯定”思维[N];天津日报;2007年

9 宋明凯;如何能“忽悠”你的客户[N];经理日报;2007年

10 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惠芳;从“下课”的四种语气谈起[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常年;现代汉语因果句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佳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询问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鸿瑶;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超;俄汉图书辅文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李敏;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句法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罗黎丽;五周岁汉语儿童的言语交际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8 蔡英杰;《孙子兵法》语法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9 王国旭;新平彝语腊鲁话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THANYALAK SAELIAO(刘玉兰);泰国勉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丽春;或然语气副词“大概”、“也许”和“恐怕”的功能分析[D];延边大学;2003年

2 钟艳平;毕业典礼演讲词的功能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海萍;从功能语法角度论霍克思译本中王熙凤个性化语言的翻译[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浩;美国国情咨文中语气和情态的人际意义[D];外交学院;2008年

5 陈洁鹆;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研究企业简介英译人际元功能的实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6 周佩虹;从语篇分析角度浅谈英文广告标题的翻译[D];暨南大学;2008年

7 魏红;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人际意义的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曾玉华;中英文招聘广告对比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鎏;英语书面化妆品广告中的人际意义[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张雪平;副词“可”的功能及其来源和演变[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92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892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8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