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来《古池蛙》在中国的汉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18:14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以来《古池蛙》在中国的汉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俳句是日本独有的短诗文学,以五、七、五的十七个音为定型,规定含有季语。它由俳谐的发句独立吟咏而来,该称呼在明治中期正冈子规(1867-1902)的俳谐革新运动之后得到推广。俳句形式简洁,富于暗示,余韵悠长,作为日本的代表诗歌广为人知。 提到俳句,“古池蛙飞徏水音”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其作者松尾邑蕉(1644-1694)是江户时代前期的俳谐诗人,创立了名为蕉风的以幽玄闲寂为主的艺术性极高的俳风,,将过去作为语言游戏的俳谐提高到了文学的地位,被后世尊为俳圣,留下了许多珠玉之作。“古池蛙”是芭蕉俳句中最著名的一首,被誉为蕉风开眼之作,描写了静中之动、动中之静的微妙境界,不但以其幽玄闲寂的意境吸引了广大读者,还反映了芭蕉的人生观及艺术观,给予读者哲学启迪,被人们广为传颂,流传到世界各地。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的翻译工作者不断尝试“古池蛙”的翻译,其中有周作人、成仿吾、葛祖兰、林林、李芒、叶宗敏、王树藩、沈策、罗兴典、彭恩华、檀可、陆坚等人,迄今已提出十几种译案。另外,围绕俳句汉译中的诗形、增字等问题,学界也展开了争论,很多人力主将俳句译为由十七个汉字组成的“5—7—5”的形式。 俳句这种诗歌样式和一般的叙事诗、抒情诗不同,它的省略、写生、抑制主观等表现手法对于诗歌神韵的生成至关重要。然而,这些手法往往易在翻译中走失。翻译俳句时,不但要注重内容上的传达,也要注意表现技法等形式上的传达。 本论文梳理了“古池蛀”的汉译源流,考察了译者的翻译思想,根据译者
【关键词】:“古池蛙” “音乐美 电影美 建筑美” 诗形 增字 语言表现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36
【目录】:
- 中文摘要2-5
- 日文摘要5-8
- 目录8-10
- 正文10-61
- 注释61-67
- 参考文献67-70
- 付
本文编号:284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8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