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双语跨语言语音类似效应及表征
本文关键词:中日双语跨语言语音类似效应及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双语两个心理词典之间关系的研究中,是否存在词汇层面的相互影响是双语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双语心理词典在语音层面的存储与通达。关于双语语音存储与通达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语音的独立存储与选择性提取、语音的共同存储与非选择性提取。支持语音非选择性提取的BIA+模型认为,双语表征结构中不仅语义是共同存储的,且语音和字形也是共同存储的。语音的非选择性提取已在同为拼音文字的双语研究中得以验证,如希伯莱语-英语、英语-荷兰语。正字法不同的两种语言也逐渐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如赵蓉、张群星等人对中英双语的研究,那存在复杂关系的中日双语的语音表征又是如何呢? 本研究采用启动实验范式,要求被试分别完成命名任务、词汇决定任务等,对中等熟练程度的中日双语者词汇加工过程中的语音类似现象及表征进行探讨。 本研究包括6个子实验: 实验1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要求被试分别完成第二语言到第一语言和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的命名任务,探讨命名任务下语音类似效应的存在。结果发现命名任务下语音类似效应的存在。 实验2采用语音启动的实验范式,要求被试完成语义判断任务,考察词汇决定任务中语音类似效应存在的情况及语音信息在中日词汇语义通达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语音在词汇通达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实验3和实验4采用ERP技术,收集实验得出的脑电数据,对跨语言语音的加工机制进行探讨,收集到的事件相关电位P200/N200成分显示语音相关的脑区得以激活。 实验5和实验6采取Stroop范式的变式,选取日语中特殊的三个颜色词为实验材料,,分别以听觉和视觉的形式呈现刺激,控制两种语言正字法的差异,对语音类似效应的加工机制进行探讨。 由上述系列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语音类似现象存在于中日跨语言中,且中等熟练水平中日双语者的心理表征在语音层面上是共享的。(2)在词汇通达过程中,语音起促进作用,且语音的作用独立于字形。(3)日语的单字词和双字词的存储与通达均为词汇水平。(4)命名任务下的P200成分的语音主效应显著,而N400成分波幅差异不大;词汇判断任务下,P200成分在左前额叶区与顶叶区的语音主效应显著,而N200在左下枕叶区的语音主效应不显著。(5)在控制两种语言的正字法差异情况下,在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的任务下均可发现语音类似效应的存在。总之,实验采用中日双语中异形词、同音词、颜色词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通过命名任务与词汇决定任务、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的刺激呈现,均验证了语音效应的存在,表明中日双语者的语音表征是非选择性提取的。
【关键词】:中日双语 语音类似效应 双语表征 共同存储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1;H3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3
- 第一部分 理论综述13-31
- 1 引言13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模型13-23
- 2.1 相关基本概念13-16
- 2.1.1 语音类似效应13-14
- 2.1.2 心理词典14-16
- 2.2 理论模型及经典研究16-23
- 2.2.1 单语词汇识别表征模型及相关研究16-19
- 2.2.2 双语词汇识别表征模型及相关研究19-23
- 3 问题的提出23-30
- 3.1 中日双语与跨语言语音研究23-25
- 3.2 ERP 与跨语言语音研究25-27
- 3.3 本研究与跨语言语音表征27-29
- 3.4 研究假设与实验设计29-30
- 3.4.1 研究假设29
- 3.4.2 实验思路29-30
- 4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30-31
- 4.1 研究的价值30
- 4.2 研究的意义30-31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31-53
- 1 实验 1 命名任务下的语音类似效应31-37
- 1.1 研究目的31-32
- 1.2 研究方法32-34
- 1.2.1 被试32
- 1.2.2 设计32
- 1.2.3 材料32-33
- 1.2.4 程序33-34
- 1.3 结果与分析34-37
- 2 实验 2 词汇决定任务下的语音类似效应37-40
- 2.1 研究目的37
- 2.2 研究方法37-39
- 2.2.1 被试37
- 2.2.2 设计37
- 2.2.3 材料37-38
- 2.2.4 程序38-39
- 2.3 结果与分析39-40
- 3 实验 3 命名任务下的语音加工机制40-44
- 3.1 研究目的40
- 3.2 研究方法40
- 3.2.1 被试40
- 3.2.2 设计40
- 3.2.3 材料40
- 3.3 实验仪器与程序40-41
- 3.4 结果与分析41-44
- 3.4.1 行为数据41
- 3.4.2 脑电数据41-42
- 3.4.3 L2-L1 方向42-43
- 3.4.4 L1-L2 方向43-44
- 4 实验 4 词汇决定任务下的语音加工机制44-46
- 4.1 研究目的44
- 4.2 研究方法44
- 4.2.1 被试44
- 4.2.2 设计44
- 4.2.3 材料44
- 4.3 结果与分析44-46
- 5 实验 5 视觉通道的 Stroop 实验研究46-50
- 5.1 研究目的46-47
- 5.2 研究方法47-48
- 5.2.1 被试47
- 5.2.2 设计47
- 5.2.3 材料47
- 5.2.4 程序47-48
- 5.3 结果与分析48-50
- 5.3.1 日语命名条件48-49
- 5.3.2 英语命名条件49-50
- 6 实验 6 听觉通道的 Stroop 实验研究50-53
- 6.1 研究目的50
- 6.2 研究方法50-51
- 6.2.1 被试50
- 6.2.2 设计与材料50
- 6.2.3 程序50-51
- 6.3 结果与分析51-53
- 6.3.1 日语命名条件51
- 6.3.2 英语命名条件51-53
- 第三部分 总讨论与结论53-65
- 1 总讨论53-64
- 1.1 语音类似效应的存在与作用方向53-55
- 1.2 语音表征的存储55-57
- 1.3 BIA+模型57-59
- 1.4 单音节与双音节语音作用差异59-60
- 1.5 字形对语音加工的影响60-61
- 1.6 语音类似词语音加工的时间进程和脑部机制61-64
- 2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76
- 附录76-7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79-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云;;科技英语词汇构成面面观[J];价值工程;2011年25期
2 孙梓雯;;谈词块教学辅助商务英语写作[J];考试周刊;2011年42期
3 景劭鑫;;小议中式英语的几种常见类别和避免方法[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4 贺剑瑜;;经贸英语词汇特点分析及翻译[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郑野;;英语词汇的文化输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6 闫爽;;浅析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7 贺新梓;;试论《论语》中成语的语法特点[J];文学教育(上);2011年08期
8 陈安子;;河南南阳方言词汇初探[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9 黄洁;刘改琳;;《新视野》与《新标准》大学英语词汇内部对比研究(英文)[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4期
10 李欣欣;;从词汇对认知的影响角度再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少康;;网络交流用词分布特征浅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巧云;;英汉外来词对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洁;;影响大学英语听力理解的语言知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廖海宏;;在线英语词典与词汇的社会文化性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史彩玉;马桂菊;;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的教与学[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倪宏;李昌立;莫福源;;基于词汇的汉语文语转换系统[A];第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8 徐世勇;彭聃龄;金真;;词汇情感意义的脑功能成像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肖九根;;从赣方言词汇的形成与发展看其内外运行机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郑尉;;运用联想理论记忆词汇(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组消失的词汇和一座城市的三十年[N];郑州日报;2008年
2 邢旭东;今年美国最热门词汇是啥?救市![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董雷;改革开放30年词汇谁最流行[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朱小龙;“贫二代”热门词汇的冷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祝静;在年度“潮”词汇中感受2009[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陆彩鸣;辨析一下“工作需要”[N];解放日报;2010年
7 王一民;“词”跟“词汇”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8 高永伟;经济衰退对词汇的影响[N];文汇报;2009年
9 江苏省邳州市议堂中学 吴秀梅;谈农村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N];学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建;“红河新发展”成本次党代会热门词汇[N];红河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淑娟;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推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叶贵良;敦煌道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徐红梅;皖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王圆圆;巴黎郊区年轻人使用音节倒置词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化振红;《洛阳伽蓝记》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9 李星辉;湘南土话与湘南瑶语的接触和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双山;蒙古语科尔沁土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玉;中日双语跨语言语音类似效应及表征[D];鲁东大学;2012年
2 裴正东;关注词语的多元文化信息 增强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董青;威海方言初探[D];苏州大学;2008年
4 谢静蓉;文化和词汇——以及对教学意义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方林;同声传译源语与译语词汇相似度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学成;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词汇固化和纠错式反馈[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郑立平;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廖一帆;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语言[D];浙江大学;2006年
9 王新;阈下抑郁者对情绪词汇的注意偏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卢琰;语言与性别[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日双语跨语言语音类似效应及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8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