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指示词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18:14
本文关键词:中日指示词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篇章语言学的研究热潮。它将以往的语言研究从静态的单个句子扩展到动态的文章和话语的综合体即篇章中。与此同时,对在篇章中起重要衔接作用的指示词,也掀起了新的研究高潮。但中日指示词的对比研究从篇章衔接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现代汉语,以篇章中的指示词为研究对象,运用篇章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试对中日指示词的篇章衔接作用进行初步探讨。这不仅有益于日语教学,而且也有助于与日本人的交流,并希望将中日指示词的对比研究引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 本文由七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课题。 第二部分介绍了中日指示词的相关研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立场。 第三部分叙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四部分则明确了指示词的概念和作用,并分别对中日两国指示词在篇章中的功能做了简单地论述。 第五部分分别围绕汉语“这/那”及“这个/那个”在篇章中的衔接功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现场指示的实例,分析了“这/那”在发挥衔接作用时受到的限制。即“这/那”一般做判断句的主语;不能做动词谓语句的主语,做动词谓语句的宾语时,如“说这可有用”,“这/那”后面也必须有后文,不能以“这/那”结句;做形容词谓语句的主语时,形容词也仅限于“难”“容易”“怪”等一部分表示评价事物的性质形容词。并借用日本学者高桥太郎(1956)的“关系概念”和“范畴概念”,通过与“これ/それ”的对比,分析了此限制,得出了“这/那”缺乏“これ/それ”所具有的“范畴概念”,因此需要从篇章中获得较多的支持以明确其所指的结论。其次探讨了“这/那”的指示功能。在论述了“这/那”与其所指内容所需保持的距离上的“邻接性”后论证了由指示功能虚化而来的“话题标记”功能和连词功能。最后通过与“これ/それ”的对比,论述“这个/那个”的篇章衔接作用。因为“这个/那个”在篇章中主要位于句子宾语位置,不如“これ/それ”的位置那样灵活,所以在发挥篇章衔接作用时,就不如“これ/それ”那样自由。 第六部分以“これ/それ”为中心,兼从中日对比的角度从四个方面论述了“これ/それ”的篇章衔接功能。1.“これ/それ”的指示领域的扩大。本来“これ/それ”是指物指事的,但很多情况却可以指人,其指示领域已扩展到人的领域。于是要明确其所指,就需要从整个篇章关系,甚至要参照我们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做出“整合性”的推测。2.不特定指示时的情况。“これ/それ”在指示对象不特定时也可使用,而“这/那”及“这个/那个”指示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且和指示对象必须是“一对一”的。3.单复数时的情况。“これ/それ”在不需要特别强调“数”的范畴时,可不分单复数使用,而“这-/那-”若其所指内容是复数则其后必须跟有“些”“班”等复数形式。4.代用指示时的情况。“これ/それ”的代用作用强于“这-/那-”。从起代用作用的“これ/それ”对译成汉语时的多种翻译形式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第七部分是小结和今后的课题。笔者认为若能从认知的角度,并将“这(个)”和“那(个)”及“コ”系和“ソ”系指示词在篇章衔接上的不同考虑在内的话,论文将更全面,更深刻。 纵观全文,本文主要运用了篇章语言学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中日两国语言的指示词在篇章中的衔接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刻的探讨。但由于能力有限,论文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于各位专家学者们的指正和批评。
【关键词】:这/那 这个/那个 コレ/ソレ 衔接 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36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要旨8-10
- 1.はじめに10-11
- 2. 先行研究と本稿の立X411-12
- 2.1 先行研究11-12
- 2.2 本稿の立X412
- 3. 研究方法、目的及び意
本文编号:287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87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