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关于时间名词后的格助词に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04-06 07:15

  本文关键词:关于时间名词后的格助词に的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科书对于每位日语学习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常常依据其来了解、掌握并运用一项语法。由此,教科书中针对某项语法的阐述精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者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正确运用,从而减少因了解不到位而产生的误用。 然而就常见的时间名词后加不加格助词“に”这一问题,作者却发现教科书中的阐述不尽周详。尽管按照其阐述或例举可以大致地区分出哪一大类的词该加、哪一大类的词不该加,但仍有一部分处于“灰色地带”,在实际运用中常常令学习者感到不知所措。本文将着重研究这一类词后该不该加格助词“に”的问题,通过对于格助词“汇”用法的梳理,进一步阐明其中的规律。 本文将从四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近代几位杰出语法学家对于“时间名词+に”的结构认识,强调格助词中所蕴含的话语者的主体性;第二部分将从格助词“に”在古语中的用法这一角度做简要研究,从古语表达的习惯推论出时间名词后省略格助词“に”的情况发生于近现代;第三部分,进一步讨论时间名词后何时使用格助词“に”,何时不使用;第四部分,从句子的角度入手,提出是否可将不使用格助词“に”的时间名词节视作句子主题的观点。
【关键词】:时间名词 格助词に 省略 连体修饰 主题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6
【目录】:
  • 摘要3-4
  • 日文摘要4-5
  • 1、はじめに5-6
  • 2、现状调查6-9
  • 3、研究テ一マと研究构想9
  • 4、用例收集9-13
  • 5、先行研究13-26
  • 5.1 、日本语系统论13-17
  • 5.2 、格助饲「に」の意味17-26
  • 6、「に」の有无による区别26-30
  • 7、无助词でも主题か30-32
  • 8、终りに32-34
  • 参考文献34-35
  • 谢辞35-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访泽;日语格助词的无形化及其原因[J];现代外语;2001年04期

2 白洁;代理“ガ”职能的“ハ”[J];日语知识;2003年03期

3 张剑韵,黄龙全;副助词‘は’和格助词‘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王希时;关于格助词"の"的用法[J];日语知识;2004年12期

5 刘晓红;试析格助词“から”和“に”的异同[J];日语知识;2004年02期

6 魏亚利;;格助词“に”“で”“と”在表达意义上的异同[J];日语知识;2006年04期

7 胡稹;;论与格助词重叠的“の”[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01期

8 胡稹;兰月凤;;再论与格助词重叠的“の”[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2期

9 许慈惠;;试析格助词“に”的点性本质意义[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04期

10 魏亚利;;格助词“から”“に”“で”表示原因、理由的用法分析[J];日语知识;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友公;;“に+ぁり=なり”“で+ぁる=でぁる”与“で+いる”[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2年刊[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斌;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2 杨敬;日语格助词ヲ的原型义及其扩展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李甲男(Lee Kapnam);汉韩主语和话题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楠;格助词用法的古今对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迪;现代日本语复合格助词特征考察[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3 赵鑫;格助词二和广的典型性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李宣磊;论日语复合格助词“に[筏啤钡奶富肮δ躘D];吉林大学;2011年

5 沈旭映;格助词“へ”的意义用法及其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王晚明;对格助词“に”的语义网络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7 秦琳;明治中后期小说中格助词“に”的诸相[D];山西大学;2011年

8 朴仙灵;关于日语格助词“デ”的语义特征的考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苟坤;格助词「して」的形成和语义及历史变迁之考察[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丁灵;论《万叶集》所见从格表现[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时间名词后的格助词に的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88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b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