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交替传译中加译的使用

发布时间:2017-08-17 04:16

  本文关键词:交替传译中加译的使用


  更多相关文章: 加译技巧 实验研究 内容补充性 文章类型


【摘要】:口译中,我们往往会用上各式各样的技巧。远藤邵德曾经根据自己的研究将翻译的技巧分为了加译、减译、反译、变译、倒译、分译和合译七种类型。口译与笔译都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行为,因此可以判断它们在技巧上是有相通之处的。本论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日中交替传译中的加译上。笔者在搜寻了先行研究后发现,对于中日交替传译中加译的研究并非十分丰富。因此本论文的目的在于研究交替传译中加译的具体使用形式方法与效果。本论文采用的是实验研究法。通过让实验对象进行交替传译,获取译文,之根据译文整理出加译使用的特点,并进行分析、分类与整合。希望通过本论文中的关于加译实际使用状态的研究,能让中日翻译学习者更加意识到加译的重要性,也为他们的翻译学习提供具体的参考意见。关于翻译中加译技巧的分类说法众多,但在总结其共通之处后笔者发现,目前最全的说法是将加译分为结构性加译、逻辑性加译、解释性加译以及修饰性加译这四类。本论文通过实际研究和分析,明确这四种加译技巧在日中交替传译之中的使用情况,并关注是否会有出这四种之外的其他技巧出现。整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笔者确实发现了一种不属于已有的四种技巧中任何一类的新的加译技巧。这种加译技巧将原文并未出现的内容加译在了译文之中,但这些加译的部分都是能够从原文的内容中推理出来的,因此也使得译文整体更加流畅易懂。本文中将其称为“内容补充性加译”。包括这种加译在内的五种加译技巧在交替传译中的使用情况如下文所述。从整体数量上看,实验中使用的加译次数由多到少依次是结构性加译(361次)、内容补充性加译(107次)、逻辑性加译(64次)、修饰性加译(18次)、解释性加译(2次)。“结构性加译”主要加译的是在日文中容易被省略的主语、动词及宾语等,这是为了保证中文语法的正确性和听众对译文的正确理解,这种加译使用的次数是最多的。因为它是由于两种语言之间语法差异而诞生的较为强制性的加译,有时如果不使用它译文就无法成立;“逻辑性加译”是判断文章的逻辑关系后,加上相应的接续词,能够提高译文整体的逻辑性与流畅度,让听众听得更加明白。;“解释性加译”是对原文中出现的不易理解的专用词语做出解释的加译技巧,对于译文的理解来说非常关键,但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对象对于此类加译的重要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需要解释的词语几乎都未经解释直接译出:“修饰性加译”是为了提高文章艺术性的加译技巧,追求的是译文的文学性与美感,但口译的最大目标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原文的内容尽可能传达出去,所以对于这方面的要求也就远远不如笔译;“内容补充性加译”是通过对文脉的推理补充了原文中省略的一些内容,在本次试验中的占比较大。由于这种加译需要在对原文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所以越简单的原文往往越容易使用此类加译。其次,文章的类型对加译的使用也有影响。首先,口语一些的文章比书面语的文章更容易使用加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实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其次,致辞一类希望传达较强烈情感的文章,往往会更加重视逻辑性,有了逻辑性才能更好的表达情感、呼吁听众,因此此类文章中“逻辑性加译”出现的次数较多。而介绍类文章的加译则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译者对原语所介绍的事物的熟悉程度。此次论文的试验在人数上,内容选择上以及事前准备上都有思虑不周之处,今后再次进行实验时一定会吸取这次的经验,制定的更加周全。本论文中提出的“内容补充性加译”也还存在着进一步细分的可能。同时,加译以外的口译技巧的研究领域还存在着较多空白,在实际的口译过程中,我们会同时使用加译、减译、反译等多种技巧,因此今后也希望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这些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加译技巧 实验研究 内容补充性 文章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6
【目录】:


  • 本文编号:687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687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9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