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中“体”的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23:45
本文关键词:中日文中“体”的对照研究
【摘要】: 当今的语言学理论、语法概念多是以印欧语等几种有限的语言为对象而生成的,“体”的概念亦是如此。但是,印欧语和日语在语法意义上的表现方法大不相同,印欧语的语法系统不能够囊括日语语法系统,日语有其独特的语言现象。而我们中国人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已将“过去时”“进行时”“将来时”等“时态”的概念深深地根植于脑海之中。因此,正在学习日语的中国人经常把日语的“体”与“时”相混淆。特别是在汉译日时,与“时”与“体”相关的误用非常多。至于中文中是否存在“体”的范畴,多数的语言学家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但也有人认为中文中不存在“体”这一体系。要表达与“体”相同的意义,必须借助于动态助词“着”“了”“过”以及副词“正在”“已经”等。因此,在中文中并没有与日语“体”范畴完全对应的语法体系,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体”这一概念难于理解。 “体”并非是由动词单独决定的。例如,「八fBに寝る」和「八fB晸寝る」意思不同,「3fBに来た」和「もう来た」的时间性质有差异。但是,要表达“体”的概念,以谓语动词最为典型,所以本论文以日语谓语动词为论述对象,并通过中日文的互译来考察“体”这一语言学范畴的实态。 本论文共由七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以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的误用为例,论证把日语动词的“体”与中文的动态助词“着”“了”“过”进行对比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体”的先行研究和本论文的立场。关于“体”的概念,很多语言学家都对此做出了解释。铃木重幸、金田一春彦、高桥太郎、奥田靖雄等为数众多的语言学家从各自的观点出发,对“体”的意义、形式和功能进行了详细论述。 第三部分论述了“体”的表现形式。在“体”的研究中,动词分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单纯语法概念上的“体”的对立是十分抽象的,因此要对应词汇意义进行具体化。与词汇意义的相关性是“体”的基本意义(完成性、持续性)的特征。奥田靖雄、金田一春彦从动词有无“体”的对立角度,对动词进行了分类。本论文重点介绍金田一春彦的动词分类法。 日语动词的“体”的表现形式有几种体系和构造,在这一部分从“体”的意义出发进行了详细解说。 第四部分介绍中文的“体”与动态助词“着”“了”“过”。中文中,动词没有词形上的变化,“体”的功能由动态助词“着”“了”“过”等语言形式来担当。研究中文的“体”要从动态助词的研究出发。这一部分论述了动态助词“着”“了”“过”的“体”意义。 第五部分列举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的常见错误,并说明其原因。 第六部分考察“体”与“时”的关系。“体”与“时”不是两个平行的语法范畴,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支持。 第七部分是结论及今后的研究课题。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各语言形式彼此对立、互相关联。不从其对立处着手就不能把握语言的功能、本质。因此,本论文以对立的观点做为分析方法,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论述。
【关键词】:体 动态助词 中日对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64.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要旨8-10
- はじめに10
- 1. 先行研究と本稿の立X410-15
- 1.1 アスペクトの定,
本文编号:823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82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