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誉与耻辱“成句”的中日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9:23
本文关键词:关于名誉与耻辱“成句”的中日对比研究
【摘要】: 词汇、特别是成语、熟语是不同语言间差别最明显的领域,而且也最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笔者发现,在中日两国人民的语言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语言事实,特别是都经常使用有关名誉与耻辱的词汇,但迄今为止,把对比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成语、熟语的对比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现代语,以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成语、熟语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日两国语言的语言特征以及成语和熟语所折射的文化意义进行初步探讨。并通过中日双方关于名誉和耻辱的不同文化心理,来探讨一下文化干扰在日语教学中的影响。 本文由六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引言,论述了本文的选题来源,还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研究现状、本文的立场,以及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首先,笔者看到中国和日本的语言学界和文化人类学界主要是从词汇学、语用学、文化对比和文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而很少运用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因此,笔者即采用这两种理论与方法对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成语和熟语进行对比研究。 其次,详细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对比语言学中的词汇对比方法和文化语言学中的文化背景比较法、文化一元认同法和文化多元比较法探讨有关名誉与耻辱成语和熟语的异同点,特别是两者的差异、原因以及所折射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名誉与耻辱的文化心理这一深层文化意义。 第三部分是有关名誉与耻辱成语和熟语的对比研究。运用对比语言学中的词汇对比方法,对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成语和熟语进行对比研究。按照表达功能和意义对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成语和熟语进行了分类,通过分类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汉语中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成语和熟语和其词汇的总量比日语多;2、汉日语中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成语和熟语其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都很浓。 第四部分是探讨有关名誉与耻辱的词汇所折射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文化心理这一深层文化意义。 首先是相同点,从人类的欲望、重视面子——儒家思想的影响和道德意识的约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人类欲求层次论的角度看,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有名誉与耻辱的文化心理;从儒家思想影响的角度看,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了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好面子”的名誉与耻辱的文化心理;从道德意识约束的角度看,中国人和日本人大多都以他律为主,但名誉与耻辱的文化心理实际上却是自律道德意识的产物。 其次是不同点,从中日双方对儒家思想的不同理解和社会结构的制约两个方面来分析。从中日双方对儒家思想的不同理解来看,中国人更注重“仁义”,而日本人则更重视“忠义”;从社会结构制约的角度看,不同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不同的社会结构,使得中国人更注重家和国的名誉与耻辱,而日本人则更注重自己所属集团的名誉与耻辱。 第五部分是通过中日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文化心理的不同,对文化干扰在日语教学中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在运用外语进行交流时,交际双方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之中,当一方用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要求对方时,就会发生文化干扰现象,造成交流不畅,甚至交流失败。通过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分析,得出以下四种消除文化干扰现象的方法:1、学习异文化并掌握其特征;2、找出本国文化与异文化的类似点、不同点;3、掌握过硬的语言运用能力;4、归纳出干扰的问题点,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训练。 第六部分是小结和今后的课题。笔者认为如果能从语用对比分析的角度,并且将英语也纳入有关名誉与耻辱词汇的对比研究,将更全面、更深刻。 综观全文,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主要运用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汉日语中有关名誉与耻辱的词汇进行了系统、全面而又深刻的对比研究,并通过中日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文化心理的不同,对文化干扰在日语教学中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笔者认为这也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但由于能力和篇幅有限,本文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于专家学者们的指正与批评。
【关键词】:名誉 耻辱 中日对比 文化心理 文化干扰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136;H36
【目录】:
- 摘要7-10
- はじめに10
- 第一章 研究目的と方法10-15
- 第一{,
本文编号:862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86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