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动词的“体”特征分类
本文关键词:日语动词的“体”特征分类
更多相关文章: “体”特征 词汇意义 “体”的表现形式 三分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先行研究中两篇有关日语动词的"体"(aspect)特征分类的主要论文,指出它们存在的问题,并对具有"体"特征的动词进行了重新分类。本文采用三分法把具有"体"特征的动词分为三类:1)动作性动词,2)非动作性动词,3)动作性/非动作性动词(简称为兼类动词)。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 “体”特征 词汇意义 “体”的表现形式 三分法
【分类号】:H364
【正文快照】: 1.引言日语的动词根据其性质可进行各种分类,如自动词、他动词、意志动词、非意志动词等。同时,动词也可以按照“体”(aspect)特征进行分类。迄今为止已有数篇按照“体”特征对动词进行分类的论文,其中有两篇较为著名。一篇是金田一春彦(1950)《日语动词的分类》,另一篇是奥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敦夫;;日语动词的“体”特征分类[J];外语教学;2008年02期
2 万成;;日语语态(アスペクト)研究的现阶段——摘译自奥田靖雄:《アスペクトの研究をぁぐつて》[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年04期
3 顾毓忠;主体、认识工具与客体的三分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05期
4 ;匡亚明认为对孔子要实行“三分法”[J];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04期
5 张小丽;;从皮尔斯符号学角度看电影符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曾国章;试论俄语词的词汇、语法意义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俄语教学;1984年06期
7 陈光曛;;略谈英语词汇中的一些虚实现象[J];外国语言文学;1984年03期
8 马肇容;;论代词it在句中的特殊功能[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9 坚毅;;在文学中自觉运用“三分法”[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Z1期
10 方子纯;文化差异对词汇意义理解的影响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李晓奇;;随机数在三分法中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傅征祥;刘杰;刘桂萍;粟生平;;中国大陆成组强震活动水平的三分法及其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雒小平;;一针三分法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4 陈立珍;;跨文化英汉词汇对比研究与英汉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姚莉萍;;现代日语敬语的分类研究[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6 尚必武;;异质叙事与深渊镜像的分野——嵌入叙事的二分法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熊学亮;;构式的辐射[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袁颖;;英语教学中英汉主要语言特征对比的多面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胡德辉;;论人的心理活动的划分[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10 牟萍;;俄汉词义演变轨迹与思维走向[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瑞芬邋何佳;瑞安“三分法”解难题[N];温州日报;2007年
2 周福银;“二分法”?“三分法”?[N];中国国防报;2008年
3 记者 肖建生邋通讯员 唐胜 孙熙琳;“三分法”规范高速公路收费[N];湖南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齐崇怀 姚喜岱;三分法开路 九步聚运行[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5 张敬伟;如何求解重设住房体制的“三分法”方程式?[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庞朴;三分法:解读中国文化的密码[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于建勇 于伟;坚持“三分法”苦练基本功[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6年
8 通讯员 钟伟;选聘分离 管理分解 运行分开[N];绍兴日报;2005年
9 ;建设部酝酿“三分法”住房新体制[N];辽宁日报;2007年
10 ;日本工薪阶层理财流行资金三分法[N];消费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农;词汇意义与构式意义的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孙泽生;贸易媒介与资源性商品定价:分析框架及基于国内税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樊长荣;汉英有定性制约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褚福侠;元曲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赵亮;空间词汇系统的认知语义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6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白云霜;当代汉语词汇新增义位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8 吴哲;现代俄语词汇的多义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安洋;俄汉语句子的情景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高肃秦;阿拉伯语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瑞英;英语词义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孔祥艳;高中英语作文中的词汇意义错误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莹;语言语境与词汇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郎淑华;文化对词汇意义及翻译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5 崔永胜;汉英口译中词汇意义损失现象浅析[D];苏州大学;2012年
6 李倩;从几组同义词的辨析看上古汉语词汇意义对句法功能的制约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崔卫生;英汉学习词典中词的文化附加义的阐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8 原晓艳;英语学习词典与FrameNet中视觉动词的词汇意义处理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夏立群;关联理论视角下临时性词汇意义的语用充实[D];安徽大学;2014年
10 邵娟;枣庄方言词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94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894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