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回指中先行语和回指语的指称特征
本文关键词:间接回指中先行语和回指语的指称特征
【摘要】:在间接回指中,回指语与先行语虽指称不同却有关联。从表达形式来看,名词、从句和句子都可充当先行语,而回指语都是名词性成分,包括光杆名词、连体指示词+名词、指示词、人称代词等。从指称特征看,名词性先行语具有特定性,即其指称对象必须是语境中存在的人或事物,非特定的名词性成分不能充当先行语。而回指语则具有有定性,即听话人能够从语境中将其所指对象辨别出来。
【作者单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欧亚语系;
【关键词】: 间接回指 先行语 回指语 特定性 有定性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0.引言间接回指是指语篇中两种语言表达式指称相关的不同事物。例如:(1)この晸自庘幨を尫ったんだけど、そのハンドルが曲がっていたんだ。(金水敏,1989)例(1)中的回指语(文中用双下画线标示,下同)“そのハンドル”指的是车把,其先行语(文中用单下画线标示,下同)指的是自行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兰英;;论日语间接回指现象成立的认知基础[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02期
2 王军;;论回指语的概念重现[J];外语学刊;2008年03期
3 马兰英;;日语间接回指中先行语的确定原则[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吴春仙;“这样”的用法分析[J];汉语学习;2002年03期
5 张俊;孟静;苗兴伟;;回指语的指称功能和表情功能[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赵萍;;散文中零形回指的激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董秀芳;古汉语中的“自”和“己”──现代汉语“自己”的特殊性的来源[J];古汉语研究;2002年01期
8 王厚峰;汉语篇章的指代消解浅论[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4期
9 李淑康;李克;;英语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的先行语状态变化的多视角考察[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吴佳;;对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零形回指的分析——以先行语为“我们”的零形回指为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佳;;基于语料分析的“这/那+NP”的指代消解算法[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军;;论代词的间接回指功能[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谭斌;;指代消解的原理和实现方法[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4 梅铮;王厚峰;;汉语人称代词消解的前端处理[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5 蒋平;;主语修饰语的零形指代现象及认知功能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曹先凡;刘书田;;拓扑描述函数在特定性能材料设计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汪立荣;;定冠词间接回指及其认知理据[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施栋琴;;从篇章的角度看汉语的“名-代/代-名”同位结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石兰;;消费者创新的结构维度及与新产品采用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姚昭;;情绪冲突中特定性别的Stroop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利萍;论债在诉讼中的不特定性[N];江苏经济报;2009年
2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马浩;资源与能力:企业特定性与竞争优势[N];湖北日报;2006年
3 王军;“平价”隐退 正轨浮现[N];医药经济报;2006年
4 马文瑞;员工培训需注重特定性和差异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郭京霞;8848告百度败诉[N];民营经济报;2005年
6 陈协;如何理解反诉[N];法治快报;2006年
7 郭京霞;首例网络攻击案一审宣判[N];中国质量报;2005年
8 马浩;资源与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9 陈志敏;美国法院对侦查权的事前规制[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周娜;企业捐助社会任重而道远[N];民营经济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平;零形回指的句法和语篇特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贾晴;基于数据库的汉韩对话语篇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洁;汉语儿童早期语法中的“自己”[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刘丽萍;汉语截省句[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刘强;先设消解机制的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黄绍鹏;内部化理论及其思想渊源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王智强;汉语指代消解及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9 史树敏;基于领域本体的汉语共指消解及相关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凡;Rough集理论及其应用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刚;英语新闻社论中间接回指的认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李艳芹;英语新闻文本中有定间接回指的认知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海红;英语间接回指的转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李程程;基于功能—认知视角下的人称代词间接回指语在英语报刊中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汤莹莹;英语语篇中的回指:特点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刘芳;关联理论对英语中有定间接回指释义的阐释[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宋宗伟;基于RS模型的间接回指释义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8 郑晨;日语语篇回指的认知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李美玉;关于《反身代词》设定问题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10 程红红;英语诗歌中间接回指释义的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73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97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