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法语德语论文 >

基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Die unendliche Geschichte节选的试译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0-05-05 15:40
【摘要】:本文主要是在翻译Die unendliche Geschichte前两章的基础上撰写的研究报告。Die unendliche Geschichte是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米歇尔·恩德于1979年出版的奇幻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原作使用生动形象的口语化语言,内容以丰富奇特的想象引人入胜。翻译这部小说的节选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 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译文既要译出“童趣”,又要符合儿童的接受水平,这就成为了这类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而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和其他翻译理论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把翻译看做一种文化相关的交际行为,这一行为服务于一个特定的目的,因此更注重对译入语文化和受众的分析,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了儿童文学的特点和预期受众的期待,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更好地实现译文的预期交际功能。 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论文第2至5章),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以诺德功能+忠诚理论为主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引入了由诺德扩展以后的拉斯韦尔模式以指导翻译前对原文进行的分析。另外这一部分还介绍了诺德对翻译问题的四种分类,这一分类有助于在第五部分对翻译实例进行系统分析。 第二部分简单回顾了恩德的生活经历和主要作品,结合对恩德的采访,分析得出他为原文预设的交际功能:唤起儿童读者的好奇心,带领他们进入一个奇妙的幻想世界。然后通过分析一些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三只小猪》《夏洛的网》等,总结出了儿童文学的五个普遍特点:1.多用对话;2.多用短句和象声词;3.详细描述场景和主要人物外貌;4.活用动词;5.承认超越现实经验的事情存在,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第三部分以哈利波特系列1至4的原文和翻译为例,分析了儿童文学作品的读者期待。因为这一系列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可以认为它较为符合当前儿童读者的期待。 第四部分在第二、三部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词、句、修辞、文本风格四个方面总结出了在Die unendliche Geschichte的翻译过程中要用的主要翻译策略,包括多使用象声词和短句、以改译或解释性翻译来应对文化专有项等。最后应用这些策略进行翻译实践——初次翻译和对初译本的修改。这里作者按照第一部分引入的诺德的分类方法将翻译问题的典型实例进行了分类,并将原文、初次译文、修改后译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陈述了相应文本处理的理由,进一步证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译者以自己的翻译实践作为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实际应用的支撑,并通过本篇研究报告对整个过程(译前分析、翻译、译后修改)进行了说明和总结。这一研究报告的撰写加深了译者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理解,也为这一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特别是在译前分析这一阶段的应用价值提供了佐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珊珊;谷双;;论儿童视角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汉译[J];长城;2011年06期

2 战晓微;;《哈利·波特》中英雄成长主题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刘红新;;英雄母题——西方魔幻电影主题之一[J];电影文学;2008年07期

4 张继贤;;用任务激活英文电影教学——以《哈利波特》电影为例[J];电影评介;2009年11期

5 杜淑娟;;《哈利·波特》与基督教文化——恶魔威胁与征服邪恶势力的英雄[J];电影评介;2011年16期

6 周淑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原型初探[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刘春凤;;西方儿童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以哈克贝利与哈利·波特的比较为例[J];长城;2013年02期

8 卢丹茵;;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哈里波特》汉译本[J];华章;2011年03期

9 杨颖;;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哈利·波特》认知解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刘欣;;《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中国大陆的译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钺;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幻想特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曹晓晶;从接受理论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译本[D];中北大学;2012年

3 邢楠;《哈利·波特》与英国哥特小说传统[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央泉;翻译·关联·跨文化交际[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莫璇;《哈利·波特》:以“返朴”和“参与”的姿态构建后现代“魔幻乌托邦”[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涂峗;论《哈利·波特》中伏地魔与哈利的个体化[D];中南大学;2007年

7 吴奕;《哈利·波特》的死亡叙事及其风格[D];山东大学;2008年

8 杨超;译者道德问题的阐释学回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孙洁;从亚文化差异、赞助商意识及个人意识形态分析《哈利波特》大陆和台湾两个英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李兰;文化身份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导向作用[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0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2650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8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