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法语德语论文 >

德语恭维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28 21:47
【摘要】:恭维语是一种礼貌语言,被称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说话者通过恭维语向对话者表达积极的评价,由此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此外,恭维语常被用作开启话题、维系交往、表达共性、表示尊重、鼓励对方等,鉴于其交际功能的多样性,成为人们在社交场合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言语行为。 恭维语以及恭维语的应答受到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价值体系等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不恰当地使用和应对恭维语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因此,对德语恭维语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恭维语这一言语行为不仅引起语言学界的研究兴趣,而且对跨文化交际领域以及语言教学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到本世纪初为止,恭维语及恭维答语的研究在不同层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于在不同语境下恭维语的研究始终存在缺口,尤其是因特网的出现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随之产生了新的语用规则。本文将尝试填补这一空白。 本文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提出了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写作本文的目的、方法;第二章阐释“恭维语”这一概念的词源和意义;第三章介绍从中世纪宫廷社会到现代文化恭维语在德语语言区使用的历史沿革;第四章简述语言学领域对恭维语这一课题的早期研究成果和现状;第五章详细阐述恭维语及恭维答语的实现模式,并分析其内在的文化价值标准;第六章从多个视角剖析德语恭维语,重点论述德语恭维语在日常生活、职场、跨文化交际等不同语境下的发出和应答模式,此外从性别、年龄、身份差异着手,对恭维语展开对比分析;第七章对德语恭维语进行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方面的理论分析,其中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一章对全文作了全面性的回顾,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通过研究德语恭维语的应用,可以让人们认识在不同恭维语境下、针对不同对象该如何表现,培养在实践中恰当使用恭维语的能力。旨在提高恭维语使用的有效性,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晓红;语际语用学的课堂研究——恭维语与恭维语回应的可教性探析[J];肇庆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朱亚夫;英汉恭维语差异探微[J];广州师院学报;1999年03期

3 赵晓红;军人恭维语的级别差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袁磊;中美恭维语的对比研究[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蔡春驰;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徐章宏;美语与汉语中恭维原则初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魏耀章;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徐慧;;英汉恭维语的比较探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7期

9 姜先行;英语恭维语的规律及规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王盼盼;;英汉恭维语对比微探[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林娜;;中英恭维语之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霄鹏;;恭维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黄永红;;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玮;汉语恭维语的维译[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2 汪达明;汉英恭维语对比研究及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3 梅德维杰娃·克里斯蒂娜;汉俄恭维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陈璐;基于评价理论的汉美恭维语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5 汪方方;多维视野中的俄汉恭维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媛;俄汉恭维语的社会性别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小剑;从恭维语的回应看第二语言向第一语言的迁移[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王琼;中美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峰;英汉恭维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10 宣莹莹;《围城》与其英译本中恭维语及恭维应答语的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3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2773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0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