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翻译教学中的“缺词”现象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1-06-11 13:54
德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性,使得两种语言之间出现了不对等与理解上的空缺。本文旨在分析德语翻译教学中的"缺词"现象及原因,从而进一步探究如何解决"缺词"现象。
【文章来源】:教育现代化. 2020,7(07)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言
二 德语翻译中的“缺词”现象
三 造成“缺词”现象的原因
四 “缺词”现象的应对策略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特性对民族翻译的影响[J]. 雷蕾. 贵州民族研究. 2019(06)
[2]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下翻译模块的文化教学方法研究[J]. 孙晓菲. 教育现代化. 2017(43)
[3]解析动态对等角度德汉互译的空缺现象及处理[J]. 孙瑜.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10)
本文编号:3224663
【文章来源】:教育现代化. 2020,7(07)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言
二 德语翻译中的“缺词”现象
三 造成“缺词”现象的原因
四 “缺词”现象的应对策略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特性对民族翻译的影响[J]. 雷蕾. 贵州民族研究. 2019(06)
[2]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下翻译模块的文化教学方法研究[J]. 孙晓菲. 教育现代化. 2017(43)
[3]解析动态对等角度德汉互译的空缺现象及处理[J]. 孙瑜.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10)
本文编号:3224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322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