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法语德语论文 >

18世纪法国翻译理念框架下元杂剧《赵氏孤儿》法译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5 09:38
  法国来华传教士马若瑟于1735年翻译了第一部传进欧洲的中国悲剧《赵氏孤儿》,开启了中国戏剧海外传播的序幕。现有针对《赵氏孤儿》法译本的研究多采用历史学视域,探讨《赵氏孤儿》在18世纪"中国热"的语境下在欧洲传播的过程,很少有人从启蒙时代法国翻译理论的视角透视马若瑟译介中国戏剧的策略。然而,翻译是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发生的社会互动行为。马若瑟有意选取具有浓郁"悲剧精神"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为译介文本,通过改译、增删等翻译策略,率先把戏剧译介活动作为传播中国儒家思想的手段。本文通过梳理18世纪法国翻译理念,重点考证马若瑟对源语言文体风格的改动,源文化内涵的保留,还原翻译所处的时代语境以及历史表现。 

【文章来源】: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2019,(03)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时期传教士与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J]. 张豫红.  中州学刊. 2017(06)
[2]元杂剧《赵氏孤儿》在十八世纪英国的译介与传播[J]. 赖文斌.  四川戏剧. 2016(06)
[3]《赵氏孤儿》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J]. 刘艳春,赵长江.  河北学刊. 2015(01)
[4]元剧《赵氏孤儿》翻译与改写的文化调适[J]. 吕世生.  中国翻译. 2012(04)
[5]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J]. 张西平.  清史研究. 2009(02)
[6]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与中国翻译[J]. 赵文利.  中国科技翻译. 1998(04)



本文编号:3230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3230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b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